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戰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沒有特色農業的現代化,也就沒有寧夏的現代化。從寧夏實際出發,通過對三大示范區概況的分析,進一步確定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戰略及實現路徑。
關鍵詞:
特色;農業現代化;戰略;路徑
1寧夏三大示范區概況
按照自然地理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把寧夏劃分為北部引黃灌區、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三大板塊。根據三大板塊各自條件特征,科學定位北部引黃灌區為現代農業示范區、中部干旱帶為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區、南部山區為生態農業示范區。“三大示范區”建設,形成特色化、有差別、非均衡、科學發展格局,對全面提升符合三大區域資源稟賦的高效循環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寧夏北部引黃灌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光熱資源豐富,是是全國四大自流灌區之一,該區域以占寧夏全區30%的耕地、44%的農村人口創造了70%的農業產值和主要農產品,通過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2012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20萬t以上,農業總產值突破220億元,年均增長12%;寧夏中部干旱帶土地廣袤,草原遼闊,日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農產品絕少污染.涉及寧夏全區8個縣、142萬人口,水資源短缺是制約該區域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通過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區,2012年該區域農民人均純收入提高到3500元;寧夏南部山區氣候溫和涼爽,雨熱同步,物種多樣,環境潔凈.涉及寧夏65個鄉鎮928個行政村,該區域由于干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制約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建立生態農業示范區,2012年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70%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5%。
2寧夏特色農業現代化分類及戰略概述
2.1分類根據寧夏三大示范區資源稟賦特點和寧夏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實際,結合發達省區發展經驗,把寧夏特色農業現代化分為高效循環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三種類型,且按照“因地制宜、多元發展、分類指導”的原則,確定相應的發展戰略
2.2戰略
2.2.1可持續發展戰略:寧夏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農業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目標是要實現“三個可持續”。一是糧食安全可持續;二是農民增收可持續;三是資源環境可持續。新常態下農業發展必須要轉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循環的軌道上。控制農業用水總量,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推進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基本資源化利用,推行農業投入品包裝包括廢棄農膜基本實現有效回收處理等。
2.2.2體制機制改革戰略:寧夏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一是改革土地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家庭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二是改革經營制度,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三是改革產權制度,對土地等資源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經營性資產全面進行改革,將資產變成資本,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2.2.3創新驅動戰略:寧夏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一是搶占現代農業科技制高點。根據世界農業科技發展的趨勢和我國現代農業建設需要,加快推進生物、信息和現代設施裝備等前沿技術研究,保障農業技術儲備。二是政府服務職能體系建設。使各級政府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服務,規范發展訂單農業和加快推進生物、信息和現代設施裝備等前沿技術研究,保障農業技術儲備。三是培養現代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加強基層農技推廣人才的培養,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強有力科技人才支撐。四是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一手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把住關鍵控制點,從根本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一手抓好執法監督,強化農產品全程監管和責任追溯。
2.2.4風險防御戰略:寧夏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保障。一是建設與現代農業相適應的保護和支持體系。主要是建立重大災害救濟制度和健全農業支持補貼制度,強化政府對農業基本建設的投入,以增強現代農業抵御重大災害和自然風險以及不斷發展的能力;二是農業保險機制建設。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愿的原則,建立完善農業保險體系發揮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這是克服盲目生產和轉移風險的有效方法。
2.2.5人才戰略:寧夏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人才支持。加強以現代職業農民為主的人才體系建設是新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一代新型農民的涌現,將改變傳統農業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模式,有利于機械化作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代表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
3寧夏特色農業現代化路徑選擇
高效循環型:建設引黃灌區現代農業示范區。以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為目標,以農業的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為突破口,以打造黃河金岸現代農業產業帶為切人點,堅持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用現代物質技術改造農業,用產業化方式經營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資源節約型:建設中部干旱帶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區。以水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以覆膜保墑、集雨補灌、高效節水為切人點,做好“水源、特色、生態、轉移”,變“被動抗旱”為“主動調整”,充分發揮優勢,突出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設施種養業和旱作節水農業。環境友好型:建設南部山區生態農業示范區。按照“生態優先、草畜先行、特色種植、產業開發”的方針,緊緊抓住國家繼續實施退耕還林的機遇,注重生態環境修復,重點發展草畜產業和馬鈴薯產業。同時,加大實用技術推廣力度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力度。
參考文獻
[1]魏濤.寧夏現代農業發展研究[J].河南科技月刊,2012(,23):25.
[2]呂文廣.甘肅農業現代化進程測度及特色農業發展路徑選擇研究[D].蘭州大學,2010.
作者:宿楊 單位:寧夏區域經濟科學發展促進會農村經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