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特色農業研究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發展沿海特色農業有助于農業增效和農民進步河北沿海地區由于地理位置的優勢,經濟發展較快,但由于我國長期以來“重工輕農”等原因,導致優勢農業資源未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農業發展相對滯后、整體效益低,農民的收入水平相對較低。而沿海特色農業發展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提升農業的效益,實現農民的增產增收,改變農業相對落后的狀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可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使農民增收,滿足基本經濟需要,而后才有時間和動力參加培訓,進而提升從業農民的科技素質和現代觀念,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進程相輔相成。
(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助于推進沿海特色農業發展發展現代農業,根本出路在科技,關鍵在人才。培育一批有科技素質、職業技能、經營能力的新型職業農民是當務之急。[7]新型職業農民與傳統兼業農民相比具有自身獨特的特征,是具有穩定性、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現代責任觀念的市場主體。[8]一方面,河北沿海特色農業作為一種現代化的農業形式,急需具備現代觀念和科學、技術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另一方面,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沿海特色農業的直接參與者、主要建設者、最終受益者,自身的特征符合河北沿海特色農民發展的迫切需求,對沿海特色農業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發展沿海特色農業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提供了新的內容《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決定發展河北沿海特色農業,為沿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確立了明確的目標與方向。根據河北沿海特色農業要大力發展作物林果種植、水產畜牧養殖、加工、休閑觀光等內容,沿海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可依據產業、作物類型分為種養殖技術、無公害防治、公共服務和市場營銷人員培訓等類別,使人才培養供需無縫對接,可有效避免培育的盲目性和無針對性。此外,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為沿海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關鍵性人才,保證了沿海特色農業發展的順利進行。
二、河北發展沿海特色農業背景下新型農民培育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缺乏針對性,地區特色不明顯河北沿海地區與其他地區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發展特色農業就是利用存在的差異發展,因而沿海特色農業所需的新型職業農民需具有獨特的地區特色。目前河北沿海特色農業發展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只是實現了片面的結合,未實現更深層次的發展,導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缺乏針對性,地區特色缺失。一方面,農民培訓工作依然沿襲舊的程式化培訓方式,培訓內容泛化,與農民的實際需求相脫離。國外發展經驗表明,農民的培育離不開對農民培訓需求的調查研究,依據農民的需求制訂培訓內容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并未制訂具有特色化的鄉土教材,仍然使用全國、全省性的教材,現存培訓人員并不具備教授沿海特色農業相關課程的資歷,都是一些基礎理論的專家,具有當地特色的專家嚴重缺乏。
(二)培訓缺乏資金保障,政府推動力度不足河北沿海特色農業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優勢條件,但由于農業的弱勢地位和綜合產出效益較低的現狀,河北沿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面臨資金短缺,政府推動力度不足的問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主要依靠財政投資,由于國家農業投資財力有限,農民培訓經費很難得到保證,省有關職能部門利用財政補助開展了大量培訓工作,但由于經費不足束手束腳。隨著河北沿海地區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二三產業創造的經濟效益大幅度增加,有關社會主體政策主要向經濟效益更好的產業傾斜,對農業發展、農業培訓的支持力度相對不足。農民培訓經費缺乏,政府支持力度不足,阻礙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順利推廣。
(三)培訓機構冗雜,系統性不強通過走訪河北沿海地區相關農業培訓部門,發現農民培訓機構冗雜、培訓內容重復,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河北省現存在的培訓項目主要包括農業部舉辦的陽光工程,農工委組織的涉農培訓,扶貧辦組織的扶貧培訓,科技局組織的科技特派員下鄉,組織部舉辦的農村黨員塑性教育等,涉及農民培訓工作的有農業、農機、教育、勞動、扶貧、科技、國土環保等多個部門。各部門“各自為政”,在培訓中缺乏必要的銜接和配合。雖多部門涉及到農民培訓工作,但沒有成立專門的農民培訓領導機構,農民培訓工作并未形成自上而下的體系,未對農民培訓工作進行統一協調調度,導致農民培訓工作效率不高。
(四)培訓對象水平低,積極性不高河北沿海地區由于二三產業發展較快,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大量轉移,目前農村現存勞動力主要是老人、中年婦女及上學的孩子,典型的“386699”大軍,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絕大多數缺乏科技知識,對農業新技術推廣熱情不高,從事簡單的農業種植、養殖。現在的農業培訓主要是在他們中開展,多數人積極性不高,參加培訓的目的是獲得國家補助,在他們看來學習耽誤生產、還會產生費用。對他們進行培訓獲得的后期效益非常低,導致資金、師資力量、農業資源的浪費,并未達到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沿海特色農業的目標。
三、發展沿海特色農業條件下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措施
(一)依據地區特色,制定培訓計劃培育沿海特色農業所需的新型職業農民,要以沿海地區特色種植業、畜牧業、休閑旅游業等發展為基礎,結合產業特色進行培訓,做到培訓內容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從而實現發展特色農業的最終目的。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還要培養一支具有地方特色的師資隊伍,該教師隊伍應該具有沿海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能夠對農民進行現場指導。同時,還要依據沿海地區長期積累的農業文化積極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教材,包括音像制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不僅適于因材施教,也易于理解。
(二)加大資金投入和政府扶持力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一方面增加政府財政資金的投入,將農民培訓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逐年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建立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體制,解決農民教育培訓經費不足的問題。鼓勵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民辦培訓機構參與農民培訓工作。除了政府組織農民培育工作外,還要依靠社會力量支持農民培育工作,如發揮地方性龍頭企業的作用,對自身員工進行培育的同時對農產品供應人員進行相關的技術指導。除了資金的注入外,政府還可以通過減免農業稅,利用農業補貼政策,鼓勵農民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通過對大型企業減免稅收,鼓勵參與農民培育工作。
(三)整合農業培訓,完善培訓體系為改變沿海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的多頭領導、重復培訓等資源浪費現象,政府需要將農口培訓進行資源整合,建立農民培訓的核心機構即農民教育培訓中心,建立專家庫,信息資源庫,使農民了解培訓的具體狀況。針對培訓內容重合的部分,通過培訓效益評估擇優選擇培訓部門進行相關項目的培訓工作,使培訓更加市場化。農民教育培訓中心對涉農培訓的各個部門進行統一領導、統一調度,從而合理安排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人員。同時建立從基礎理論到實踐,涉及特色農業的各個行業,長短期培訓相結合,類型齊全的培訓課程,從而形成系統化、特色化的沿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
(四)明確培訓對象,激發積極性培養對象的整體水平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效果有重要的影響,需要吸引具備一定文化、科技水平的青壯年等有能力的農民加入,提高隊伍的基本素質水平。除了明確培訓對象外還要激發培訓對象參加農業培訓的積極性,使理論與實踐達到融合,全面提升農民素質。通過發展沿海特色農業拉動當地經濟效益從而提高農民的收益,是激發農民參加培訓、主導學習的主要刺激源。通過提供免費的農業培訓吸引職業農民參與培訓,通過為職業農民提供無償資金或是低息貸款的方式,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也是激發農民參與培訓的重要手段。
發展河北沿海特色農業,不僅是提高地區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改變沿海地區農民生存現狀的重要手段,是對沿海資源的充分利用,實現沿海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沿海農業資源的作用。新型農民的培育根植于沿海特色農業中,在發展中培育,在培育中發展,使沿海特色農民成為沿海特色農業的建設者與享用者。
作者:蔡云鳳姚金蕾閆志利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職業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