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設施農業技術人才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建設的重點內容
1.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大力推行“人才強校”工程,積極探索有利于促進師資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學歷提高與技能提升并重的原則,高標準選拔,多渠道培養,初步建成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基本合理的“雙師”結構教學隊伍。(1)專業帶頭人培養。通過職業教育理念和職業教育能力方面培訓,承擔科研項目,進行學術交流,主持院級精品課程建設,主持課程開發,課業設計并指導方案的實施,對企業員工及周邊農民進行技術指導等措施培養專業帶頭。(2)骨干教師培養。通過承擔院級以上科研項目、培養、兼任農業企業專家顧問,參加社會實踐鍛煉,獲取相應專業技師資格證書,承擔院級精品課程建設和基于工作過程的核心課程的開發、課業設計、教學方案實施任務,培養骨干教師。(3)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由高校專家、農業專家、致富能手組成的容量30人的兼職教師資源庫,使專家的兼職教師隊伍穩定在15名以上;兼職教師將參與核心課程開發、課業設計,指導教學方案實施的全過程,負責課程體系改革指導、教師實踐鍛煉和學生實習;建立兼職教師管理考核制度,加強對兼職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日常培訓和指導。
2.實踐教學設計與實施實踐教學體系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第1學期,主要是參觀認識實習;第二階段,在第2~4學期,在校內一體化實訓室或校外企業實現“教、學、做”的有機融合;第三階段,在第5學期,通過畢業綜合技能訓練,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理解,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第四階段,頂崗實習,在第6學期,學生直接參與專業的生產與科研活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四個階段,層層推進,循序漸進,不斷深化,既符合高職教育規律,又使校企合作便于實施。實踐教學實施依托于學院集學訓一體的植物組培實訓室、設施農業栽培實訓室、園藝植物景觀應用實訓室、植物保護實訓室和植物標本陳列室,以及集教學實訓、培訓鑒定、生產科研、技術推廣與休閑觀光、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綠色農業園區,還有長期合作的10多個校外企業。
3.社會服務能力建設(1)參與企業科研,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繼續完善校企合作的實施與制度建設,進一步拓展合作企業數量和質量。與當地及周邊企業共同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校企融合,互惠互利,形成在區域和行業內具有較大影響的技術服務團隊,參與企業科研生產,為企業和地區提供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利用專業資源優勢為企業和社會提供資源共享。(2)職業培訓與技能鑒定。利用專業優勢資源積極開展社會職業技能培訓服務,為當地及周邊職業院校、社會下崗、轉崗人員、農業企業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
二、教研教改成果
經過三年的教改實踐,2013年底,教務處組織成立了考核組,對設施農業技術專業教改3個班級分別進行了全面考核,包括理論測試、技能測試、問卷調查、學生座談、學生評教等。通過考核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動手能力顯著增強,教學效果明顯。三年來,專業教師主持及參與科研項目10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3項,市級、校級6項;近三年發表各類論文近6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獲獎2篇;編寫專業特色教材5部,專著2部;指導學生參加2012年內蒙古自治區高職高專“新神農“杯技能大賽中,取得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
三、人才質量穩步提高,社會影響日益擴大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社會發展能力,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
1.做好就業指導,保持高水平就業率學院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就業指導教師的培訓,如舉辦職業核心能力CVCC師資培訓班,增強教師職業指導能力。就業指導課程列入人才培養方案,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通過課程教育滲透、社會實踐等途徑加強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2010屆、2011屆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90.42%和90.35%,連續被自治區教育廳評為“就業先進集體”。
2.主動面向市場,服務社會能力逐漸增強2009年以來,學院積極組織開展對行業企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院逐步形成了學歷教育與各類培訓并重的格局;具備了開展安全培訓、企事業單位員工培訓、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等各類社會培訓能力等,進一步拓寬了培訓服務領域。總之,設施農業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與實施,使得課程體系更加完善,校企融合更加緊密,師資隊伍結構趨于合理,服務社會能力得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社會影響不斷擴大。
作者:祁連弟趙永旺張琨徐艷玲康麗敏單位: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