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農業發展影響因素及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低碳農業發展大背景下,我國需要通過開發低碳農業科技的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降低農業生產能源消耗,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目前,我國在發展低碳農業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定問題,阻礙農業事業發展。為此,應該探究解決低碳農業發展問題,保證農業發展水平。文章主要概述了低碳農業與低碳經濟,研究了推動低碳農業經濟的必要性,探究了影響低碳農業發展的因素,提出了低碳農業發展措施,以期助力低碳農業發展。
當前,我國積極地發展低碳農業,旨在減少碳排放,提高環境保護水平,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維護糧食安全等。不過,發展低碳農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如農民發展低碳農業經濟的積極性不高,低碳農業基礎設施不完,低碳農業技術創新能力不高等。若是不能夠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就容易影響農業發展。基于此,要開闊低碳農業發展思路,構建科學的低碳農業發展方案,以便指導低碳農業,促進低碳農業發展。
一、低碳農業與低碳經濟的概述
(一)低碳農業
低碳農業主要是指在整個農業生產生活中盡最大化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障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當今,低碳農業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國需要高度地重視低碳農業,為低碳農業發展、推廣等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主要指的是通過利用新技術、新能源、新生產方式、新發展手段等發展得能夠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經濟。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我國更加注重發展低碳經濟,希望提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水平,造福子孫后代。
二、推動低碳農業經濟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
發展低碳農業,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收益水平,保證社會經濟發展效益。低碳農業對比于傳統農業更能夠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激發社會經濟發展活力,實現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此,我國應大力發展低碳農業,確保經濟發展質量。
(二)有助于保護社會環境
過去主要通過施化肥、打農藥的方式進行種植管理,達到提高糧食量產量的目的,但是這種發展方式容易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制約社會可持續發展。而在發展低碳農業經濟后,可以減少水土污染。所以說,發展低碳農業有助于保護社會環境。
(三)有助于維護糧食安全
當今,世界面臨一定的糧食危機。基于國際環境的變化以及國際關系的變化,使得我國在進口國外糧食方面存在限制,不利于滿足人民對糧食的需求。當前,我國有必要發展低碳農業,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加大糧食產量,解決糧食危機,維護糧食安全。
三、低碳農業發展影響因素
(一)農業生產生活污染嚴重
一方面,農藥、化肥使用不合理。隨著社會發展,我國提倡發展低碳經濟,希望農民改善農業發展方式。然而,農業發展方式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大部分農民會通過施肥的方式使水果、蔬菜等茁壯成長,而在所種植的水果、蔬菜等發生病蟲害時,會通過打農藥的方式,治理病蟲害,更是有些農民會用高濃度的農藥治理病蟲害,這無疑更會加劇土地污染。少部分農民才會通過施有機肥、物理治理病蟲害的方式進行農業管理。總體來看,農業土地污染相對嚴重。耕地資源是有限的,并且土地污染治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這十分阻礙了業發展。另一方面,農業廢棄物處理不科學。在種植果蔬時,農民會使用塑料薄膜,給果蔬保溫,保證果蔬成長。農民因不注重回收、處理塑料薄膜,而使農業產生了污染。比如,有的農民不注重在果蔬不需要保溫措施時回收塑料薄膜;有的農民指出已經用過的塑料薄膜利用價值不大了,所以會通過焚燒、掩埋的方式,處理塑料薄膜。
(二)農民收益低導致動力不足
一般而言,農業生產所獲得的收入遠比不上進工廠打工、去城市尋找工作等獲得的收入多。加之,農業生產對比于為他人打工面臨的事項要多。比如,在打工時,只需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工作任務即可,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經濟收入,而從事農業生產需要考慮節氣、季節、降水等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還需要治理病蟲害、灌溉農作物等。為獲得客觀的收入,要關注市場動態,了解農作物價格,進而改變農作物種植策略。此外,外界自然天氣的變化容易造成農作物減產。由此可見,從事農作物生產面臨的風險大,也不容易提升農民經濟收入水平。低碳農業是一種有助于農業發展,保證農民獲得良好的收益的農業形式。不過,農民會因低碳農業發展難度大、投入多、見效慢等,而不愿意以低碳農業發展模式指導農業生產種植等多項工作。
(三)低碳農業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低碳農業基礎設施是發展低碳農業的基礎,為提升低碳農業發展水平,就需要完善低碳農業基礎設施。從目前現狀來看,低碳農業基礎設施有待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低碳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一些地區可應用大型農業機械設備,推動農業生產運轉工作,而一些地區缺乏大型農業機械設備,不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這些地區的農民往往通過人力收割、種植等方式,進行農業生產。節水灌溉設施水平低。通過健全節水灌溉設施,有助于節約水源,保障灌溉水平。然而,一些地區沒有建設節水灌溉設施,存在嚴重地大水漫灌的問題,極大地浪費水源。
(四)低碳農業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在不斷提高低碳農業技術發展水平的情況下,才可以更好地為低碳農業發展提供動力。目前,低碳農業技術水平并不高。主要表現在,低碳農業技術種類少,低碳農業技術不夠先進,的缺乏配套技術政策支持等。在這種情況之下,農民就不容易通過發展低碳經濟,提升自身農業生產收入水平,并且會使得低碳農業陷入停滯不前的發展狀態。
