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農村環境保護指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結合中國農村發展實際,從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新農村角度,以循序漸進、逐步向前發展的思路,將我國新農村劃分5個類別,提出8類33項環境保護指標體系,為新農村環境保護規劃、設計、建設提供標準,為新農村竣工驗收、達標升級以及后期環境管理提供依據。
關鍵詞新農村環境保護指標體系
1引言
目前,我國農村環境形勢十分嚴峻,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相互交織,工業及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危害群眾健康,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穩定,已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造成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農村環保法律法規和制度不完善;二是缺乏適宜于農村環保工作特點的定量定性考核指標體系;三是農村環保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四是農村環保監管能力薄弱。建立一套適合我國農村特點、科學合理的環境保護指標體系迫在眉睫。
建立新農村環境保護指標體系,其根本目的就是加強并指導各地開展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為農村環境保護規劃、設計、建設提供標準,為新農村竣工驗收、達標升級以及后期環境管理提供依據。
建立并運行新農村環境保護指標體系,必將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村環境的現狀與改善農民健康狀況、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迫切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該指標體系一旦運行,能從環境保護角度自覺調整并優化農村經濟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激發農村活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新農村環境保護指標體系
2.1農村環境保護指標體系指導思想
立足于建設“兩型”社會的新農村這一主題,突出“四新”,即:“產業發展要有新格局、農民生活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要實現新變化、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制”,著重“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為主要建設內容,本著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穩步提高的建設思路,依據國家現行的環境質量標準及相關規定,結合我國農村發展現狀,從便于考核和操作角度,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環保型新農村為總目標,建立定量定性考核指標。
2.2新農村環境保護指標體系主要內容
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現狀千差萬別,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在發達地區發展較快,欠發達地區相對薄弱,貧困地區受經濟條件制約,環境保護難已與發達地區齊頭并進。本研究從鼓勵先進,激勵后進的角度出發,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將全國新農村劃分5個類別,分別設立8大類33項環境保護考核指標,以推進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詳細指標(見表1)。
3考核與評估方法
3.1指標考核方法
3.1.1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人均純收入:按上年度統計數據,達標計分。
環保知識普及率(%):對18~60周歲當地常住人口進行問卷考核,60分以上為及格,參考人數必須占常住人數60%以上。
環境違法及生態破壞事件:以上年度環保部門立案查處數為準。
3.1.2節能降耗
工農業產值能耗(噸標煤/萬元):能源消耗量(折標煤噸)/(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
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m3/萬元):統計各行業工業企業耗新鮮水量/工業產值。
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農業用水量總量—無效損失量/農業用水總量。
3.1.3污染控制
生活垃圾定點存放及清運率(%):全村生活垃圾清掃并集中堆放轉運站量/生活垃圾產生量。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無害化處理量/垃圾產生量。
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量/生活污水總量。
生活污水處理達標率(%):處理設施處理達標量/污水總量。
工業廢氣排放達標率(%):廢氣處理設施處理達標量/廢氣總量。
工礦廢棄物定點存放無害化處置率(%):工業和礦產廢棄物進入處理設施處理達標量/工礦廢棄物總量。
地表水出境水質基本控制指標達標率:依據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列入的基本監測項目,按單因子指數法評定,達標數/應達標總數。
環境空氣質量監控點位優于二級的天數:依據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監測SO2、NO2、TSP三項指標,但申報Ⅳ、Ⅴ類新農村的考核PM10指標,不考核TSP,按綜合指數法進行考核。全年達到設定天數計分,不達標不計分。
居民集中區域環境噪聲達標率(%):依據GB3095-1993《城市區域環境噪聲質量標準》進行監測,只考核20戶以上的集中居民區,分散居戶不考核,不扣分。
3.1.4資源利用
沼氣或天然氣及其它清潔能源普及利用率(%):全村使用沼氣,有條件的地區使用天然氣、太陽能、風能及其它清潔能源的總量占總能源的比重。
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全村規模化養殖和分散養殖的廢棄物綜合利用量/總量。
農作物廢料回收綜合利用率(%):回收農膜、作物桔桿及廢料再生產或利用量/總量。
工業和礦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工業生產廢棄物、礦產開發煤矸石及尾礦渣等綜合利用量/產生總量。
3.1.5有機產業
土壤環境質量達標率(%):按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機構出據的監測報告為依據。
高殘留農藥化肥使用量:以當地商務機構調查的數據為依據,條件許可時,抽樣農產品檢測高殘毒含量。
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畝/人):以相應認證機及相關檢測報告為依據。
3.1.6生態保護
森林覆蓋率%:以當地林業部門統計調查資料為依據。
列于保護級別的動植物損失率(%):以當地林業部門統計調查資料為依據。
水土流失治理率(%):以當地林業部門統計調查資料為依據。
3.1.7村莊環境衛生
水沖式衛生廁所普及率(%):當地農戶改廁,以水沖式衛生廁所為標準,實際使用戶數/應改廁戶數。
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以當地環境監測機構出據的監測報告為依據,Ⅰ類和Ⅱ類村近兩年內水質達標為合格,其它類村近三年內水質達標為合格。新晨
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m2):以村為單位公共綠地面積/總人數。
3.1.8基本目標
村級環境保護規劃區劃:以法定文件為依據。
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以環保部門竣工驗收報告為依據。
環境事故應急機制:文件和記錄檔案為證,以現場抽查為主。
環境管理:現場查看,調閱文件及檔案資料,核實當地財務部門經費撥付票證。
3.2考核內容計分分值
所有考核指標分項目考核計分,達到相應目標值則計分,未達標,該項目指標不計分,總分實行百分制(見表1)。
為鼓勵各類村不斷創新,逐步升級,適當照顧相對落后村,按循序漸進的原則,實行總分差別計分升級,達到相應級別總分即可命名為新農村(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