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利建設中防災設計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規劃原則
防洪規劃要兼顧一般、突出重點,將局部與整體、工程與非工程措施、防洪與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原則進行結合。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不但要以常規防洪規律為基礎,滿足流域上下游及兩岸防洪要求,還要將蓄水與泄洪之間關系處理好,協調好與土地利用規劃相適應的關系。
1整體與局部。從古至今,人類都在同洪水這一自然現象進行斗爭中逐漸掌握一些控制方法。在防洪規劃編制中從全局出發,統籌兼顧流域上下游和兩岸對洪水的抵御是主要任務,有時為保全大局和重要對象的防洪安全適當犧牲局部利益。重要對象包括重要城市、古跡、交通干線或大面積農田等可能被洪水造成重大損失的地區。
2近期與遠期。經濟社會發展可直接受到洪水災害威脅,由于洪災程度對其影響程度各有差別。要結合防洪要求和政府財政情況,按照輕重緩急原則,分期分批逐步提高不同類別保護對象的防洪標準和抵御洪災的要求。
3工程與非工程措施。通常工程措施占用大面積土地,需要很大投資;而非工程措施只需要較少的投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洪災損失,是防洪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防洪規劃過程中要提高對非工程措施建設力度的重視,將二者有機結合,對防洪規劃進行優化。
4防洪與水資源利用。由于水資源總量時空分布差異很大,在水資源量偏低流域,要綜合利用河流開發與治理,水利工程與防洪工程統籌兼顧,有機結合防洪與水資源綜合利用,可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發揮現有防洪工程作用,節約投入。二是結合控制性水庫與堤防工程建設,實現防洪及水資源綜合利用。三是采取適宜的防洪措施,突出主要河段防洪的重要性。降低洪災威脅,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及農田的安全,統一規劃,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制定技術可行的方案,提高防洪能力。
防洪規劃內容
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結合五常市水利工程建設實際情況,防洪規劃應明確防護對象與治理目標任務,合理規劃防洪體系布局,制定與防洪規劃相適應的措施,劃分洪泛區、蓄洪區和保護區,制定分期實施方案,對投資進行合理估算,實施環評和綜合效益評價等。
1調研。整理歸納流域自然地質條件及水文資料,把握洪災成因,制定防洪措施與相關標準,廣泛征求防洪需求,進行相關地質測量及勘探工作。
2制定防洪標準。參照規劃所屬區域內自然地理條件及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等因素劃分為多個防洪保護區,根據不同防護對象及洪災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基于防洪措施進行綜合分析,結合國家實施的標準,針對本區域實際情況制定防洪標準。
3防洪體系構建。各流域自然條件及防洪體系各有差異,因此統籌考慮不同部門的防洪要求,綜合分析整個防洪體系中的各因素的影響程度,分析確定最優防洪規劃。
4環評及綜合效益評價。防洪工程能夠有效降低洪災、提高人類生活環境質量,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項造福千秋的環境工程。但防洪工程建設也存在一些不利影響,例如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垃圾排放、移民安置等,都應該通過環境影響評價。評價中注意詳細調查環境敏感因子,盡量降低對周遍環境的不利影響。防洪效益指防洪規劃實施后能夠直接與間接減輕洪災的損失,評價指標采用年均效益體現。一般采用頻率法或歷史洪水資料進行計算。因年均效益對防洪措施的效果的反映并不全面,所以應結合歷史數據中的典型洪水數據綜合計算分析。對實際防洪效益不確定因素綜合進行考慮,分析其敏感性程度,依據預測平均經濟增長率,結合防洪對象等條件對各年效益合理估算,真實反映洪災損失同社會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的影響關系,計算得出的經濟效益作為防洪效益的一部分。另外,絕對不能采用貨幣形式表示的環境和社會效益等因素應進行定性分析,使其真實客觀反映出實際情況。
5報告編寫。防洪規劃報告主要包括流域自然情況、社會經濟情況、水文與洪水資料分析,歷史洪災分析,防洪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建設情況、工程建設及投資、移民安置等內容。
結束語
綜上所述,洪水對于人民生命財產、生產生活,特別是農田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防洪工程的實施及相關體系建設,能夠有效提高防洪能力,促進流域生態環境修復,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對我們水利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提高對水利專業知識學習的重視,還要融會貫通防洪規劃認識、專業知識及實際工作實踐經驗,這樣才能編制出符合實際需求的防洪規劃報告,提高五常市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
作者:張國利黃志勇單位:五常市五常灌區管理站五常市水利工作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