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品德教育中環境教育的滲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環保習慣
教師可以思想品德課堂為載體,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環保習慣,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保護環境。
例如,筆者發現,學生在生活中有很多不環保的行為:洗衣時,把衣服直接放在水龍頭底下長時間沖洗;就算教室里只有一個人,也要把所有的燈都打開;隨手亂扔零食包裝袋;隨意踩踏草坪,等等。為此,筆者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組織探究活動,要求學生尋找身邊的(特別是校園內的)不環保的行為,并討論如何才能成為一名“環保小衛士”。通過探究活動,學生意識到環保離我們并不遙遠,環保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自覺養成環保習慣:不購買、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隨手關水龍頭、關燈,節約用水,節約用電;愛惜校園里的一草一木,珍惜每一粒糧食;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浪費紙張、粉筆等。
二、開展社會調查與實踐,提升學生的環保能力
思想品德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組織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強化環保教育,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例如,教學了“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后,筆者組織學生參加以“綠色課程、綠色管理、綠色生活和綠色校園”為基本目標的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在筆者的帶領下,學生參加了種植“成才樹”、清理公共垃圾、回收廢舊電池、制定環保公約等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了提高,產生了參與環保的自豪感。
筆者還利用“植樹節”“水日”“環境日”等節日,引導學生開展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社會調查和實踐活動。玉林市福綿鎮為了發展當地經濟,建起了很多制衣廠和與之配套的洗染廠,這些工廠所排放的污水造成了附近江河的水質污染。于是,筆者帶領學生考察當地江河的水質情況,組織學生參觀污水處理廠,向學生介紹污水處理知識,使學生親身感受“保護環境,節約用水”的意義。
在筆者的倡導下,學校成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環保先鋒隊”。“環保先鋒隊”利用板報、教室文化墻等宣傳環保知識,為其他同學推薦有關環境保護的雜志、報紙和書籍,利用假日分發環保資料、張貼環保標語,在校園里營造了良好的環保氛圍。
總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環保因素,以思想品德課堂為平臺,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其自覺地保護環境。
作者:朱偉昌單位:玉林市福綿管理區福綿鎮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