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資源環境的發展對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哈爾濱市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資源問題
1.土地資源問題。
哈爾濱市土地資源豐富,土地利用類型多樣,是全省主要農林牧業生產基地。全市土地面積5306165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1.7%。經過多年開發利用,哈爾濱市的土地利用水平逐年提高,用地結構和布局基本趨于合理,但同時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備資源緊缺。2011年全市人均耕地0.18公頃,低于全省人均耕地0.31公頃的水平,其中哈爾濱市區人均耕地0.07公頃,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少的矛盾比較突出;特別是人口高峰日益逼近,耕地保護形勢更加嚴峻。2020年全市人口預測達到123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占65.0%。隨著人口總量增加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全市耕地總量和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趨勢,這將對哈爾濱市鞏固國家商品糧基地的地位和保持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形成一定的制約。同時,隨著生態市的建設,加大對各類保護區的保護力度,限制土地開發,嚴格禁止開墾林地、濕地,使全市補充耕地形勢更加嚴峻。二是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粗放浪費現象。全市人均建設用地除市區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外,其他城鎮均超過國家規定標準。平均投入和產出效益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居民點中空心村較多,閑置土地較多,大部分農村宅基地面積超過黑龍江省規定標準。建設用地存在低效利用問題,集約利用水平較低。三是建設用地需求量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劇。哈爾濱市位于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的哈大齊工業區、高新技術產業集中開發區、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和北國特色旅游開發區的核心地區,又是黑龍江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要區域,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人口增多,各類建設項目劇增,建設用地需求量加大,造成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劇。
2.水資源問題。
來自哈爾濱市水務部門的資料顯示,哈爾濱市的水資源總量較為貧乏,2010年全市人均水占有量只有1350m3,約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2;市區人均占有量更少,僅為228m3。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逐步增加,哈爾濱市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將更為突出。預計到2030年哈爾濱市將缺水約6.61億m3,2030年的缺水量將是目前供水量的近2.5倍,需水量是全市水資源總量的1.26倍??梢姽枮I市水資源供需態勢是極其嚴峻的。特別是哈爾濱市境內的河流污染程度相對較大,像三溝一河原來都是清澈的河流,由于工業和生活廢水的污染,目前雖然經過10多年的治理,但整體效果并不理想。流經哈爾濱的全國7大江河水系之一的松花江自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之后經過國家、省、市政府不斷治理,2012年松花江流域屬于輕度污染。其中干流水質良好,支流水質輕度污染。
3.礦產資源問題。
哈爾濱市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有一定的開發利用潛力。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發現各類礦產(含亞種)66種,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37種,潛在經濟價值約13000億元。哈爾濱礦山數量雖然多,但礦業產值低。開發利用的礦產中,非金屬礦山多,能源和金屬礦山少;非金屬礦山中,乙類非金屬礦山多,甲類非金屬礦山少;甲類非金屬礦產中,水泥用大理巖礦山多,其他非金屬礦山少;煤炭、金屬和甲類非金屬礦產,中小型礦山多,大型礦山少。而且礦產資源開發集約化、規?;途C合利用水平低,礦產品“原字號”多,深加工能力和科技含量低。
(二)哈爾濱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1.氣候問題影響哈爾濱的城鎮化發展。
哈爾濱是我國最北邊的也是冬季氣溫最寒冷的省會城市,地處高寒地帶,年平均氣溫4℃,有漫長的多達6個月的冬季供暖期??諝赓|量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冬季燃煤供暖期間,空氣污染較重。中國環境監測網站公布的全國包括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直轄市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在內的74個城市每個月的空氣質量排名,可以看出,哈爾濱7、8、9月份空氣質量非常好,甚至在8月份闖進前10名,而在進入冬季供暖期以后哈爾濱的空氣質量直線下降,10月份排名倒數第7。2014年1、2月份哈爾濱的空氣質量排名在74個城市中分列62位和63位。據哈爾濱市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哈爾濱市集中供熱13014萬平方米,占全部供熱面積的81%,以民用建筑供暖能耗按標準煤計平均約為25kg/m2,僅此一項就用能3200多萬噸標準煤,占哈爾濱全社會用煤量的12%以上,而隨著城鎮化的加快以及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可以預見的是,由于城市供暖帶來的煤炭消耗會越來越大,意味著在現有技術條件和管理方式下所帶來的空氣污染會越來越嚴重,根據哈爾濱市粗略的空氣污染來源解析報告,冬季燃煤已占城市污染的33%。2013年嚴重污染天數達到18天,全部來自冬季供暖期。而哈爾濱要發展壯大冰雪旅游不僅需要冰雪,還需要清新的空氣,這兩者缺一不可。這是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的問題。目前我國總體的供暖能耗是相同氣候條件下發達國家供暖用能的2~3倍,差距顯著,說明我們在供暖用能的能源利用效率與方式及管理上還有很大的差距,也意味著有很大的節能和減排的空間。
