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藝術設計思維的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們對于環境的概念空前清晰,對于環境保護、環境藝術、環境質量以及環境意識等尤為重視。而環境藝術設計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誕生的一門邊緣性學科。應該來說,環境藝術設計就是對于人類環境意識的實施和保障性行為。事實上,人類從事環境設計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是發展到了現代,它才具有了藝術設計的含義,它才與建筑裝飾或景觀設計等多專業、多學科相聯系與結合。我們認為,環境藝術設計只是發展到了現代,才具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和設計之內涵。所謂的環境藝術設計,就是指的人類在空間環境中有意識地連續不斷地營造美的過程,是一種把自然因素與人工因素有機結合在一起并應用到生活當中去的物質化和意識化的空間的藝術活動,它是一種綜合性的全方位的多元的群體存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特性有:綜合性、物質與精神的高度統一性、高度的藝術性。
強化現代設計意識的具體途徑
我國對環境藝術設計的認識和應用時間并不長,基本上是從新中國成立之后才開始的,是恰當地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和成果,充分尊重中國的實際社會經濟狀況基礎之上進行的。我國環境藝術設計起步較晚,發展時間也不夠長,環境藝術設計體系還不夠完善和成熟,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具體表現為:(1)西方發達國家環境藝術設計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嚴密的體系,其布局完整,細節之處精雕細琢,已經從純粹的使用功能升華到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而我國的城市化過程中也借鑒了西方模式,但是還缺乏統一性,環境藝術設計往往較為獨立;(2)發達國家的環境藝術設計使用的材料更新較快,而我國的材料更新卻較為緩慢,這是由于材料工藝技術的發展較為單一;(3)發達國家對于環境藝術的設計重視程度很高,而我國對于這方面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升,還沒有形成人人參與到環境藝術設計當中去的氛圍。造成以上這種情況的因素主要有: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起步晚,設計系統中的各部門協作性不夠,官僚作風的負面影響較大等。另外一方面,環境藝術設計與環境意識之間是存在著“行”與“知”的相互作用。事實上,環境藝術的設計是一項體貼人的藝術性工作,是一級集多個領域于一體的交叉性藝術學科,是一項通過藝術手法對生存環境進行再加工和創造的整合性設計活動,能安慰人的精神世界,調節人的心理感受。因此,積極培育環境藝術現代設計意識,才能充分發揮環境藝術設計的作用。要分析影響人的環境意識與設計的主要因素,如說地理環境影響、生產力與經濟基礎制約等,全面了解環境藝術設計特性,把握環境藝術的多學科性、環境藝術設計的多層次性、環境藝術設計要素的關聯性與空間的統一協調性。充分認識環境藝術設計實質上就是創造第二自然,環境藝術設計必須注重實用等。
這些特性決定環境藝術設計者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基礎,具備一定的美學修養,準確理解環境審美意境的特定性和含蓄性。環境藝術設計意識培養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重視培養“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在現代社會,最新的建筑設計課題就是要使用合理的方法來取得設計技術的突破,更好地展現人性,符合人類需求。以人的基本需求為出發點,分析人的心理需求,重視“以人為本”,使環境設計以“人”為主體,使環境藝術設計真正具有價值,具有實際應用意義。
二是與生態設計相結合。一般來說,環境藝術設計包含了建筑設計、規劃設計、壁畫、雕塑、小品等單項設計。但是,這些單個的個體不能離開特定的自我表現,也就是說必須與環境相協調,避免破壞或影響原有環境。我們要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把握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使得藝術能夠真正進入到環境當中去。誠然,環境藝術設計還要充分考慮到生態因素,不能一味的追求所謂的設計技術和設計手段,而是要迎合人們對于自然生態的追求心理,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具有一定的生態因素,并進而形成一個環境藝術設計與生態設計良性循環的系統,是人們從溫飽型、經濟型的階段向著舒適型和生態型的方向邁進的一大步的表現之一。因此,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要遵循生態原則,建立一個生態美學系統。
三是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不斷的尋找并生成一定的設計方案。在這其中,數字化技術對于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在設計表現領域。現代化技術的發展,使得電腦成為了環境藝術設計的主流工具,各種數字化的存儲和傳輸方式已經成為了一種大趨勢,它可以以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組織和運作,有利于縮短設計周期,還可以實現設計的個性化和獨創性。因而,在當前新時代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應該走高度技術化與高度藝術化統一的道路。
四是重視保護文脈和民族傳統。環境藝術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我們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把民族文化的神韻滲透到環境藝術設計當中去,這是環境藝術設計應該堅持的文化追求。我們還要把自然和社會的多元化本質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當中去,使得多元創新與實驗性設計相結合,不斷的變化和發展我們自身的設計思維。環境藝術設計還要建立在人與人、人與環境交流傳遞機制的基礎之上,使得個別、自我的因素都是從環境這個整體出發考慮,保持環境空間的連續性、促使環境空間產生延續性,從而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具有指向性、視域性、重處性、相關性、文學性、棋栩性、盆構性、新奇性和人情味。
結束語
總之,環境藝術本身就是從環境中尋找藝術的方法和原則。我們在進行環境藝術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具備現代化的設計意識,以人為本,注重生態設計的融入其中,還要更新設計者的思維,努力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科學技法和人文情懷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師,從而為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化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不斷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環境意識和環境改善需求,更好的體現人性化的城市化進程,創造一個精神生態的綠色環境。
作者:盧祎然單位: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