四、低碳農業發展路徑探究
(一)創新農業生產生活方式
1.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
在現代社會下,應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發展低碳農業,促進農業經濟健康發展。施肥方面:可以使用農作物秸稈轉化技術,將秸稈轉化為肥料,鼓勵農民使用這種肥料。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可以減少化肥對土壤的傷害,提高土地資源保護水平。發展現代農業:了解農村發展情況、發展資源,打造特色觀光農業,構建現代化農業,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2.推廣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低碳經濟的提出,我國有必要推廣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提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加大沼氣建設。沼氣屬于一種清潔資源,可用于做飯,而建設沼氣池還可以將農作物秸稈和農戶畜、禽等糞便等轉化成綠色有機大肥料,對于改善土壤質量,促進農作物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需要投入資金支持沼氣池建設。開展宣傳工作。使用農藥容易造成水土污染問題。政府需要開展農藥使用危害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的農民了解農藥使用的危害。與此同時,要宣傳科學使用農藥的方法、注意事項,確保農民合理使用農藥治理病蟲害。
(二)激發農民參與低碳農業的熱情
為帶動農民參與低碳農業的積極性,改善農民農業生產觀念,就需要完善低碳農業發展的考核機制。完善低碳農業補貼機制。低碳農業對于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益等局域重要價值。但是發展低碳農業所需要的資金量大,這是導致農民對低碳農業望而卻步的一項原因。為解決農民資金問題,可以完善低碳農業補貼機制,對于發展低碳農業的農民進行補貼。同時要打造優質工作隊伍,確保低碳農業補貼機制的持續性推進,保證農民享受低碳農帶來的好處。構建考核機制。將村兩委在低碳經濟發展水平、低碳經濟推廣、低碳農業經濟補貼工作落實情況等作為考核指標,督促村兩委落實工作,。而村委會則需要為農民介紹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并給予他們合理的補貼,激發農民參與低碳農業的熱情。在村兩委超出考核指標后,就可以對其進行獎勵。
(三)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
為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支持低碳農業發展,要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大對農業生產設備的投入力度。了解不同地區農業生產設備投入情況,針對缺乏農業生產設備的地區,開展農業生產設備投入工作,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加大財政投入用以改善當前的農村灌溉方式。成立專項資金,支持農村灌溉,提高農業發展水平。比如,建設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噴灌、滴灌、涌泉灌等灌溉基礎設施,節約水源,增強水資源利用率。
(四)提高低碳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1.提高農業科研能力
農業企業、民營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等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為提升低碳農業科技創新水平,激發農業發展活動,就需要增強這些機構、院校的科研能力。比如,可以建立科研低碳農業科技資金支持項目,鼓勵他們參與科學研究工作。與此同時,政府可以組織低碳農業科技培訓活動,并從這些機構、院校選拔優秀的人員,進而開展培訓活動。
2.尋求多層次科技交流
為增強低碳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有必要尋找多層次科技交流,激發低碳農業科技創新靈感。尋求多層次科技交流涉及的工作事項如下所述,舉辦低碳農業科技交流活動,鼓勵科研機構、高校以及科研人士等溝通、交流低碳農業科技創新方法、思路等。此外,可以積極低于在低碳農業科技水平高的國家,交流科技研發手段,并借鑒其科技研發經驗,根據我國低碳農業科技發展現狀、發展需求等,優化低碳科技研發工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便提高社會發展水平。低碳農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國要主動地推進低碳農業發展,改善農業發展現狀,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高農民人均收入水平。由于低碳農業科技支撐著低碳農業發展,政府需要極加大低碳農業科技研發力度,開發新技術,從而確保農民順利開展農業種植、生產等多項活動。
參考文獻:
[1]曠愛萍,胡超.因子分析與熵值法下廣西低碳農業發展質量綜合評價[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1,15(03):61-69.
[2]師帥,荊宇,翟濤.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對低碳農業發展的作用及實施路徑研究[J].行政論壇,2021,28(01):139-144.
[3]鄧悅,崔瑜,盧瑋楠,趙敏娟.市域尺度下中國農業低碳發展水平空間異質性及影響因素———來自種植業的檢驗[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21,30(01):147-159.
[4]莫桂烈.農業低碳化: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路徑探索———以桂林市為例[J].新農業,2020(13):66-69.
[5]王心宇,彭馨怡,駱美婷,張藝嬌,戴小文.經濟新常態下創新驅動型現代低碳農業發展研究———以成都平原地區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04):134-142.
[6]朱海華.浙江水稻主產區農戶低碳生產行為調查———以化肥施用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04):69-72+75.
[7]田永.低碳“三農”與碳交易抵消機制的關聯性研究———基于碳交易驅動鄉村振興低碳化發展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9(08):46-51.
[8]楊欣,董玥.農戶低碳農業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潛江市、監利縣的實證分析[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9,36(03):118-128.
作者:姜曉東 單位:山西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