2.空氣污染嚴重。
城鎮化進程必然伴隨著工業、交通運輸等事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煤的燃燒和機動車等排放的廢氣,對大氣環境產生嚴重影響,城市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據哈爾濱市環保部門統計數據顯示,按照2013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空氣質量新規,2013年365個監測日中,達標天數為241天,占全年天數的66%。其中為優的是39天,為良的是202天;超標天數為124天,其中輕度污染53天,中度污染15天,重度污染38天,嚴重污染18天。當前我國城市的主要空氣污染物PM2.5的來源主要有工業生產、火力發電、交通運輸等。我們將這三大因素結合哈爾濱市實際逐一分析。PM2.5最主要的來源是工業生產,而當前哈爾濱市的產業結構還是以高耗能的第二產業為主,如表1所示,2012年發達國家以低污染、低消耗的第三產業為主,占到70%,而我國的第三產業只占44.6%,還是以高污染高耗能的第二產業為主,哈爾濱的三次產業經過不斷的調整,有了一定的升級,第三產業占到52.8%,但高污染的第二產業所占比例仍然很高,特別是在第二產業內部,高耗能的重工業又占據較高比例。汽車尾氣是PM2.5的另一個主要來源,截至2013年4月30日,哈爾濱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002253臺輛,其中私家車近80萬臺,并且平均每天以397輛左右的速度在增加,3年后將達到150萬輛。而在所有的交通運輸工具中能耗從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民航運輸、公路運輸(公共汽車∶小汽車=0.084∶1)、鐵路交通和水運。為了減少污染,哈爾濱應該在城市內部大力發展包括地鐵在內的公共交通,在城際發展以高鐵為代表的鐵路運輸。低能耗、低污染的地鐵在城市的發展中作用將會越來越大,所以我們要大力發展地鐵輕軌等為代表的城市公共交通。
3.水質量堪憂。
水是生命之源,是發展之本,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城鎮人口不斷增多,經濟不斷發展,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多,與此同時,工業生產與居民生活造成的污水也在不斷增多。水污染問題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由于對水資源過度和不合理地開發利用,使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水環境狀況趨于惡化,對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產生了負面影響。松花江水盡管經過了多年的治理,水質在恢復,水生態環境有所恢復,但沿江而建的眾多的石化化工企業使水污染危機的發生概率大增。特別是隨著城鎮化的加快,城鎮居民不斷增加,居民向松花江排放的生活廢水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多,2012年松花江流域廢水排放量達到23.9億噸,其中生活廢水占66%以上;松花江流經包括內蒙、吉林、黑龍江三省,排放廢水最多的就是黑龍江省,占整個排放的60.3%;據環保部2013年6月公布的2012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2年松花江流域屬于輕度污染。88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58.0%、36.3%和5.7%。其中干流水質良好,支流為輕度污染。在哈爾濱市民中耳熟能詳的臭水溝(何家溝、馬家溝、信義溝)以及阿什河經過多年的治理仍然是沒有找到徹底的解決方案,水質仍然是以五類及劣五類為主。
4.固體廢棄物污染呈現逐年上升態勢。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數量急劇增加,加之其成分也越來越復雜,已經大大超出了自然界的自凈能力,固體廢棄物得不到分解,就會對大氣、水、土壤產生二次污染,對生態環境污染非常嚴重。統計數據顯示,哈爾濱市2006年到2011年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另外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多,生活垃圾呈現出逐年上升的態勢。而當前哈爾濱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只有83.1%和85%,意味著將有大量垃圾污染土地和河流。此外,哈爾濱市還面臨著較為嚴重的土壤污染,因為水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同時會影響到土壤的質量,哈爾濱市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排放污染物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土壤,導致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的富積、土壤酸化、肥力下降,土壤污染嚴重。除此外還有噪聲污染、電磁輻射污染、光污染、生物污染等,影響人們的生產活動和生活質量,威脅著城鎮化發展的進程。
二、建設生態和諧城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目前哈爾濱市的城鎮化發展是以高能耗和高污染為代價的,隨著城鎮化不斷加快,對資源的需求量將不斷加大,資源的開采也會不斷深入,我們原有的資源優勢在不斷下降,與此同時我們的環境承載力也到了極限。所以必須要選擇一條科學合理的可持續的城鎮化發展道路。
