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模式解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幼兒園環境創設”是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既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目前部分師范院校在“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本末倒置、理論與實踐脫節等現實困境。本文基于此背景分析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建設,并提出具體的實施策略,以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環境創設能力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改革;實施策略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實施現狀
“幼兒園環境創設”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也是專業必修課,周課時數有多有少。有的院校只進行理論教學,沒有實踐教學,也有的院校既有理論教學,又進行實踐教學。在理論教學上,基本以班級集體講授的形式為主,講授內容主要以教材為中心進行,其中大部分是關于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主要理論及原則、幼兒園空間環境創設、區域活動環境創設、主題活動環境創設、特色活動環境創設、幼兒園環境創設評價等內容。個別教材還涉及國外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環境創設與玩教具制作等內容。從實踐教學看,部分教師能夠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由于主客觀的多方面原因,在做的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無從下手,導致實訓時間短、實訓方式簡單、實訓地點以在課程教室為主,實訓效果不理想。當前,關于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實施的研究還不是很多,而且經驗明顯不足,使得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目標定位不準確因為課程定位不夠準確,課程目標的設置不合理,導致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單純注重學生某一方面或者某幾項基本技能的培養,而對于學生是否真正把握相關理念的重視不夠,不能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觀念真正從整體對幼兒園環境進行理解和創設。
2.教材選擇不科學目前市場上的幼兒園環境創設教材以理論知識為主,操作性與針對性不強,沒有或很少有實踐實訓的相關資源,不能結合大多數幼兒園的現實條件與環境,不利于學生真正理解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能真正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技能,致使學生畢業后不能適應與勝任幼兒園一線環境創設的工作任務,只能進行理論分析,實踐操作能力不足。
3.教學過程重理論輕實踐有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中,都是以集體理論知識講授法為主,教學過程中很少給學生安排實踐實訓項目,學生的實踐鍛煉機會不多,即使有也僅僅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實訓,難以深入,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4.理論知識與實踐無法很好地融合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不是單純的理論學科,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想在實踐中很好地完成幼兒園環境創設,除了具備相關的幼兒教育理論知識之外,還要掌握一定美術、手工等技能及較強的審美能力。由于學科本身的復雜性,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想讓學生真正全面掌握本門課程,并將所學理論知識合理有效地應用于實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我們探尋一種更有效的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法。5.課程評價體系不完善因為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所以我們在課程評價方法上要符合這一特征,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但目前現有的評價模式多以任課教師的終結性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導致學生學習方式較為機械與被動,學習積極性不高,并且學生實踐能力較薄弱,評價的導向作用不大,效果不理想。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實施改革的主要內容
根據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課程實施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本著“需求導向、能力本位、學生中心、教做學合一”的基本教學設計理念,使學生具備正確的幼兒園環境創設理念,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幼兒園環境創設能力作為根本目標。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為其將來就業和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課程具體改革內容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課程實施內容改革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指引下,應把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關鍵歸結于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基于此,我們將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內容劃分為四大模塊,分別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理論基礎、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幼兒園心理環境的創設、幼兒園環境創設評價。其中物質環境創設是重點,包括區域活動環境創設、主體活動環境創設、特色活動環境創設等內容,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實施方式是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有目的的實踐和實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重點。在此基礎上,該課程教學內容還要考慮:(1)在理論學習上,滲透五大領域課程、幼兒園游戲指導等專業前置課程的基礎知識,從而為本課程的學習做好鋪墊;(2)加強繪畫、手工、剪紙等技能的訓練,為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同時注意把這些技能與第二模塊的內容緊密聯系,形成不同類型的實訓項目方案,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創新和實踐能力;(3)增加能夠全面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相關教學內容與課堂訓練。
2.課程實施方法改革以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為切入點,針對課程內容的變革,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既注重理論基礎的學習,又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具體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見習觀摩、模擬環境創設、實踐活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具體如下:(1)借助典型案例分析,樹立環境創設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難以解釋清楚的問題,可以使用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對案例相關問題進行談論、提出問題、表達意見,達到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與理解的目的,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活躍了課堂氛圍,同時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案例進行分析,既鞏固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樹立了正確的幼兒園環境創設理念,又培養了其實踐能力。(2)借助見習實地觀摩,了解環境創設現狀。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理論與實踐,必須讓他們對幼兒園環境創設有感性的認識與了解,通過對幼兒園進行實地觀摩與調查,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知道關于環境創設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哪些能力,從而調整自身,不斷發展和完善專業技能。(3)借助實訓活動,發展環境創設實踐能力。實訓活動是指導學生設計環境創設方案,在幼兒活動模擬室中利用材料實施環境創設之后小組討論提出改進建議。這是在理論學習基礎上學生嘗試按照要求動手設計幼兒園環境,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既考查了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又發展了學生環境創設實踐能力。(4)借助實踐活動,提高環境創設實踐能力。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嘗試與實訓基地幼兒園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定期為合作幼兒園創設環境,由任課教師把幼兒園的要求和課程所學知識內容進行整合,然后提出具體要求,學生按照要求寫出方案進行修改,然后到幼兒園進行真實的幼兒園環境創設,結束后請園方進行評價,提出建議,回校后再請小組之間進行評價,最后由本校任課教師進行綜合評價,指出優缺點,提出下次要注意的問題,使得學生的環境創設能力在實踐中逐步提高。
3.課程評價方式改革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考核是督促和激勵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方法,怎樣讓評價結果更真實有效,是目前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可以考慮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成績在整個課程評價體系中的比例,注重過程性和階段性評價,參考實踐幼兒園的意見,提升其在總評成績中所占百分比,即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極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考核方式,同時提升過程評價成績的百分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單純以一張試卷的成績評價學生的能力。
三、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實施策略
以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為視角研究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教育教學與實踐,創新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專業成長。具體包括:
1.改變課程理念與課程定位運用科學方法指導學生在認真學好理論的基礎之上,真正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將理論運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幼兒園環境創設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使學生通過幼兒園環境創設實踐活動,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從而為培養應用型創新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打好基礎。
2.整合課程教學資源所謂整合課程教學資源首先是指將校園內與校園外的所有教學資源進行綜合利用。其次,將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其他專業基礎課程或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資源綜合利用屬于課程教學資源的整合。最后是指將現有課程資源的進行資源補充,使其更加豐富,實用性更強。如:整理收集學生的實踐實訓材料(方案設計、圖片、視頻等)、拍攝制作實踐教學錄像、搭建教學互動網絡平臺、建設共享資源庫等,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條件。
3.改變課程教學模式實現校園深度合作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幼兒園環境中學習和累積實踐經驗,潛移默化地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實踐操作技能。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實施只有與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實際教學工作緊密聯系,才能讓學生理解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內涵,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有效方法。
4.完善課程評價方式改變傳統的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模式,實現評價內容多維度、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期實現過程性評價為主,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評價方式,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導向作用。
參考文獻:
[1]高媛.高職學前教育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建設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6).
[2]榮瑩.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貴州教育,2015(9).
[3]高媛.高職學前教育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建設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6).
[4]榮瑩.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貴州教育,2015(9).
[5]王麗君.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文教資料,2016(17).
[6]王月蓮.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以包頭師范學院為例[J].陰山學刊,2016(12).
作者:伯玲 單位:桐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