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野外生活生存訓練基地環境學考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生存生活訓練;環境;安全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顧名思義就是活動地點是在野外——遠離城市的偏遠的地區,以個人所掌握的相關的生存生活技能、知識為基礎,通過個人活動、集體努力的方式,最終達到訓練的目的。“目前,全國有100多所高校已開設或準備開設戶外運動、野外生存、島嶼生存、沙漠生存等一系列運動,廣大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空前高漲。”[1]因為學生基本都具備了基礎的生存、急救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同時課程基地是建立在野外的,所以我們應該考慮的是環境因素,對整個生存生活訓練課程的設計、開展的影響。
一、環境學考察的重要性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地理跨度極大、環境差異巨大的國家,經緯度跨越也極大,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我國的各個地區在自然資源、地質地貌、天氣氣候等方面存在區域性、多變性、復雜性。環境學的考察的對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有一定的作用。因為我國學生實踐水平較低,城市化進程加快使得更多人遠離了野外的自然環境,導致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差,要讓學生對所處的環境:氣候、地質地貌、自然資源等方面的資料詳細有一個提前的了解,便于運用所學習到的理論,提高野外生活生存的水平,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2]。
訓練基地可以對多種環境因素進行考察,但是從對訓練課程影響程度、在生存生活訓練的安全程度這兩個方面來考慮,在本文中最終選定地質地貌、天氣氣候、自然資源這些對訓練成果、安全影響重大的因素來進行考察。
(一)地質地貌地質地貌對氣候、水資源、土壤會形成巨大的影響,野外生活生存訓練課程是在一定的地區展開,來到一個地區,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該地區的地勢、地形等。地勢、地形這是通俗一點的說法,它們所體現的就是是否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當然這只是地質地貌考察的一個方面,為了更加科學、全面,還需要考察巖石的成分、地貌特點這兩個方面。地貌主要是考察地貌在教學中的價值,對課程基地的地貌進行考察,可以讓我們對當地的地貌特點有所了解,從而可以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課程內容。
(二)天氣氣候氣候是長時間內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平均或統計狀態,氣象要素(溫度、降水、風等)的各種統計量(均值、極值、概率等)是表述氣候的基本依據,對天氣氣候的考察主要是考察其變化規律。野外訓練課程基地一般是提供給一定地域范圍,比如說某一處山地、湖泊、盆地、小型丘陵、小型森林等其中的單個的區域或者是幾個區域的疊加,所以考察所處地區的氣候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這些區域都是屬于小型的自然區域,所考察該地區的中氣候更加具有科學性、針對性。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最佳時機應該是課程基地的溫度、降水、風三個方面的最佳結合點,它表現為溫度不高不低,如春、秋季;降水不會出現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風的方面主要是選擇不會出現龍卷風、臺風等災害性強風的時期。
(三)自然資源在野外訓練中,我們接觸的最多的,也是最重要到的自然資源主要是水、動物、植物等。首先,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水一樣。人類常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來源于河流、湖泊以及人工建立的水庫,所以水資源的考察主要就是:課程基地的水源的位置、以及對這些水進行飲用水檢測。水源的位置涉及到,取水的便捷與否,因為大型的野外訓練人員眾多,對水的需求也就很大。這些在野外的水源,我們不知道它含有那些成分,所以就需要事先對水進行檢測,避免有毒性的水源,或者進行針對性處理。直飲水的標準如下:不含任何對人體有毒、有害及有異味的物質;水的硬度介于30-200之間(以碳酸鈣計);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含量適中;pH值呈弱堿性;水中的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適中;水分子團小。其次,在野外我們不可避免的需要去接觸一些動物、植物,主要是食物的獲取。所以需要考察的主要是在食物獲取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的:可食用資源、稀有保護資源、有毒性資源。對這些資源的考察可以通過一下方法進行:查閱課程基地的野生動植物的相關文獻、實地調研、調查走訪。最后需要做到的是:將該地區的動植物資源進行相關的分類,對它們的外形、特點、習性、活動規律等做成詳細的資料(有毒資源如何防范,急救,稀有資源如何保護,可食用資源如何進行利用等)。
結論
野外生活生存訓練會作為一個具有重大前景的高校課程,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體育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對于高校體育課程體系的健全起到了補充的作用,但是受限于學校的本身的環境在校內是不可能進行實踐的訓練,所以想要開展相關的訓練活動就需要建設相關的課程基地。而想要建設一個科學的、具有針對性的基地,離不開對課程基地的環境學考察,這些考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指導教學方式、規范教學內容、構建科學的保障體系,以便更好地達到對學生生存生活能力訓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湯際瀾,王桂忠.我國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研究現狀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08(02):50-53.
[2]李濤,李浩.高校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09):38-39.
作者:范文廣 單位:寧夏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