(一)轉變城市發展觀念,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所以首先要轉變落后的思想觀念,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才能使城市的發展走上可持續的道路。因此,更新思想文化體系,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這種生態文明理念貫穿到城市建設、城市生活中。政府作為城市建設的領導者,應該改變以往的片面追求GDP增長的考核指標和政績考核機制,要強化城市發展中生態和諧理念,把建設生態和諧城市放在首位;作為城市普通一員的居民,要通過培育良好的資源環境生態意識來改變以往熱衷消費攀比的不良習慣,要提高資源憂患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倡導節約型的消費方式,杜絕資源的浪費;特別是各級政府要積極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做勤儉節約的榜樣。2013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紀委下發了《關于嚴禁公款購買印制寄送賀年卡等物品的通知》,從保護生態環境角度來看,每張賀年卡平均需要10克優質紙張,每10萬張為1噸,需要木材5.5立方米,需要消耗近30棵10年生的樹木。生產過程中要用電、用水。如果1000萬人平均每人寄1張賀卡,就要砍掉近3000棵10年生的樹木,耗電10000度,排放廢水30000噸。所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要從點點滴滴做起。
(二)制定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合理布局生產力
我們要在城市現有的生物、能源、淡水、耕地以及礦產等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經濟基礎、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科學選擇具有城市特色,體現城市優勢和生態功能的綠色發展道路,對城市資源開發、生產力布局、城市綠色發展的目標、路徑及制度選擇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戰略安排,并將之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之中,充分發揮戰略規劃的引導作用,在為城市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指明方向的同時,有計劃按步驟的科學合理的推動城市的城鎮化發展進程?;诋斍肮枮I的城鎮化率達到61.1%,人均耕地、淡水資源、礦產資源不足的現實,我們在城市發展戰略上要徹底摒棄以往的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走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集約化經濟發展道路。另外,由于哈爾濱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帶有很明顯的氣候環境制約因素,所以城鎮化發展戰略上要充分的分析這個因素所帶來的利弊,在此基礎上制定可行的應對寒冷氣候的城鎮化方案,包括城市供暖方式的選擇、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設、城市的生產力布局、居民生活消費的模式,等等。
(三)選擇集約型的小城鎮化發展模式
哈爾濱的城鎮人口已高達650萬,屬于特大型城市,但由于其屬于高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受氣候因素影響非常大,在相同氣候條件下的發達國家是沒有如此大型的城市的。綜合分析其所面臨的資源環境因素,哈爾濱并不適合建成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型城市。所以哈爾濱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的城鎮化中,應當根據8區10縣不同的城鎮化率選擇走集約型的小城鎮化發展模式,避免城市的分散化、郊區化,在土地利用上采取緊湊型的模式,高效建設和使用城市基礎設施,通過節約土地和維護生態平衡達到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目的;在土地使用功能上講究科學合理的規劃,避免“攤大餅式”的盲目發展;在城市發展理念上推廣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城市發展理念,力爭通過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參與來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共贏。
(四)調整經濟結構,確立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我們應該確立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來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贏。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第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建設低碳化產業體系。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的有效途徑,哈爾濱市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一是在三次產業中,要加快發展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第三產業,重點是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緊緊圍繞“生產、生活、旅游、商貿、外包”等在內的五個服務業重點發展領域,推進現代物流、電子商務、軟件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和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產業體系的發展。二是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是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的突破口,要把握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向,積極發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包括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在內的新興產業,不斷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三是充分發揮哈爾濱市綠色、有機和無公害糧食資源以及山特產品優勢,加快綠色生態農產品及森工產品的深加工產業體系。四是依托哈爾濱特有的大生態、大冰雪的旅游資源,倡導綠色出行、低碳消費和生態旅游新模式,加快培育北國風光特色旅游產業體系,開發具有國際化、地域化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生態旅游品牌,把旅游業培育成哈爾濱市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產業。第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通過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水利發電以及生物質能發電,使能源結構由傳統化石能源為主向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結構轉變。
