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中小學環境教育的實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提高認識,把環境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各級領導是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決策者,學生環境素質的提高,首先需要各級領導,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提高認識,要把環境教育放在重要位次。2001年出臺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第十五條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人類社會公認的七大道德觀(即:生態道德觀、人類道德觀、社會公德觀、職業道德觀、家庭道德觀、學習道德觀和自我道德觀)中,生態(環境)道德觀排在首位。《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2011-2015年)》指出,強化基礎階段環境教育,在相關課程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內容,鼓勵中小學開辦各種形式的環境教育課堂。為此,教育部門、環保部門和相關部門要編寫、出版、發行適合中小學生提高環境道德素質的校本及科普讀物。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把學校開展環境教育作為一項日常工作來抓,各學校要確立實施綠色教育的辦學理念,把環境教育納入學校中心工作之中,并確定具體的目標、內容、方法和措施等。
二、夯實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環境教育的主陣地,因為各學科都蘊含著豐富的綠色教育內容,要充分利用課堂實施環境教育。《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2011-2015年)》指出,強化基礎階段環境教育,在相關課程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內容,鼓勵中小學開辦各種形式的環境教育課堂。加強中小學各科教材中環保內容的教學研究,提高課堂的環境教學質量。如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如學習《一個小山村的故事》時,先播放一段錄像演示一個小山村的美麗風光,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小鳥婉轉的叫聲,小河潺潺的流水聲,綠葉愉快的笑聲,形成對美麗自然環境的感性認識,接著老師話題一轉,這么美麗的一個小山村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里,竟然永遠地消失了。提問“為什么小山村會變成這樣?”引導學生讀第2、3自然段,這樣學生自己找到了答案:無數的樹木被村民砍掉了,小山村在這種砍伐中悄悄地變化著,變化著,終于,在一次洪水中,小山村被洪水沖走了。這樣學生對保護自然、愛護環境就有了很深的理性認識。另外在其他科目中也可以滲透環境較,如有這樣一道初中一年級的數學題:有一草場,27頭羊可以吃6周,24頭羊吃9周,問23頭羊可以吃幾周?假如稍有環保意識,你一定會有種種的疑問:考不考慮草場中草的生長周期?這群羊究竟怎樣在草場中吃草?依據所給的答案,最后草場里的草豈不是被羊啃得光光?也就是說是一道非常不符合環保觀念、也不切實際的題目,不僅未能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甚至相反,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愛護植被,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踐踏草坪。
三、抓住重點,提高教師環境素質
課堂教育,離不開教師,因為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同時也是學生模仿與學習的對象。教師自己環境素養不高,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提高教師自身環境保護意識。首先,要求教師加強自我學習、自我行動。“學高為師”,教師自己要學習環境哲學、生態經濟學、生態環境法學、生態美學等學科知識,形成科學的生態道德觀、生態價值觀、生態消費觀等等。“身正為范”,學生要能充當學生學習模仿的典范,老師要身體力行,如不抽煙,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飯盒、塑料袋,不浪費水電、紙張、粉筆等,愛護花草樹木等等。
其次,多渠道豐富教師的環境保護知識。結合學校師德、師風建設,聘請環保專家在教師中定期開展環保知識講座,對教師進行環保意識培訓;選派教師參加各級開展的環保教育培訓活動;借助網絡平臺,引導教職工了解環境教育最新信息等。如綠色自然觀:懂得了人類不是自然界的中心,只是自然界平等的一員。人類應該學會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萬物的生存權利,自然界中萬物與人類是互相依存,共同生息的。要摒棄人類主宰自然的思維,學會與自然和睦共處。綠色資源觀:認識到自然界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應該珍惜賴以生存的一切資源,當代人對資源的利用不能損害子孫后代對其的利用。綠色財富觀:經濟的增長不能以破壞環境、影響生態平衡為代價。綠色消費觀:要用適度消費代替過度消費,用簡樸生活取代豪華、奢侈的生活。
四、創新形式,積極開展環境保護活動
環境教育是一種養身教育,課堂理論教育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學生走出課堂,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寓環境教育于各項實踐中,從而開闊學生視野、提高環境保護認同感。中、小學要利用活動課教學時間,組織好環境保護活動。如“消除白色污染”活動、“保護水資源”活動、回收廢舊物品、變“廢”為“寶”的科技小制作活動等。又如結合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愛鳥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無煙日”、“世界環境日”等環保紀念日,開展野外考察、郊游等形式多樣的環保實踐活動。還有通過夏令營、冬令營、競賽和征文等課外活動,使學生受到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而且激發了他們保護環境,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情感,使課堂滲透的環境教育真正內化到了每個學生的實際行動中。
總之,中小學環境教育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校領導、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滲透到課堂教學內外,需要貫徹到學校教學、生活的各個方面。
作者:鄒紅單位:咸寧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