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民渠水資源管理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建立“三項制度”,劃定“三條紅線”。本文針對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處灌區的水資源管理現狀及問題,提出如果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思考。
[關鍵詞]
水資源管理;節約用水;水質保護
1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當前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項制度”,相應地劃定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本文就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處灌區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進行分析,并提出個人意見。
2灌區概況
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處灌區由蒲陽河、人民渠一至四期工程灌區和前進渠灌區三部分組成,灌溉成都、德陽2市的10個縣(市、區),設計灌溉面積231.6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42.29萬畝,并擔負向灌區30多家重點企業的工業供水和城鎮生活用水的供水及向人民渠第二管理處(丘陵)灌區的輸水任務。灌區共有干渠、分干渠13條,總長479.8km;干渠、分干渠上有萬畝以上支渠60條,總長773.9km;千畝至萬畝斗渠222條,總長821.4km,千畝以下渠道481條,總長450.5km,干渠(分干渠)上共建有水電站69座,總裝機13.47萬kw。
3水資源管理現狀及問題
目前灌區水資源管理仍較為粗放,主要表現為“一低、一高、兩重”———農業灌溉用水效率較低,據測算灌區農業灌溉水利用率僅為0.476,每m3水生產糧食不足1kg,而一些發達國家水的有效利用率可達80%以上,每m3水生產糧食大體都在2kg以上,其中以色列已達2.32kg;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高,仍明顯高于發達國家;渠道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較嚴重。據計算分析農業灌溉用水量占總引入水量的53.3%;工業用水量占總引入水量的12%;生態環境用水量占總引入水量的0.34%;向人民渠二處輸水量占總引入水量的18.2%,其余部分為排泄水量和輸水損失。
3.1農業用水現狀據分析計算農業灌溉用水量占總引入水量的53.3%,農業用水畝均達1396.6m3/畝,遠遠高于《四川省用水定額(修訂稿)》中的相關數據指標,水量浪費嚴重。加之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嚴重透支了土壤肥力和生態環境,據《2013年四川統計年鑒》資料顯示,成都市農用化肥單位面積平均施用量達到489.6千克/公頃,而國際公認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千克/公頃,是安全上限的2.17倍,而這些化肥的利用率僅40%左右,其余成為地下水體氮素污染的主要來源。就其原因主要是:節水配套工程不健全,末級渠道淤積、滲漏現象嚴重,農民節水意識淡薄,農業耕作習慣落后,環保意識差等。
3.2非農業用水現狀據資料統計,2003年~2011年灌區非農業用水量從39401萬m3增加到56348萬m3,用水戶也增加到45家,計量設施參差不齊。隨著工業用水量的增加,在給灌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水污染問題突出、地下水位下降等。
3.3生態用水現狀生態用水也叫生態需水、生態環境用水,是指為生態環境修復與建設或維持現狀生態環境質量不至于下降所需要的最小需水量,是近幾年隨著生態環境逐漸惡化而提出的新概念。灌區的生態用水起步較晚,2011年才有了真正意義的生態用水,主要是利用水資源量來調節城鄉河湖水污染情況,使得河湖水質達到較好(合格)標準。在改善城鄉生態環境的同時,灌區需水量大幅提升、用水形式單一、水資源量浪費嚴重、水資源綜合利用率低下。
4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幾點建議
為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一號文件提出了三個“嚴格”: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對擅自開工建設或投產的一律責令停止;嚴格取水許可審批管理,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對取用水總量接近控制指標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嚴格地下水管理和保護,盡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圍,逐步削減地下水超采量,實現采補平衡。
4.1加強法制建設和宣傳工作加強節約用水的法制建設和宣傳工作,增強全民的節水意識,把節約用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使人們自覺認識到水是珍貴的資源,擯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陳腐觀念,形成珍惜水資源、節約水資源和保護水資源的良好社會風尚。
4.2強化管理力度農業用水嚴格按照作物面積和作物布局供給水量,非農用水按照合同制供水和計劃供水原則供水;改變過去粗放型供水模式,對來水實行精細化管理;用水調度上實行全時段優化調度和動態管理,將有限的水資源調配到最需要的地方。
4.3節約用水量加強工程建設投資和管理力度,從源頭上減少輸水損失和渠道滲漏量;探討并推廣適合灌區條件的農業用水耕作方式,提高農業灌溉水利用率,減少不必要的農業用水量;落實工礦企業用水計量措施,推進工礦企業階梯性水費收取制度;大力發展中水處理和污水回用技術,把中水、循環水、冷卻水等運用到綠化、衛生用水等方面。
4.4加強水質保護力度加強環境保護力度,在灌區經濟增長的同時嚴把環境關;少(不)引進并逐步淘汰“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堅決實行環評一票否決制度;加強對工礦企業的排污監管力度,促使工礦企業達標排放;加強沿渠巡查力度,減少渠道面源污染。
4.5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加快制定灌區用水效率、用水總量控制體系;建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評價體系,從嚴核定灌區水源納污容量,嚴格控制入渠河排污總量,強化水功能區達標監督管理,特別要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監測,切實保障飲用水安全;嚴格控制高耗水項目建設,落實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制度;制定節水強制性標準,盡快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工藝、設備和產品。
5結論
水是人類及一切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質資源,是工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只有嚴格實行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節約、保護水資源力度,才能促進灌區經濟社會、人類、環境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都江堰灌區工程手冊.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
[3]四川統計年鑒,2013.
作者:王冬梅 單位: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