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生態建設的推進體制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生態文明建設是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和地位的必然選擇中國作為世界環境大國之一,未來在國際環境與發展事務中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中國政府已向世界鄭重宣布:中國將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近年,伴隨全球能源資源需求持續增長和氣候變暖趨勢不斷加劇,各國圍繞生態摩擦、環境爭端問題的博弈日趨激烈,而這也正影響著中國在世界范圍之內所展開的貿易活動。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之下,中國政府以積極的環境政策來應對當前這一形勢,黨的十八大報告獨立成篇地系統論述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有利于增強我國在國際環境與發展領域的話語權,提升我國參與相關國際談判和對話交流的位勢,更為重要的是有利于有效維護我國的核心利益和樹立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和地位。
二、我國水生態文明建設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1.正確理解和把握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水生態文明是一種愛水親水、節水保水、量水而行、人水和諧的現代文明形態。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科學配置、節約利用和有效保護水資源以實現水資源永續利用,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水環境以提升水環境質量,有效保護和系統修復水生態以增強水生態服務功能的一項系統工程。水生態是生態系統最活躍、最重要的部分;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最重要、最基礎的內容。迫切需要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并將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領域、重點領域和基礎領域。
2.我國水情決定了水生態文明建設已迫在眉睫我國水資源極其短缺,水環境嚴重污染,水生態嚴重退化。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時空分布不均,北方城市缺水尤為嚴重,2/3的城市缺水;非法排放污水現象屢禁不止,水污染嚴重,1/3以上河流受到污染,水功能區達標率僅為47.4%;部分河流水資源開發超過承載能力,全國地下水超采面積約19萬km2,導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湖泊、濕地生態功能嚴重退化,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湖泊和天然濕地面積分別減少15%和28%。面對極其嚴峻的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形勢,為順利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須立即采取措施,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三、我國水生態文明建設已取得進展但問題不少
1.水生態文明建設已取得一系列進展積極開展了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重點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和水生態綜合治理;開展了以城市為單元的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工作;初步開展了河湖健康評估;開展了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大力開展了水土保持工作,推進石漠化地區生態保護;2012年開始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切實保障生態用水需求;在建設節水型社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水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系列挑戰和問題公民節水保水意識薄弱。公民節水、保水意識較為薄弱,水資源浪費、水環境污染和水生態破壞現象依然嚴重。我國單位GDP水耗、單位工業產品及單位農產品水耗均明顯高于世界先進水平;地表水和地下水嚴重超采,恣意侵占和破壞河流、湖泊和濕地,惡意排放污水、破壞水體生態環境等現象嚴重。
涉水體制問題依然存在。水生態文明建設既包含降水、徑流、蒸發、滲透等水的自然循環過程,也包含開發、利用、排放、處理等水的社會循環過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過程、多領域、多環節的管理。然而,目前多數地區涉水事務還分散在水利、環保、住建、發改等部門,“多龍管水”局面在多數地區依舊,尚未形成統一的涉水事務管理體系。
相關機制問題十分突出。水價形成機制尚不能充分反映水資源稀缺程度,水資源費等水資源經濟補償機制尚不能適應節水保水要求,污水排放收費制度尚不能滿足減少污水排放、提高污水處理水平的要求,飲用水水源地及重點水域和濕地保護的生態補償機制尚普遍缺乏。建設經驗模式有待探索。水生態文明建設雖不是全新工作,但需要全新的體制、機制、管理、經驗和模式。加之各流域、各地區的水情,社會經濟發展基礎與水平,涉水事務統一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性,迫切需要差別化地探索和推廣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經驗與典型模式。
四、建立健全機制,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1.制度保障,持續推進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制度的頂層設計,重點建立健全和切實實施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納污控制等制度;加強區域、規劃和項目層次上的水資源論證,實現項目建設、規劃計劃和區域發展的“量水而行”;把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以及水環境保護和治理,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等納入政府考核體系;建立和實行水生態文明建設科學評估體系,及時、科學、定量地評估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進度、成效與問題。
2.社會動員,合力推進加強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的國情、省情、市情、縣情宣傳教育,加強水生態文明常識、技能宣傳和普及。建立全社會參與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信息傳播、訴求表達、實時監督、自我約束的社會氛圍和長效機制。重點在黨政機關、學校、社會團體、重點社區和大型企業等開展節水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農民用水者協會”等非政府組織在水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3.改革體制,協同推進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在水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領導和統籌作用。強化涉水事務的統籌統管,積極有效地推進水務管理一體化,重點在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地區,特別是在所有城市建立水務統一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水生態文明建設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必要時可設立水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機構。
4.健全機制,有效推進改革和健全水價形成機制,使水價逐步接近水資源的真實稀缺程度,實行階梯水價等差別化水價制度。改革和規范水資源費制度,積極穩妥和差別化地提高水資源費標準。改革和完善污水排放收費制度,減少污水排放,實現污水處理良性發展,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改革和健全水源保護補償制度,健全對飲用水水源地和重點濕地、庫區的財政支持機制,切實提高水資源和水生態的保護水平。
5.規劃引領,科學推進編制全國及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的水資源保護規劃,加強水資源依規科學配置。全面落實《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嚴格按流域規劃和水功能區劃,確定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目標、重點和措施。抓緊研究制定全國、重點流域和重點區域的水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規劃,重點明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原則、方向、重點領域、重點措施等。
6.試點先行,扎實推進根據流域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情況,以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態勢,選擇具有流域和區域代表性、水務管理能力與基礎較好的典型地區,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探索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管理體制、激勵機制、典型模式。可考慮在已有的全國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的基礎上,根據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通過增加節水保水、水生態補償、水價和水資源費改革、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等內容,深入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
作者:谷樹忠李維明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