(五)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能夠以最小的資源代價,換取最大的經濟產出,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哈爾濱市應按照“循環、綠色、低碳”理念,通過延長資源型產業的產業鏈條、提高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等方面來發展循環經濟,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2013年10月20日的那場哈爾濱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霧霾成因不僅是因為冬季供暖,還因為農民燒秸稈,農民燒秸稈已經造成了很嚴重的環境問題。而國外特別是在發達國家,通過科技進步與創新,發展循環經濟已經為在我國利用率不大必須焚燒掉的秸稈找到了包括制作飼料、乙醇、建材、秸稈發電多種用途。所以我們還是要依靠科技支撐,積極探索研發秸稈的有用因素,并且通過制定合理的制度政策,使農民改變千百年來露天焚燒秸稈破壞環境的做法,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率,使之變廢為寶,成為農民增收的法寶之一。
(六)加強節能減排,大力提高能效
節約能源是我們長期優先堅持的方向,應該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改造傳統工藝設備、技術革新、加強節能管理、實施節能工程、綜合節能等措施來加大節能和提高能效的力度,當前主要是通過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開展重金屬、產能過剩行業清潔生產強制審核來抓好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節能降耗。
(七)大力發展綠色建筑
發展綠色建筑是城市低碳化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要通過將低碳理念引入設計規范,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區布局等措施來開發和建設綠色環保建筑。第一,通過對建筑、空調、照明等方面采用先進技術,使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和原有建筑降低電耗來加快對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第二,通過發展新型供暖技術、更換供暖方式、采取新型供暖計量方法、改善管網系統的調節、提高熱源效率等措施來實施城市民用供暖節能改造。第三,通過獎懲機制來引導民眾降低除供暖外的城市住宅能耗(照明、炊事、生活熱水、家電、空調等)。第四,通過規?;茝V和應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建立綠色建筑新理念來推行綠色新建公共建筑,打造住宅新模式。
(八)大力發展綠色低碳交通
第一,建立環保、安全、舒適、便捷的城市公交系統。在城市中推行城市公共交通(地鐵、輕軌)優先發展戰略,積極發展大運量的快速公交系統。第二,實施緊湊型城市空間規劃,盡量減少交通需求量。第三,加強多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建設形成機動車、自行車和行人和諧的道路體系。第四,建設現代物流信息系統,減少運輸工具空駛率。加強智能管理系統建設,實行現代化、智能化和科學化管理。第五,依托哈飛汽車的賽豹純電動轎車項目、哈光宇集團磷酸鐵鋰動力電池項目及哈工大、哈理工大學在新能源汽車科技研發方面的全國領先水平的優勢,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車研發機構和產學研聯盟,加大交通科技研發力度,研發混合燃料汽車、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第六,制定嚴格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鼓勵居民購買和使用小排放量汽車。第七,建立節能型的城際公共交通體系。哈爾濱地域廣闊,縣域間間隔大,城市內運距長。而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出行的需求越來越多,特別是周末和小長假城市周邊短途旅游出行的頻率越來越高。所以,在加快建設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為骨干、連接省內乃至全國大中城市的快運網絡的同時,還要兼顧發展城際客運軌道交通和既有線路的提速改造工作。第八,出臺政策鼓勵推廣各種類型的汽車租賃、自行車租賃業務,通過提高公共設施的共享程度來促進能源節約減少碳排放。
(九)構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
要重視運用適當的政策、制度等手段對符合經濟綠色、低碳發展要求的行為加以引導和鼓勵,對以三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為代表的經濟行為加以懲治;通過運用市場和法律手段,從資源和能源的節約有效利用角度上,從環境、安全性、質量、市場秩序等方面來加強政策引導,從而達到促進區域內要素的合理、均衡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目標。同時要加大綠色、環保、節能項目的投入力度,通過政府投資、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政府采購、信貸擔保等手段,推進綠色產業的加快發展。
(十)打造城市森林,建設綠色城市
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森林、草原、濕地和農耕地等這些生態系統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減緩溫室效應。所以我們的城市一方面要對城市原有的濕地、森林等碳匯資源進行充分的保護,使其生態效益得以發揮;另一方面還要繼續加強城市內的園林綠化,通過擴大城市的綠地面積,優化綠地結構、合理布局綠地系統、增加城市森林覆蓋率來充分發揮綠色植被的生態環境效益的同時,也不斷提高城市宜居宜業宜游的吸引力。(本文來自于《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雜志。《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胡術閣單位: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