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大系部環境心理反應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電大系部組織的建立是電大校內管理體制改革的產物,是電大圍繞重視教學質量這一主旋律,增強教師科研能力、促進電大學科建設、引導教師隊伍朝著專業化、學術化方向發展的重大舉措。所謂電大系部組織環境的心理效應,就是指電大系部組織的建立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從而在群體心理上產生的特定反應。我們研究它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其一,有助于提高管理效能。管理效能是管理者本身所蘊藏的有利作用,這種作用能否發揮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被管理群體的“心理定勢”。研究電大系部組織環境的心理效應,有助于及時把握系部成員的群體心理對系部組織的向心作用,創設良好的群體心理氛圍,保持系部組織群體情緒安定。為此,管理者要用心理上的安全感、溫暖感、上進感和集體榮譽感去激發群體成員的“向心力”,從而充分發揮群體作用,提高管理效能。
其二,有助于把握系部群體的心理規律。研究系部組織環境的心理效應,人們會從中發現有許多心理規律可以利用。如:系部成員的個體心理必然受到系部組織群體目標的導向和激勵;系部成員的個體行為又必然受到系部組織規范的約束和控制;系部組織的群體輿論對個體成員的心理與行為具有強大的動力作用,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輿論管理;系部組織的群體內聚力應從群體規范與目標方向上予以積極引導、強化群體的整體性與協調性;系部組織群體的心理氣氛往往通過較為持久的各個個體的積極情緒來營建……合理地利用上述這些心理規律,對于促進系部群體的心理健康、提高群體內聚力、推動教學科研良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三,有助于系部管理者對群體心理實行有效控制。群體心理是系部成員們所共有的,大家心目中的評價、選擇、情感等心境和心態比任何個體都更具典型性與代表性。研究電大系部組織環境的心理效應,能促進系部管理者增強主人翁責任感,樹立起角色意識,比較準確、真實地把握被管理者的個體心態,掌握其心理規律,從而自覺主動地對系部的群體心理實行有效控制,正確處理好群體之間的社會關系。
其四,有助于對系部組織的科學評估。電大系部組織是由相同或相近學科的教師組成的集合體,這種集合體的群體心理是由個體在共同活動中整合而成的。研究電大系部組織環境的心理效應,有助于準確了解系部群體心理對個體心理和行為的影響程度,以及系部成員在系部整體中特有的心理狀況和心理效應,這樣有利于電大及時掌握評定先進系部的標準,從而實現對系部組織的科學估價,促進系部的健康發展。
二、電大系部組織環境的心理效應分析
電大系部組織的建立,面臨著內部和外部兩大方面環境因素的影響。其內部環境因素是系部本身可控的,而外部環境因素系部本身工作難以控制,它要受到整個學校乃至全社會的牽動。所以,研究外部環境因素不如研究內部環境因素更為直接有效。因此,本文僅就電大系部組織內部環境的心理效應問題作些分析。電大系部組織自身所存在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統稱為內部環境。這種環境引起的心理效應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群體目標。電大系部組織通常由學校挑選相關專業思想素質好與管理能力強的同志擔任領導,在其周圍云集著具有較強專業性和學術性的教師。不過從系部組織的領導到普通教師其專業化程度比起一般高校的系部要低,因為電大的專業門類多、靈活性強、變動性大、教師專業適應面相對要寬一些。但作為電大系部組織的全體成員來說,一般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指向,即盡最大努力把本系部教育教學工作搞好,使學生切實地學到知識、學到真本領,在考試中提高過關率,增加畢業率,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合格人才。這種目標,如果能為電大系部絕大多數教師所認同,并成為每個同志的個人目標去努力奮斗時,那么就能形成產生心理影響的環境力量。這就是由群體目標引起的目標導向心理效應。
第二,組織規范。組織規范是組織中全體成員共同的行為準則。電大系部組織根據上級電大和本校的有關規定制定了本系部全體成員需要共同遵守的規范,諸如:關于教育教學的制度、規劃、守則、規定、須知、辦法等,同時,學校傳統習俗和校風、教風、學風等也都將潛移默化地影響系部組織內師生的言行及其個性發展。系部組織的群體心向一致、行為一致,自覺以組織規范進行自我約束,這樣,組織規范就成為電大系部組織成員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很強影響力的心理環境。這就是由組織規范引起的約束控制的心理效應。
