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技術服務專業群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把握立足點
近年來,圍繞我省現代農業發展需要,我院深化校企合作,堅持產教融合,加強中高職銜接,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以畜牧獸醫省級示范性特色專業為核心,以職業教育對接現代生豬產業協同創新平臺為標桿,通過核心專業的帶動和專業之間的依賴和促進,形成合力促進涉農專業群資源共建共享,提升涉農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專業群建設,力爭3年內實現我院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專業群的“3821”目標,即三項成果、八化標準、兩個成為、一個引領。三項成果是制定一個專業對接產業鏈標準,建設一個示范基地,完善一套監督評價體系;八化標準就是按照標準國際化、農業現代化、流程規范化、模式創新化、管理精細化、操作自動化、過程信息化、成品安全化的標準,建成一個集種植、養殖于一體的“教、學、做”生態循環示范實訓基地;成為全國現代農業示范性生產基地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引領現代種植、養殖業新業態。
2抓住關鍵點
2.1組建職教集團由永州職業技術學院牽頭,與相關知名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有關職業院校共同組建湖南現代畜牧養殖職教集團,借助職教集團平臺,構建職業教育對接現代生豬產業協同創新平臺,通過協同創新破解職業教育對接現代農業產業的壁壘,尋找服務三農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突破口,為服務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永州現代農業高科園建設以及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2創新培養模式借鑒國外農業職業教育的先進經驗和理念,按照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總體要求,協同推進涉農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逐步構建“六同步”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綜合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即對接服務三農與優化涉農專業同步、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銜接同步、大專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同步、學校專業培養與企業上崗培訓同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同步、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同步。
2.3重構課程體系涉農各專業從自身的特點出發,對接一流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依照職業崗位的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市場需求,以“基礎模塊+專業模塊+活動模塊”形式,構建“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的相融相通的涉農專業群課程體系,著重探索適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崗證課”融合的課程結構,真正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群與崗位群、職業(企業)標準與課程標準對接。目前,畜牧獸醫專業已校企合作開發了6門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園林技術專業校企合作開發了3門專業核心課程標準。
2.4推進信息化建設充分運用現代網絡技術,依托世界大學城云空間,搭建“教師、學生;基地、企業”互通互動教學資源平臺,創建移動化數字課堂,開展涉農專業群微課、慕課的探索,進行翻轉課堂、混合式數字化教學等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實現由教師主導到師生互動、自主學習的轉變;將教學環境由教室延伸到生態養殖場、企業的生產真實現場,打破教學、實訓受時空、地域的限制,形成“校中場數字化,做學教一體化”的開放互動的空間教學新模式。近年來,共開發慕課3門、視頻課程5門,開發課程數字資源包9個;與洞口職業中專、溆浦職業中專等學校合作,畜牧獸醫專業“專遞課堂”2014年6月已通過省教育廳立項,現正在建設中。
2.5提質示范基地投資1200萬元對原來的生態養殖基地進行智能化提質改造,借鑒本香和煙村模式,建設“豬—禽—魚—沼氣—果—蔬—花卉”現代農業產業生態鏈實訓基地,按照“飼料生產—種豬繁育—商品豬養殖—豬肉深加工—肉食品連鎖專賣—有機肥生產”生豬產業鏈,自主生產特色品牌、安全放心的豬肉。2014年12月,智能化養豬和養禽生產線已通過驗收,2015年初可投入經營化生產。屆時,可年出欄種豬和商品豬25000頭,年產值可達5000多萬元,提質改造后每頭豬比傳統養豬多增收143元。
2.6提升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專業人才培養和示范基地的優勢,構建“學、研、產、訓、推”五位一體現代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爭取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年產值上億元,年培訓農村各類人才2000多人,推廣先進技術50項以上,指導周邊地區種植、養殖戶300余家,幫助解決技術難題100多項,更好地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3提升引領點
3.1校企合作緊密進一步加強2013年10月30日,由永州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組建的湖南現代畜牧養殖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大會在永州隆重召開。目前,集團有加盟單位56家,其中高職院校7所、中職學校6所、企業43家。湖南現代畜牧養殖職教集團成立以來,以項目合作和專業建設為紐帶,以教學、培訓、科研和就業為主要內容,充分發揮集團優質資源的示范輻射效應和專業的品牌帶動功能,通過基地示范、技術引進、信息服務,引進技術3項,開展技術服務項目11項,專利1項,開發企業生產標準3個,廣泛開展現代畜牧養殖職業技術培訓,培訓人數2014人次,進一步推動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湖南現代畜牧業發展,提升職業教育服務“三農”的能力,推動湖南省職業教育和畜牧養殖業的大力發展。
3.2科研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永州職院立足生豬產業協同創新示范平臺,邀請相關職業院校、企業行業和科研院所組建職業教育科研聯盟,共同研究現代安全生豬產業養殖的新方法、新技術,提高生豬產業的價值,打破畜牧獸醫專業與生豬養殖企業對接和深度融合的瓶頸,革新了職業院校傳統的科研模式,大大增強了職業教育研究的針對性、實效性。涉農專業群教師主動深入中小企業,為其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與企業共同申報應用技術研究項目32項,獲得專利1項,2014年我院合作參與湖南恒惠集團《舜皇山土豬資源綜合利用湖南工程技術中心》和湖南永州異蛇科技有限公司《珍稀蛇類繁育與資源綜合利用湖南省工程實驗室》均通過專家評審,獲得湖南省發改委立項建設。
3.2課程標準進一步貼近生產一流的企業需要一流的專業,課程標準需要對接企業最高標準。與本香、唐人神等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在建設現代生豬產業示范基的同時,促使企業全過程參與專業建設,開發畜牧獸醫專業的課程企業標準、行業資格標準、本香模式本土化標準等,大大更新了專業和課程建設。
3.4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創新為了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培養出符合湖南農業發展所需要的現代涉農專業人才,協同推進涉農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一步創新,構建開放互動“六同步”的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新型職業農民人才培養。
3.5實訓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為了提高生豬養豬現代化程度,減少環境污染,提升辦學質量,學院投資1200萬元對原來的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提質改造,新建智能化配懷舍、分娩舍、保育舍和種豬生產性能測定舍各1棟,總建筑面積約7000m2,采用水泡糞、自動喂料、母豬群養、全年恒溫、垂直預熱通風、信息化管理等先進工藝,常年存欄基礎母豬1000頭。實訓基地經過提質改造,將本行業的新技術、新標準、新設備、新工藝、新成果應用到生產和教學中,學生通過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訓,能夠更及時地了解生豬生產新動態,學到最新的養豬技術,同時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生產指標在原來基礎上將大大提高,配種率由80%提高到95%以上,成活率由85%提高到95%以上,每頭母豬多交保育豬4頭以上,每頭母豬將多增收1000~2000元,同時可減少勞動力8人,每年節約成本24萬元;實訓基地改造對全省乃至全國同類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3.6社會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項目實施以來,開展了扶貧和致富各種培訓30余期,培訓課程涵蓋了畜禽養殖技術、水產養殖技術、動物疫病防治、辣椒大棚栽培技術、綠色食品生產等,共培訓農村實用人才2016人次,培養農村致富能手113人,帶動周邊203個種養大戶,為農民解決技術難題121次,發送技術資料11000余份,達到了為永州地區農戶提供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理念和基本技能,并向周邊地區輻射,帶動永州地區農戶盡快致富的目的。
作者:于桂陽 劉俊琦 鄭春芳 單位:永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