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語境下城鎮化建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到了當代,城市固然在發展,但歷史的積淀仍然展現在城市面貌中。北京,一方面具有皇的威嚴,另一方面,四合院住宅、一條條胡同又充滿生活氣息。這些形象的物質意義源自于生活,源自于城市文化。北京人喜歡掌故,喜歡談論北京的歷史,元朝的大都,明清的北京,上至宮廷,下到家長里短、奇聞軼事,這一切都會投影到這座城市的諸多建筑上了,從而塑造城市形象,并賦予北京歷史文化式的情感。上海,不乏頂級、時尚、高科技含量的建筑,但那些帶有歷史印記城市構成:南京路、上海外灘仍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它們與時尚建筑一起構成了上海的風貌。如上海的里弄房子的價值,不是因為這是當今人的理想的居住建筑;而是因為它是歷史原物,是文物性的保護對象。它記錄了眾多從江浙一帶來到上海打拼的人省吃儉用、力圖早日衣錦還鄉的過去,它已成了一種情感符號,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展示著上海。西方古代城市羅馬的城徽源于母狼哺嬰的故事,這個故事,為羅馬城增加許多感情色彩,使羅馬這座城市就更具鮮明的城市特征。羅馬城的古建筑經過2000年的風雨戰亂,殘缺破敗了,但羅馬人依然讓以原物留存至今。羅馬的那些斷垣殘壁,記載著許多羅馬故事,它是羅馬歷史的一部分。巴黎的城市形象又怎么呢?是巴黎圣母院,雄獅凱旋門,艾菲爾鐵塔,香榭麗舍大街?其實是這許多建筑的綜合,是它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凱旋門不僅能使人聯想起拿破侖及奧斯特里茨戰役,而且更能使人聯想起法蘭西繼承了古羅馬的傳統,從羅馬的鐵達時凱旋門到這座雄獅凱旋門。法國人至今仍以他們有這一段歷史而自豪,所以1989年建造的臺方斯巨門,仍然有凱旋門的內涵。
紐約是一座新興的城市,有“水泥森林”之稱,凡是初到紐約的人大都有兩個心愿:一是到世界貿易中心頂上去觀光,看一看這個“水泥森林”的全貌;二是去親眼目睹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前者是時代的、商業的精髓,后者是美利堅自由精神象征,這兩者構成了這個城市的整體形象。無論是北京還是紐約,也無論多么精美的建筑,歷經風雨后,漸漸演變為一種形式美的物質形態,一種精神文化的載體,能寄托和喚起人們某些固定的情感。因此,可以把這些使人產生固定情感的建筑作為極其重要的城市意象。蘇珊?朗格認為,藝術應當是眾人的符號,而不是只有某個人單獨感受到的(對象)。那么,一座城市的形象應該是眾多居民和參觀者能解讀的,應當能讓大家產生共同的類似的印象,能夠感受到有別于其他城市韻味。凱文•林奇提出了著名的城市意象理論,并有專著《城市意象》充分闡釋自己的觀點。實則,一個有著完整、完美規劃的城市,原本就是一個藝術品,借用藝術中的術語“意象”展現城市的魅力。當然,林奇的意象理論是建立在建筑學基礎上的,本文是立足于美學概念的,二者的共同點在于人們對城市形象的要求總是基于物質層面上的精神訴求。這種精神訴求讓建筑具備了意象功能,這種城市意象形成后就是這個城市的獨特的城市文化。它是這座城市的傳統,也是這座城市的獨特之處。但是,在時代的發展中,它將面臨巨大的挑戰。特定的文化總是產生于特定的經濟結構之上的,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再向信息社會的躍進,必將伴隨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沖突。地方城市文化也將隨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而變化。在城鎮化的背景下,大量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而擁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城市建筑被擠占,使這些城市的歷史、文化韻味被大量的現代建筑取代,使城市逐漸丟失了自己的特色。