第三,人際關系。電大系部組織中的人際關系是師生在交往過程中發生、發展和建立起來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它反映了個人或群體尋求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對組織成員的知覺、情感、觀念、行為傾向以及個性特點等產生重大影響。電大系部組織中的領導與教職員的關系、教師與教師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等等,形成了特定環境中的人際關系。在這些關系中,常常表現為緊張有序的工作、和諧協調的交往、追求民主平等意識、濃厚的互尊互愛氛圍、強烈的榮譽感和成就感等等,從而促進了電大系部組織內部的團結性和群體的凝聚力,有利于激發系部成員的教學和工作熱情,形成良好的系部工作情境,提高辦事效率。這樣的人際關系無疑成了電大系部組織內最具影響力的心理環境。這就是由人際關系引起的和諧協調的心理效應。
第四,教師形象。電大系部組織是教師十分集中的部門。教師在電大處于教書育人的主體地位,他們是學生心目中的“楷模”和“師表”。事實證明,教師品行端莊,作風正派,將深刻地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教師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將有效地激勵學生刻苦好學、勤奮上進;教師要求嚴格、紀律嚴明,將有力地促進學生循規蹈矩,遵章守法;教師性情開朗、多才善斷,將引導學生養成健康有效的心理品質。可見,電大系部的每個教師在教書、育人活動中的思想言行表現,都將對學生的道德情操和行為舉止產生重大影響。同時,這些思想言行以“為師者”的人格力和精神作用,強化了教書育人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更自覺地對電大系部組織的群體目標、組織規范等的認同與實施。所以,我們說電大系部的絕大多數教師為人師表的思想和言行,必將成為影響學生行為表現的心理環境。這就是由教師形象引起的尊師重教的心理效應。
三、改善電大系部組織環境心理效應的對策
心理效應狀況如何則對系部組織環境的改造和系部組織的發展與進步關系極大。所以,我們有責任去努力改善這種心理效應。
(一)要保持系部組織群體的心理衛生系部組織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影響群體成員的人格完善和威望,而且影響著群體的協調、團結、整合、進取等效能的發揮。電大系部組織只有保持群體的心理衛生,才能促使群體動態過程的優化,提高系部管理效率。首先,系部組織應遵循心理健康的規律,制定適宜的工作目標,加強群體成員的腦力和創造能力的系統訓練,注意勞逸結合,不提倡加班加點、挑燈夜戰,反對成年累月浸泡在“疲勞缸”中,要及時消除緊張刺激造成的大腦過度負荷。其次,要增強系部群體角色意識。既要注意自我修養,使認識、情感、態度、行為符合自己的身份,保持良好的形象;又要善于在變化著的社會情境中進行“心理換位”,按照角色的不同規范來調節自我行為,避免“角色沖突”,不斷增強社會適應性和自身工作的愉悅與信心。第三,要進行系部群體成員角色心理的自我調適。諸如:認識偏見心理的自我調適、嫉妒心理的自我調適、優越感或失落感心理的自我調適等等。總之,群體成員要“自知”和“明人”,自覺地控制自己的需要與動機,不斷調節自我與環境的矛盾,以保持適應環境的健康心態。
(二)要擴大系部組織“人——人”系統的開放度所謂“人——人”系統,就是用系統觀點對人與人的相互作用關系進行研究,從而揭示該系統在積極狀態下所形成的規律,以提高其管理效能。廣播電視大學這種辦學模式的“初衷”,就是遠距離、開放性。因此,要改善電大系部組織環境的心理效應,必須擴大系部組織“人——人”系統的開放度,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要擴大教育對象的開放度。通過電大系部組織功能的發揮,使社會上更多的人能從電大的開放辦學中接受教育,受教育者自主確定學習的內容、方式、時間、地點等。“注冊視聽生”教育的試點,在這方面已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其次,要擴大教育資源的共享范圍。既抓社會受教育對象共享電大教育資源的一面,又抓電大充分利用社會上的資源共享系統網絡中的教育資源的一面。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最大限度發揮教育資源的功能作用。第三,要加大教育觀念更新的力度。在電大系部組織成員中,要牢固樹立終身教育觀念和社會化教育觀念、牢固樹立系統網絡成員的觀念和主動支持服務于學生的觀念。堅決打破那種向普通高校看齊,離開招收普專生電大就很難生存的消極情緒。要把電大系部組織成員的思想統一到辦開放式大教育的新思路上來。
(三)要充分發揮激勵在系部組織環境中的心理效應所謂激勵,是指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如果電大系部群體成員在其組織的內外刺激影響下,始終維持在興奮和積極狀態之中,那就是激勵因素發揮了作用,產生了心理效應。為了發揮激勵在電大系部組織中的作用,應從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我們要重視雙因素激勵理論的應用。所謂“雙因素”,是指保健因素與激勵因素。電大的系部組織要為群體成員圓滿完成工作任務提供基本條件、創造適宜的環境,使他們不致產生不滿情緒,使物質環境不致影響工作正常開展,造成心理障礙。而電大的工作條件一般比較艱苦,尤其基層電大更是如此,所以注意保健因素顯得尤其重要。在此基礎上,利用激勵因素去激活系部成員的積極性,如:讓他們在年度考核中、在民主評優中、在教學單項檢查評比中,在個人工資待遇的提高和職稱評定等活動中去吸收激勵因素所煥發出來的能量,交把它轉換成工作的推動力,使其在工作績效的優化中不斷前進。
