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毛竹林不同施肥方式比較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對毛竹林采用撒施、溝施、伐樁施肥3種不同的施肥方式進行隨機區組試驗設計、調查、分析,總結出伐樁施肥對新竹胸徑、株數和增加出筍量的效果最顯著,為毛竹林科學施肥提供依據。
關鍵詞:毛竹林;施肥方式;HSD多重比較總結
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筍竹兩用林,它具有生長迅速、周期短、產量高、用途廣、收益大、經濟價值好、永續利用的特點。永春縣現有毛竹林8000余hm2,面積大,分布廣。通過對毛竹試驗林分別采用撒施、溝施、伐樁施肥等不同施肥方式分析比較研究,以期找出適合毛竹林施肥的有效管理模式。
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永春縣吾峰鎮吾西村橫山林場毛竹純林,林業班號為003-02-110,東經117°43′26″,北緯25°27′41″,海拔681~716m,地處中亞熱帶丘陵地區,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土壤為紅壤,土層、腐殖質厚度中等,土壤立地等級為Ⅱ級。毛竹林平均高9m、胸徑8cm,總蓋度為80%,立竹株數為平均241株/667m2,林下植被有芒萁、桃金娘、蕨類等。
2試驗設計與調查方法
試驗地設在立地條件、毛竹林分狀況一致的地塊,按照留優棄劣原則,通過采伐保留立竹株數為160株/667m2,采用隨機區組法重復設3個區組,每個區組設5塊樣地,每塊樣地面積為667m2。試驗處理采用:A撒施、B溝施、C伐樁施肥3種處理,667m2分別施復合肥25kg。撒施,就是將肥料均勻地撒在毛竹種植土壤的地表上;溝施,就是開出1條溝,寬20cm左右,以溝的水平方向為準,每隔1.5m開1條,將肥料撒在溝中,而后覆土;伐樁施肥,就是在竹子砍伐后不久的伐樁中,用鐵桿打破節隔,施入化肥,然后用土進行填封。3種施肥方式的肥料種類以及肥料的數量要保證一致。試驗于2012年5月進行,觀察毛竹的生長狀況,記錄生長的各項數據:2013年10月份分別觀測記載各不同施肥方式下新竹成竹株數和新竹胸徑,出筍量為2012年冬天調查的冬筍產量和2013年春天調查的春筍產量總和。進行比對分析各項數據。
3毛竹林不同施肥方式結果分析
3.1數據處理不同施肥方式翌年新竹成竹株數、新竹胸徑及出筍量調查結果見表1。對3種不同施肥方式新竹成竹株數、新竹胸徑和出筍量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并做HSD多重比較。
3.2不同施肥方式的效果分析方差分析和HSD多重比較結果中可以看出,不同施肥方式對竹林的新竹成竹株數、新竹胸徑和出筍量均有著顯著差異;伐樁施肥,在新竹胸徑和新竹成竹率上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尤其在出筍量方面有極顯著促進作用。
4結論
施肥是竹林豐產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在條件一致的情況下,撒施和溝施施肥效果遠低于伐樁施肥的。主要原因是:撒施只是施肥于土壤表面,無法保證肥料被充分吸收,且肥料處于表面,易導致肥料流失揮發;溝施的優點在于肥料埋于土壤之中,不易受外界影響,并使肥料能夠更好地作用于毛竹根系,促進毛竹快速生長,缺陷是磷肥分散不足;伐樁施肥的優勢在于既繼承溝施的優勢,又解決溝施不足之處,實現施肥效果的最佳化,保證生長的速度和質量,極大提高產量,是實現竹林豐產優質的有效途徑之一。
作者:林文華 單位:福建省永春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