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棉花有害生物防治策略綜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海南三亞市是我國棉花南繁主要集中地區,屬于島嶼生態系統,又是熱帶地區。南繁期間處于其旱季,當地氣溫較高,日照充足,非常有利于棉花的生長發育。但是,與新疆棉區比較,南繁棉田害蟲種類多,發生規律復雜,發生頻率高,持續時間長,傳播蔓延快,防治難度大。加上棉花栽培管理的人員流動性大、更換頻繁,尤其首次南繁者在海南棉花栽培管理實踐經驗較少,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開展困難不少。本文總結了多年的棉花南繁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的工作經驗,供同行參考。
1病害防治
三亞市高溫、高濕,有利于一些病菌的發展和傳播,尤其遇到臺風暴雨或長時間陰雨天氣,病害發生較重。但內地棉區主要病害黃萎病和枯萎病在三亞市不易發生,主要病害是苗期的立枯病以及蕾鈴期的爛根病。南繁棉花多采用起高壟種植及減少連作進行預防。播種完成后,在地塊四周開溝,使排水通暢。雨后及時疏通排水溝,使耕層積水順利排除,同時揭膜散墑,減輕或避免爛種死苗。臺風暴雨后,棉花葉片破損、莖稈折斷較多,需噴施殺菌劑防止病害發生,如用50%多菌靈噴霧或淋苗,同時可噴施葉面肥,促進棉花恢復正常生長。在翌年2月中下旬,及時整枝、抹芽、摘老葉,減輕田間蔭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以預防遭遇陰雨綿綿天氣后疫病發生,導致爛鈴。
2蟲害防治
由于三亞市無明顯的冬季,棉花害蟲沒有越冬的潛伏期,加上寄主廣泛,所以害蟲種類多,世代重疊,蟲口基數大,蟲害的發生較重,且從棉苗到棉花吐絮持續危害,防治任務艱巨。南繁棉田主要害蟲有地老虎、薊馬、棉蚜、斜紋夜蛾、菜青蟲、潛葉蠅、棉鈴蟲、紅鈴蟲、紅蜘蛛、灰粉虱等。棉花害蟲主要以農業防治為輔,藥劑防治為主。主要農業措施為:清除田邊地頭的雜草,及時清除周圍田里已收獲的瓜菜和提前收獲的南繁作物等寄主,從而減少害蟲存活繁殖的場所。目前,防治害蟲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化學、生物藥劑混合防治和人工捉蟲。地老虎一般發生在子葉期。前茬為花生時,則地老虎發生較嚴重,即應高度重視其防治,播前用內吸性農藥或種衣劑處理種子,或在播種穴內撒“米洛爾”等顆粒(微粒)劑處理土壤,或出苗后撒毒餌,對地老虎防治很有效。薊馬主要發生在苗期,可用“蚜薊清”防治。棉蚜危害時間長、程度大,抗藥性強,防治比較困難,一般可采用啶蟲脒、吡蟲啉等農藥交替使用防治。潛葉蠅、紅蜘蛛可用阿維菌素等農藥防治。菜青蟲、棉鈴蟲幾乎在棉花整個生育期為害,是防治之重點,發生時可用氯氰菊酯、辛硫磷或乙酰甲胺磷復配制劑防治。若藥劑防治效果不佳或防治失時,棉鈴蟲和斜蚊夜蛾已蛀食花鈴,蟲齡也大,就要人工捕捉。人工捉蟲在一早一晚進行,通過查找棉心葉或蕾、花、幼鈴上啃食過的新鮮茬口或糞便,就很容易找到。但人工捉蟲費工、費時,如繁殖面積大時主要依靠化學、生物藥劑混防。由于南繁棉田整個生育期經常是幾種害蟲交替或同時發生,數量大,且存在一定抗藥性,加之棉田蔭蔽,很難一次噴藥將害蟲控制住,所以防治實踐中必須連續治理,直至棉花收獲。可采用內吸、觸殺、熏蒸性農藥配合使用;提倡不同農藥品種交替使用,切忌多種農藥隨意配伍,如應避免酸性與堿性農藥配伍。
3草害防治
三亞市屬熱帶環境,棉田肥力足,土壤濕潤,所以極易滋生雜草。棉田常見的雜草是狗牙根、馬唐、馬齒莧、蒼耳、白茅、灰菜、刺莧、茼麻、棒頭草、千金子。其中前茬為水田時,千金子、香附子發生更嚴重,難以清除。預防措施:耕地或覆膜時,選擇具有封閉效果的除草劑覆膜前噴施,效果較好,如每公頃用50%乙草胺乳油450~750mL對水450kg噴霧。本單位南繁新疆棉花時,引進了黑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采取壟作覆膜,全生育期覆蓋,目的是增溫、保墑、防草、防澇、固壟,加速棉花生育進程。覆蓋黑膜栽培的棉花,壟上雜草較少,主要為香附子,需要人工拔草;在播種穴和壟面破損處,由于通風透光極易叢生雜草,應及時人工拔除,同時將洞穴用土封閉嚴實,特別注意防止拔草時將棉苗一同拔出,造成缺苗斷壟。溝中和田邊地頭的雜草,需人工拔除,或每公頃用18.5%百草枯水劑2250~3000mL對水450kg,選擇晴朗無風天定向噴霧。大多數除草劑對棉花都有一定的影響,故噴藥時應在噴頭上套定向罩,切忌噴到棉花上。在棉花封壟后,雜草受到抑制,長勢較弱,基本不構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