其次,要使工作內容不斷豐富。為了使系部成員工作更有興趣、更具挑戰性,取得更多的實績,應注意發掘每個成員所蘊藏的動機因素,重新設計出工作內容,調整工作程序和方法。如:可以引導中老年教師邊教學邊搞科研;可以鼓勵青年教師拓寬專業面,做到一專多能;可以根據不同教師的年齡或專業特點等實行“結對”同行;也可以針對電大生基礎差的特點,把補課或考試輔導引入到教學中來,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第三,要增強系部成員工作的自主性。系部組織在工作的決策上不應搞“一言堂”,而要讓成員在明確角色規范、工作標準和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參與民主決策。同時,系部組織在教學過程中理所當然地也要貫徹民主原則,尊重教師的首創精神,讓他們自主教學,自主科研、自主管理。另外,在教學效果和工作成果的評價上也要確立民主意識,多聽群眾意見,以增強評價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當系部成員意識到自己是系部的真正主人時,便會產生一種“激發力量”,實現心理與行為的正向強化。
第四,要樹立對系部成員的信任感。“信任”能使成員心理上得到滿足,能使下屬產生安全感、期待感,增強自信心和進取心,激發成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系部組織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要充分信任每個成員。管理最好的辦法是不管。教師備課筆記寫了多少能管到,用了多少心就難以管到;作業批改多少次能管到,用了多少心也難以管到。教育上“力”的投放,實質上是“心”的投放。這就需要苦煉“內功”。這個“內功”靠明確的目標指向,嚴格的規范約束,融洽的關系協調,良好的風氣薰陶。否則,信任有可能變成“撒手不管”。
(四)要注重創建系部組織的良好風氣電大系部組織的風氣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經過長期培養逐步形成的。風氣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穩定性,從而產生系部組織傳統。可見,好傳統對電大系部組織的建設與發展作用重大,所以,我們要注意創建系部組織的良好風氣,促成系部好傳統的形成。
首先,要確立崇高遠大的理想目標。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理想目標千差萬別,但屬于全社會全民族共同指向的既崇高又偉大的理想目標只能有一個,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為這一理想目標而奮斗的電大系部組織的師生都必須具有獻身精神。教師獻身于電大教育事業,學生致力于為“中華崛起”而學習的理想追求。這種遠大的理想目標應該成為創建電大系部組織良好風氣的心理前提。
其次,要樹立集體主義觀念。觀念是人們的思想認識,是人們情緒情感上的心理振動,是人們所熱愛、感受、向往的東西。集體主義觀念是群體趨向一致的原動力,是一種陶冶人、引導人、推動的的心理力量。因此,在系部組織的師生中培養熱愛集體、關心組織、對自己系部形成的良好風氣充滿光榮感與幸福感,這是創建電大系部組織良好風氣的心理基礎。
第三,要創設良好風氣的特定情境。良好風氣的形成離不開特定的情境,這種情境必須靠我們去創設。如:采用宣傳、教育的手段,把系部的黑板報、宣傳櫥窗、廣播站、內刊等宣傳教育陣地統統利用起來,形成強大的輿論攻勢,在人們的心靈深處蕩起強烈而深刻的“沖擊波”。這是創建電大系部組織良好風氣的心理準備。
第四,要重視教師的榜樣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無窮的”“力量”全在于可供“模仿”。“模仿”是人們普遍的心理特征,也是一種觀察學習的社會過程。在電大系部組織中,良好風氣形成過程,必然是學生觀察與學習的過程,即學生模仿教師思想和言行的過程。因此,建設良好的教風,是電大創建校風的關鍵。抓住這個“關鍵”,強化教師的心理訓練,正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定勢”,積極引導、全力推動,電大系部組織的良好風氣形成和鞏固必將成為現實。
綜上所述,通過對電大系部組織環境的心理效應問題的研究,使我們認識到,電大系部組織是以教師為主體形成的,教師屬于腦力勞動者,其職業特點決定他們的精神需求始終居于重要地位。所以,必須注重采用各種手段去激發系部成員的工作積極性,以健康、穩定的心態投入到電大系部組織的建設與發展中來,從而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出更多不同規格的合格人才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