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綜課程中的環境教育闡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從新建的人文景觀入手,引導學生認識人類只有尊重“自然公理”,才能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一個永恒的話題,人有趨利避害之智,開發創造之能,所以人既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能與大自然處于對立狀態的一種特殊力量。在人類的經濟生活中,清醒的人們認識到,旅游開發和環境保護看似一對矛盾,以破壞自然環境或忽略自然環境為發展代價是得不償失的,而尊重“自然公理”,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有識之士的共同愿望。
例如,在學習新興的國際化旅游城市深圳時,我引入了華僑城的創業史,華僑城的創業史其實就是一部環境的發展史。華僑城創辦的第一個國有企業,是園林公司;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栽花種樹。在華僑城決策者的思維里,環境永遠是第一位的。為了留下“民俗文化村”內的一個海中小島,保住“錦繡中華”內的幾棵老榕樹,規劃師們否定了一個又一個方案,甚至不惜加大投資成本。經過建設者們的深思熟慮,現在的華僑城山青水秀,鳥語花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之為“深圳最美的綠洲”。與此同時,華僑城也得到了大自然的回報———巨大的旅游收入,充分印證了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思路。文綜課程讓學生認識到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從而對學生進行了保護環境的環境教育。
二、敲響警鐘,引導學生樹立環境憂患意識
本著這個教學目的出發,我在教學中注意聯系社會現實,融入了我國部分旅游資源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資料。例如,在講授《敦煌》的自然景觀時,首先把學生帶入到鳴沙山、月牙泉那“沙嶺奇鳴,月泉曉澈”的神秘世界,讓他們為我國擁有這一世界奇觀而自豪。然后把話題一轉,引入資料指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因受區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的影響,月牙泉水位也開始逐年下降。1986年時月牙泉水域面積還有13.6畝,深3.5米,但是僅僅是在十幾年后,月牙泉平均深度卻不足50厘米,水域面積只有2.56畝左右,如非采取緊急措施搶救,月牙泉———這個歷經千年不枯竭、風吹飛沙埋不滅的千古名泉,很可能已經消失了。
現實中的環境問題非常多,我們幾乎隨處可見。究其原因,既有自然界的原因,也有人為因素,而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由于人類不適當的經濟活動,對地球已產生毀滅性的打擊。面對地球干瘡百孔的傷痕,同學們警醒了,他們變得更加關注身邊發生所發生的事情,對環境問題也不再無動于衷。幫助學生樹立起環境憂患意識的意義是十分巨大的,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我們祖國未來的幼兒教師走上了工作崗位,學生時代樹立起的環境憂患意識將有利于他們把這一理念貫穿在她們的幼教工作中,使她們在處理問題時,永遠把生態環境放在第一位,自覺地用科學的環境觀、資源觀處理問題,從而功及后代。
三、善待大自然,引導學生樹立環境道德意識
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兩個支撐點,一是科學技術,二是倫理道德。科學技術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性在這里不再贅言,倫理道德表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則要求人們保護自然環境,善待大自然。老子說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是陽光,它不僅能溫暖自己和他人的心房,還能融化人與自然之間的堅冰。雖然人類時常像個任性的小孩子傷害大自然,但當人類一有和善的表示,大自然就歡欣不已,并力圖回報。所以如果人類不樹立環境道德意識,那不僅是拋棄大自然,也是拋棄人類自己。
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環境道德。美國旅行社協會提供給旅游者十條“道德標準”,其第一條指出:“尊重地理的脆弱性,意識到如果不保護環境,后代可能不會看到獨特而美麗的土地。”人們倡導在與自然交流的過程中,游客“除了腳印,什么也不留;除了攝影,什么也不取”。2013年,樹洞畫的出現讓石家莊的冬天變得溫暖,我校美術系的學生們積極響應,以實際行動親近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美化大自然,反映出人類更高層次的詩意生存的境界。
作者:姜學軍單位: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