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理信息系統的土地資源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開展地理信息系統雙語教學的意義
1.1有利于與世界先進水平保持同步目前世界上先進的地理信息系統理論和技術通常以英語,特別是國際主流GIS軟件多為英文操作界面,開發和設計語言也多基于英語設計。我國國土資源科學領域內的土地信息獲取、處理、分析、管理以及相關科學研究等領域均需要GIS技術與軟件平臺的支持和相應的國際交流合作。采用雙語教學有利于減小因引進和翻譯作品出現的時滯效應,盡可能在國土資源信息相關領域與世界保持同步[1]。
1.2提高學生國際化視野與就業競爭能力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諸多課程包括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規劃、不動產價格評估等均需要GIS技術的支持。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土地及不動產信息技術服務機構的專業化與國際化發展趨勢不斷加快,一些著名的土地及不動產信息技術服務公司與學會也開始注重業務國際化合作與拓展[1-2]。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強調專業知識與外語應用能力的結合,開展地理信息系統雙語教學在提高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同時,也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外語應用能力,并提升了國際化視野與就業競爭能力。
1.3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開展雙語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英文文獻閱讀能力,引導學生直接查閱和引用國外原版著作,把握國際最新研究熱點和趨勢,激發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熱情;提高學生英文版本地學軟件平臺的應用能力,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地理信息系統雙語教學的組織
經過多年的學科與專業建設,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逐步形成了“以工為體、以管為用”的土地工程技術培養特色,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特別強調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并加強了地學信息采集、處理以及知識發現相關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比重[1]。其中,地理信息系統領域共開設地理信息系統、高級GIS軟件應用兩門課程。同時在地籍測量、地理信息系統、土地利用規劃課程實習中實施了鏈式實踐教學模式,即在上述3門課程實習中盡量保持實習研究區域和軟件平臺的一致性,有效的提高了實踐教學的效果。近年來江蘇師范大學不斷通過各種方式鼓勵老師海外進修,進一步提高了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特別是促進了雙語教學的師資力量建設工作。在此背景下,我們首先開設了地理信息系統的雙語教學工作,并結合專業特色和學生特點制訂了詳細的教學方案。
2.1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考慮到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用人單位的技能需求,重點加強了基本理論知識的教學,同時強調基本動手能力的培養(表1)。對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深度應用教學,通過高級GIS軟件應用課程實現。在上述兩門課程結束后,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綜合實習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2.2教材選用和建設根據雙語教學的特點,兼顧學生英語水平,以學生專業知識技能掌握要求為依據,我們選用美國愛達荷大學地理系張康聰(Kang-tsungChang)教授原著并陳健飛教授等譯編的《地理信息系統導論》中文導讀作為主要教學教材。該教材作為GIS入門的精品教材,具有通俗易懂、概念與實踐并行的特點,一直受到世界相關專業師生與學者的歡迎[1]。在教學文件設計中,充分考慮到我校該專業學生的接受能力,以該教材為綱結合美國田納西大學地理系教學課件基本內容進行了重新設計,實現在吸收國外最新教學成果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實驗課程材料編寫中,改變以往以中文指導書為主體的做法,根據最新版本的GIS英文軟件,修訂完成英文為主體的實驗指導書并添加了部分中文注釋,實現了理論教學材料、實踐教學材料以及GIS英文軟件平臺的一體化整合。在完成GIS基本實驗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GIS應用需求。如對于土地信息數據庫的結構設計與數據處理、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規劃修編等內容均作為單獨的實驗內容加以安排。
2.3教學模式設計具體教學過程主要包括課前預習、課堂理論教學、課后作業、實驗教學等環節。在課前預習中,首先教師提前對下一節課講授的有關內容進行簡單的介紹,明確教學內容的難點和重點,引導學生對講授的英文章節進行提前閱讀,熟悉涉及的專業術語和關鍵詞。為后續課堂教學打好基礎。課堂理論教學則從基本的概念入手,通過核心詞匯逐步向詞組以及語句擴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與理解能力,加深對專業知識的把握。在講解理論以及相關原理時,盡量通過實例教學的方式,結合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應用需求,將抽象的概念和模型用簡明的圖、表以及實體表示。對于學生不易掌握的部分,通過英文介紹、中文解釋的模式,加深學生的理解。此外,通過教師演示部分模型和概念在GIS軟件平臺中的應用和實現,使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和熟悉相關知識,促進對理論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把握。以鏈式教學模式為指導設計實驗教學環節,把數字測圖實習、地籍測量與管理實習、地理信息系統實習、土地利用規劃實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盡量保持實習平臺和實習數據的一致性,促進學生對專業實踐技能的系統性認知和把握。數字測圖實習和地籍測量與管理實習時均選用同一測區進行,并使用AutoCad平臺和CASS環境開展實習工作;地理信息系統實習則使用ArcGIS平臺并以前述兩個實習環節數據為基礎,要求學生完成數據編輯、入庫、拓撲錯誤檢查以及空間分析等工作;土地利用規劃學實習以地理信息系統實習數據庫成果為基礎,仍然應用ArcGIS平臺進行規劃設計工作。注重采用最新版本的ArcGIS英文平臺作為學生的實驗軟件,同時編寫英文為主體的實驗指導書。學生在實驗環節應用英文軟件平臺,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信息系統英文專業詞匯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時進一步強化學生記憶相關專業詞匯。針對每堂課的重點布置課后作業。課后作業在輔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也可檢驗學生的掌握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針對個體差異、課堂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給予單獨輔導。
