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培訓是新農村建設的保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將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的首要位置,并且創造性的提出了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口號。這個口號是我黨立足當今世界發展,綜合我國國情制定的重要戰略部署。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有超過一半以上群眾居住在鄉村,提高農民群眾受教育程度,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是貫徹和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體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農業需要由過去的傳統農業向著現代化農業轉型,從傳統小農生產向著社會化大生產轉變的新階段。我國要想實現現代化農業,需要高素質農民做出貢獻,大力發展農民教育培訓,辦好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決策,同時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本質需求。
[關鍵詞]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迫切需要。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就要提高我國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讓十幾億中國人吃飽吃好、吃得安全放心,最根本的還得依靠農民,特別是要依靠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只有加快培養一代新型職業農民,調動其生產積極性,農民隊伍的整體素質才能得到提升,農業問題才能得到很好解決,糧食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1農民在建設新農村中的重要地位
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造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正從單一農戶、種養為主、手工勞動為主,向主體多元、領域拓寬、廣泛采用農業機械和現代科技轉變,現代農業已發展成為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產業體系。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人才青黃不接,農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許多農民不會運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生產工具,接受新技術新知識的能力不強。只有培養一大批具有較強市場意識,懂經營、會管理、有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現代農業發展才能實現。新農村和現代農業建設的主體是廣大的農民群眾,現代農業的主人也是農民。從根本上講,要想解決三農問題,首先應該解決農民問題。新農村建設既要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改變過去農村地區的落后面貌,改革不合理的城鄉二元體制結構,讓農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取得各項成果。新農村和現代化農業建設需要新型的職業農民,新農民才能建設新農村。社會主義最核心和最本質的內容就是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從甘肅當前農村農民素質現狀分析,需要我們不斷強化對農民教育培訓力度。甘肅省是一個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省份,目前我省農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還不到四成,遠遠低于城市比例。為此,只有不斷加大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才能保障未來農村社會經濟和農業穩定發展,同時,農民和教育培訓也是實現現代農業的一個必要途徑。
2農民教育培訓對策分析
2.1積極探索構建全新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現階段,積極探索全新的農民教育體系實質是要解決為農民群眾提供什么樣的教育,怎樣實施這種教育,如何保障農民的教育等問題。在探索過程中,通過規范和強化組織體系,完善教育體系,對教育內容進行創新改革,并針對農民特點選擇合適的教育模式,對農民群眾實施基礎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教育。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知識以及技術水平,因此,在創新教育體系過程中,必須緊抓戰略重點,做好農民職業技術教育、農民剩余勞動力轉移、農村基層干部培訓以及農村婦女培訓等工作,最終形成一個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相互依存的農民教育體系,全面提升農民群眾素質。此外,還要努力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積極發展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以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為依托,統籌完善各種教育資源。
2.2創新農民教育培訓機制農民教育培訓機制的創新必須結合國內外市場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以及教育自身的規律,通過知識、技能的高效傳遞,提高農民群眾科學文化素養,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最終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和農業發展,這是建立農民教育創新機制的發展目標。此外,省市縣各級政府部門還應該及時轉變發展觀念,為建立健全農民教育培訓機制,創新管理和培訓機制發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從而全面促進農民各項能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的職業農民。
2.3增加投入,改善農民教育環境公平的教育是社會大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將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制度有效結合起來,建立全新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真正保證農民群眾都能平等的接受培訓教育,這是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農民群眾共享的重要體現。此外,還要進一步對教育投資分配制度進行完善和改革,不斷優化教育投入配置,改變農村地區教育設備和理念落后的現象,為農民綜合素質提升創造良好的物質基礎。國家要始終堅實教育的公益性,加大各級財政部門投入力度,促進教育公平開展,提高農民素質。
參考文獻
[1]尹湘鵬,尹振懿.論新型農民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1)
[2]王永剛.培養新型農民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0(01)
[3]魯可榮.安徽省留守農民素質狀況、培訓需求及新型農民培訓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0(01)
作者:王艷麗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