根據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論,城市意象包含三個要素:個性、結構、意蘊,其中,最重要的是個性。一個可加工的意象首先必備的是事物的個性,且具有獨立存在的唯一意義。一座城市要與其它城市區別開來,就要保持自己的個性。事實上,一座城市的物質存在,應該是這個城鎮歷史、文化、精神和情感的體現,也因此它才能保持自己的個性。當前,遵義的城鎮化化建設如火如荼。該如何吸取其他地區城鎮化建設的經驗,把遵義建設為有特色的“三宜”城市,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失敗的個例已經警示:遵義的城鎮化建設不能一味照搬照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使自己在發展中失去特色和個性,而應該結合自身歷史和文化特點,在充分發掘傳統的、有“紅色文化”價值建筑的作用的基礎上推進城鎮化進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婁山關激戰……,紅色文化是遵義這座城市最鮮明的特征。因為它們見證了了那個戰火紛飛的艱難歲月,見證了那個偉大的歷史轉折。紅色文化是遵義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也是遵義的城市標簽。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建設有個性的遵義,就要抓住這段特殊的歷史,充分發揮遵義紅色文化的優勢,塑造遵義地區“城市精神”。紅色文化是遵義文化的核心,抓住這個核心,才能打造有特色的遵義。
紅色建筑是紅色文化最直接的物質表現形態。紅色建筑是指自1840年以來與中國近現代革命運動、重大歷史事件或者英烈人物有關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建筑物,如會址遺址、舊址、革命者舊居、革命烈士陵園、紀念碑、紀念館等。遵義的紅色建筑主要是指紅軍長征途經遵義時使用過的某些建筑物,由于活動的重大意義而使得其具有重要紀念價值的建筑。遵義的紅色建筑很多,分布于遵義的各個角落,它是中國革命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遵義紅色建筑的主要包括會址舊址、遺址,住址、紀念碑、烈士陵園烈士墓等。在注重國家文化軟實力、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今天,對包括紅色建筑物在內的一系列紅色文化資源,已不能用簡單的經濟價值衡量,其價值不僅在于它給人以建筑形態的美感,更在于它能從靈魂深處給人以震撼,讓和平年代的人們、讓社會主義建設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物質生活有較大改善的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從革命精神中汲取營養,產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因此,遵義城鎮化建設中的文化保護,最重要的是對這“精神層”文化的保護。發揮遵義地區的傳統文化優勢,并使其在城鎮化建設中體現出來,有利于遵義的城鎮化建設。保護和繼承遵義文化,要吸收其精華,深刻理解其精髓,這樣才能使其得到傳承和發展。因此,遵義城鎮化建設首先是要從總體上提高對遵義紅色文化尤其是紅色建筑保護的重視。規劃者要樹立對地方優秀文化保護的意識,在進行城鎮規劃時,除了考慮自然環境、經濟、人口等方面的因素之外,還要結合遵義在社會歷史和文化方面上的實際,正確認識紅色文化及載體紅色建筑所具有的獨特的價值,在進行城鎮化規劃時,要給予特別保護,因為它是遵義的城市標簽。當然,打造遵義的城市形象,光靠紅色文化還是不夠的,還要用本土特有的濃郁風情和文化特色來塑造城市的外形,來鑄造城市的物質軀殼,來充實城市的內涵。
當前,城鎮化建設在居住條件方面傾注了很大力量,但在文化建設方面卻鮮有建樹?;蛟S地方文化建設與保護應遵循其發展的客觀規律,但是缺少文化保護與傳承意識是根本原因。我們應該明白,建筑一座大廈是容易的,而建設優秀文化卻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如果說建筑物是城市的外殼,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的靈魂,沒有文化的城市會死氣沉沉,毫無生機;一個有特色的、高品位的城市一定是文化發達的城市。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在城市建設中才能少走彎路,才能使我們的家園成為身心的家園。
作者:王清敏單位:遵義師范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