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毛竹造林技術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毛竹通常分布在海拔高度不超過一千米的山地,組成單純林亦或是與松木和杉木混生。其中,毛竹的生長要求氣候條件溫潤,且對于土壤的要求較高。
【關鍵詞】杉木;馬尾松林;毛竹造林;技術;探析
當前,受松材線蟲病的影響,松林面臨極大的危險,而且松林與杉木都是高火險林分,所以,為了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程度,提高林業生產經營的效益,嘗試了杉木與馬尾松林下毛竹造林。
1合理選擇造林地選擇
海拔不超過一千米的山谷、坑邊或者是坡麓的馬尾松林與杉木林。其中,土層的厚度必須要超過50厘米,而且土壤肥沃濕潤且疏松,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最好選擇砂壤土或者是壤土,同時地下水位要超過一米。另外,要選擇被風向陽的緩坡,具體的坡度控制在5-25°范圍內。基于此,在陡坡或者是山脊,容易積水的洼地等位置都不適宜毛竹生長。
2間伐與塊狀整地
將馬尾松與杉木林內部所有的針葉樹幼小個體及數量成熟個體全部砍伐掉,并且保留下生長旺盛且可以生長為中大徑才的中等木。與此同時,應當將楓香與木荷等多種闊葉樹保留下來。在完成間伐以后,需要確保郁閉度被控制于0.5-0.6范圍內[1]。其中,毛竹造林的初值密度需要保證在每公頃330-400株左右,且造林的配置應當確定為5m×6m,5m×5m,也可以是不規則造林。對于塊狀清理植被而言,將塊狀的清理規格確定為2m×2m,而塊狀的整地規格應為1.5m×1m×0.2m,并且將整地區域的雜草與灌木需要徹底挖除。對于毛竹“集團”造林的配置,最好確定為每公頃60-70塊左右,實現小面積的全面深挖整地目的。基于此,整地的具體規格應當為5m×5m,5m×6m,而造林的配置是2m×2.5m。最關鍵的就是要確保毛竹“集團”栽植最好保證每塊包含5-6株。通過這種造林的方式,不需要將針葉林間伐,而是根據小面積的整地規格,全部采伐及全面整地即可。但是,塊狀整地以及小面積的全面整地必須要在一月末前全部完成。
3母竹的選擇
在選擇母竹的時候,最好在陽坡或者是林緣位置。其中,母竹的生長要滿兩年,而且胸徑在3-5厘米之間,分枝較低且節間密。另外,母竹的枝條應當下垂,且葉色是深綠色的,鞭根要淺一些,不允許有病蟲害。最重要的是,鞭色一定是鮮黃的,鞭芽是飽滿的,鞭根需要健壯。在林緣位置挖取母竹比較容易,而在毛竹林中心位置的小毛竹,因為其鞭根交錯復雜,所以增加了挖掘的難度。在對母竹進行挖取的過程中,一定要防止母竹同鞭根連接部位“螺絲釘”分離或者是受到損傷。而母竹去鞭方向的鞭根,實際保留的長度需要超過40厘米,來鞭方向鞭根需要保留的長度超過20厘米。在挖取母竹以后,應保留超過五檔的枝條,其余梢段需要使用利刀將其斬掉。關鍵之處在于竹蔸帶宿土的重量要超過15千克,對鞭與根進行全面保護。如果挖取母竹的天氣狀況是陰天或者是不理想的條件,或者是需要長途運輸母竹,則應當積極采取保濕措施。
4母竹的移栽
立春到驚蟄階段是母竹移栽的最佳時期,具體來講就是二月至三月上旬左右。在這一過程中,毛竹正處于休眠階段,所以,鞭內部所存儲的養分很多,具有極強的成活幾率,而且在成活以后生長效果理想。在移栽母竹的時候,最好選擇在陰天或者是小雨天,在將母竹運送到造林地區時,應當根據母竹的竹蔸形狀,開挖相應的栽植穴。其中,栽植穴長邊和長坡方向需要保持垂直,將穴內部的石塊與雜草清除干凈,并在底部鋪設表土,在將母竹移入以后,應根據自然狀態來扶正。另外,使用棍棒把細土和表土插入到竹蔸的底部,確保插實。隨后,在竹蔸附近壅土并敲實,但是不能夠對竹蔸敲擊,需要對筍芽進行全面保護。最后,需要在母竹的竹蔸上方覆蓋厚度為10厘米的土,如果林地有石塊,則可以使用大石塊將其壓至在母竹的根際部位,盡量降低風搖帶來的危害。在風口區域要開展立干固定的工作,如果在晴天栽植而后出現刮風與連續晴天的狀況,則需要及時澆水以達到保濕的目的。
5合理撫育
新栽毛竹在春筍大年期間,新栽毛竹在其展枝放葉以后,于五月上旬到中旬,需要在母竹和新竹上坡開挖出形狀為半月的施肥溝渠,保證與竹株半徑距離在70-80厘米之間,深度超過15厘米,且需要每株施加0.1千克的復合肥。其中,在施肥溝渠中撒入肥料,并且覆蓋土以后踏實。在春筍小年期間,當新栽毛竹老葉脫落并長出新葉以后,要采用與上述相同的施肥方式。在9-10月份初期,要對塊狀松土除草并撫育,經過4-5年的時間,在撫育之下就會成林。基于此,需要對影響毛竹生長的杉木與馬尾松采伐,對于針葉林中所生長的幼竹要合理撫育,去除雜草與灌木。如果條件允許,則應當擴穴深挖,以保證鞭根能夠向著針葉林地的方向生長。
6留筍與養育
毛竹在將毛竹移栽造林之后的四年之內,林內部竹筍不管大小都需要將新竹留下養育。而在竹林的密度超過了每公頃1500株以后,在留筍與養竹方面,應當將劣質去除而留下壯實的部分,在林間空曠的區域還可以將小徑竹筍留養。對于成林毛竹前期的所有筍都要挖取,并且在出筍的高峰期,每公頃選擇生長旺盛且不存在病蟲害的大筍750-1000株進行留養。針對留養大筍需要進行明確地標記,并且將沒有留養的筍株全部掘除,有效地降低養分的消耗,使得成竹率不斷提高。在后期需要將筍完全挖除掉,無論是前期、后期還是高峰期的筍,在挖取以后,應當將筍穴回填,避免出現積水而引發爛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賴麗萍,顏文峰.小議毛竹混交造林技術[J].科技與生活,2011(12):103-103.
[2]張良福.杉木、馬尾松林下毛竹造林技術探討[J].林業實用技術,2010(9):17-18.
作者:呂明 單位: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