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雜交水稻新品種特性及制種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川優651是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用川香29A與自育恢復系南恢651配組育成的三系雜交水稻新品種,該品種2008年參加福建省中稻B組區試,平均產量628.42kg/667m2,比對照Ⅱ優明86增產9.69%,達極顯著水平,居參試組首位,增產點率達100.0%;2009年續試,平均產量623.93kg/667m2,比對照Ⅱ優明86增產5.14%,達極顯著水平,居參試組第3位,增產點率達80.0%;2a區試平均產量626.18kg/667m2,比對照Ⅱ優明86增產7.38%。2010年進入福建省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11.93kg/667m2,比對照Ⅱ優明86增產6.56%。2011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閩審稻2011002)。為了加快該品種的示范、推廣應用,2006—2009年筆者在建陽、武夷山、邵武等地進行高產制種技術研究,產量在3.8~4.5t/hm2,現將其高產制種技術總結如下。
1親本的主要特征特性
1.1川香29A的特征特性
川香29A具有育性穩定,莖稈粗壯,分蘗力較強,株型緊散適宜,抗倒伏,劍葉葉片寬,葉鞘和柱頭為紫色,穗形較大,籽粒較大,每穗粒數150粒,千粒重26.5g,柱頭外露率高達83.39%,異交結實率高,花期集中,單株抽穗(從抽穗到分蘗穗全部抽出)歷期10d左右[1]。對氮肥和“九二○”較敏感,制種產量高而穩定的特性。在建陽分別于4月26日、5月8日、5月16日、5月24日4期播種,播種至始穗天數為79、77、76和74d。
1.2南恢651的特征特性
恢復系南恢651株型適中,主莖總葉片數16~19葉,莖稈韌性好,劍葉短、瓦、挺直,分蘗力強,穗型較大,葉色較深,功能期長。每穗平均著粒數155粒左右,結實率90%以上,谷粒呈長粒形,千粒重31g。花期長,花藥飽滿,花粉量大,制種產量高,恢復力強,米質優,適應性廣。在南平市農科所育種基地建陽童游南山分期播種試驗,分別于4月6日、4月15日、4月24日、5月6日4期播種,播種至始穗天數為102、100、97和95d。
2川優651高產制種技術要點
2.1根據氣候規律,確定播插,適時播種
根據父母本特性,川優651在閩北作中稻制種,父母本8月初到8月中旬抽穗揚花較為安全,因此安排父母本始穗期定為8月1—15日。根據2006—2009年來的觀察記錄,制定父本Ⅰ期于4月25日至5月5日播種,播后7d播Ⅱ期父本,母本與Ⅰ期父本時差22d,葉差6.5葉左右,與Ⅱ期父本時差14~16d,葉差4.7葉左右。
2.2精心培育壯秧,合理密植
培育壯秧是奪取制種高產的關鍵。選擇背風、向陽、淺田、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秧田。根據父本南恢651具有分蘗力強、成穗率高、花期集中、花粉量足的特點,要獲高產應抓秧田、大田早分蘗。父本播種量控制在10~15kg/hm2,備足父本秧田0.06hm2。秧田重施基肥,施好斷奶肥,巧施送嫁肥。母本秧齡控制在25d左右,葉齡控制在5.8葉。控制好行比,本田按2.4m開廂,父母本行比2∶(12~14),與母本行間距26cm,父本株行距22cm×24cm。母本株行距14cm×16cm,叢插1粒谷[2]。
2.3加強肥水管理,創建高產群體結構
母本川香29A對氮肥比較敏感、父本南恢651耐肥抗倒的特點以及制種基地土壤肥力水平,做到N、P、K按照比例配合使用。母本實行“攻頭、中控、后補”原則,控制劍葉長度,避免劍葉過長影響授粉,為不割葉打下基礎。在父本移栽前1d用碳銨350kg/hm2,過鈣500kg/hm2,氯化鉀160kg/hm2,拌勻撒施到大田后耙平。管水掌握淺水插秧、深水返青、淺水促蘗、適時曬田、保水養花、蠟黃斷水。母本插后15d左右開溝烤田,促根控蘗。在遇到不易烤田的田塊,應開溝烤田,否則會造成倒伏,影響制種產量。揚花授粉期灌深水降溫增濕以利結實;灌漿后期干濕交替至成熟,強根養葉,提高粒重。
2.4適時剝查,巧施“九二○”與“多微靈”,加強輔助授粉
為了確保花期相遇,應密切注意父母本生育過程。父母本幼穗分化Ⅲ期前認真做好花期預測,因此在父母本始穗前一個月,選取好、中、差田塊各4個點,每隔3d定點抽取父母本主穗3~5個進行剝查穗發育進度。川香29A對“九二○”敏感,但由于植株生長量大、繁茂性好,因此“九二○”用量應適當增加,總使用量約210~300g/hm2。分別在母本見穗10%~15%時父母本同噴施45~75g/hm2“九二○”,見穗30%~40%噴施120~150g/hm2“九二○”。隔日再噴施45~75g/hm2“九二○”,以保持母本柱頭活性。對父本應單獨噴施25~50g/hm2“九二○”。讓父本高于母本,花粉從上飄落于母本,提高異交結實率。在幼穗分化Ⅶ期末至Ⅷ期初噴施“多微靈”,每667m2用“多微靈”1包(320g)對水45kg。母本抽穗5%時第1次噴“九二○”95g/hm2,次日或第3天(看穗發育進度)再噴“九二○”140g/hm2。父本一般多噴1次,使父本略高于母本,以利于授粉[3]。人工授粉是提高制種高產的有效措施,抓住父本散粉高峰期,用竹竿或者繩子進行趕粉,趕粉時應快推、重抖、連抖、慢回。每天09:30左右開始趕粉,每隔0.5h趕1次,每天趕粉3~4次[3]。趕粉原則:上午看母,下午看父,陰天有粉就趕,雨天雨停花開要立即趕粉,如遇連續幾天陰雨,次日晴天開花會提前1h左右,應提前等候趕粉。
2.5防治病蟲害
密切關注當地農業植保部門病蟲情報和田間生長情況,及時有效搞好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近年來,在閩北制種基地,水稻普矮病發生嚴重,嚴重影響制種產量。因此在秧苗期要注意防治。并重點抓好蚜蟲、螟蟲、稻瘟病、紋枯病、稻粒黑粉病等主要病蟲害防治。對癥使用高效低毒農藥。
2.6去雜保純,確保種子質量
把好親本質量關,選用符合標準的親本,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制種田空間隔離和時間隔離,注意粳、糯稻雜種及其他雜交稻雜種、制種的竄粉。父本除雜應在秧田期仔細檢查,去掉紅腳、異型株,母本始穗前3~4d是去雜的關鍵階段,一定要在噴施“九二○”前集中力量把混雜于母本中的保持系以及變異株徹底拔除。始穗后每天下午拔除母本里的散粉株,灌漿期把勾頭、結實很好的雜株拔除。收獲期徹底拔除全結實株。搶晴收割,單晾單曬單收。確保種子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