3成效與問題
3.1成效
3.1.1學生實踐技能有明顯提升通過新版英文GIS軟件平臺和英文教材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工作,強化了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整合,改變了過去利用中文教材和中文版本GIS軟件教學中部分術語存在差別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及時掌握GIS軟件的最新功能;鏈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學生應用GIS軟件平臺解決相關專業問題的能力,學生實踐技能有明顯提升。
3.1.2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有所提高雙語教學中理論與實踐教學均以英文為主體開展,學生能夠原汁原味的理解和掌握相關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實現GIS英文軟件平臺的無障礙應用,提高了學生運用英文進行專業交流學習能力,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均有所提高。
3.1.3教師整體水平和教學能力明顯提高以雙語教學改革為契機,結合學校師資海外培訓支持政策,鼓勵教師通過海外研修的方式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雙語教學能力,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大大提升。目前學院已有30%以上的教師具有1a及以上海外研修經歷,教師學術水平和雙語教學能力明顯提高,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和水平。
3.2問題分析
3.2.1雙語教師師資力量有限由于雙語教學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對教師的英文讀寫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均有較高的要求。盡管我校該專業教師的博士化率達到70%以上,但是雙語教學中能夠取得明顯效果的均為擁有較長時間(尤其1a以上)海外訪學經歷的教師,該部分教師所占比重目前依然較少,在進行雙語課程教學師資安排時面臨較大的困難。
3.2.2學生英語基礎限制目前,我校學生英語水平具有詞匯掌握能力相對較強、聽說能力相對較差的特點,甚至閱讀理解能力也需要加強。學生英文水平的參差不齊也導致教師難以把握雙語教學的進度,導致部分學生能夠接受,但也有部分學生反映學習難度較大,影響了整體教學效果。
3.2.3國外原版教材信息量相對較大,影響了學習積極性由于課程計劃設置中教學時數主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和難度確定,不能因學生學習英語提供更多的學時。而國外原版教材信息量較大、專業術語多,要求學生利用更多的課外時間來進行學習,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對策與建議
4.1加大雙語課程教學師資培養與引進力度采用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模式,重點引進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的高水平人才充實到師資隊伍中,同時通過訪問交流、海外進修、雙語課程海外培訓等模式提高現有教師雙語教學能力。逐步提高雙語教學教師的比重。通過制定配套政策,在職稱評聘、評獎評優等環節鼓勵教師參與雙語教學工作,提高積極性。
4.2針對學生英文水平不同,推行分層次教學模式打破以往傳統的按年級組織課堂教學模式,在地理信息系統雙語課程教學中推行完全學分制。通過開設不同英文水平的GIS雙語課程,由學生根據自身英語能力選擇確定,以便集中英文水平相當的學生開展雙語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4.3進一步優化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在鏈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指導下,進一步研究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地理信息系統的具體應用領域,對相關實踐教學內容和重點進行科學優化,促使學生在掌握GIS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能的基礎上,強化面向土地資源領域的應用,促進雙語教學中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與專業應用的有機結合。
4.4加強教學材料建設針對學生英文水平,制定有針對性的地理信息系統雙語課程教學計劃和大綱,通過采用國外原版教材結合課程教學計劃要求,明確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并有針對性的分層次編寫教案、課件以及實驗指導書,起到教學協調、相互促進的效果。
5結語
地理信息系統是一門理論與實踐性均很強的課程,開展雙語教學可以促使學生原汁原味的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實現GIS英文軟件平臺的無障礙應用,不僅提高了學生運用英文進行專業交流學習能力,同時也使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大大提升,并積累了較為豐富的雙語教學經驗,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和水平。針對該課程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須通過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實行分層次教學、優化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加強教材建設等多個途徑進一步改進,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作者:陳龍高康建榮楊小艷單位:江蘇師范大學土地資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