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玉米播種栽培技術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播種
1.1適期播種只有適期播種,才能獲得優質高產。辣根的栽植時間應選擇在3月中下旬;玉米在4月15日前播種結束,以錯開灰飛虱的影響,防止玉米粗縮病的發生。
1.2種莖(根)處理辣根播前可用50%多菌靈對成500~600倍液浸泡10min殺菌消毒后再涼干待播;玉米推薦使用包衣種子(種衣劑成分不含高毒、高殘留物質)。
1.3合理密植一般情況下,本地種植模式按行距(100~120)cm,株距(25~30)cm,每一空幅中播一行玉米,一行辣根。玉米辣根行間距5寸,玉米一穴雙株,穴距(25~30)cm,密度4500株/667m2左右;辣根株距(25~30)cm,密度2200株左右,用種根25kg/667m2。辣根種植時用直徑為1cm手木扦或鐵扦打洞,洞深18cm,將準備好的種根插入洞中,注意種根頂部朝上不能倒插。種根插好后蓋土3cm。
2田間管理
2.1化學除草辣根-玉米播后苗前土壤處理。在播后整平土面后每667m2用50%乙草胺乳油40ml加41%草甘磷懸浮劑150ml混合液對水40~50kg噴霧土面封閉,可防除單、雙子葉雜草。
2.2追肥辣根-玉米栽培過程中,除施足基肥外還需進行追肥:營養生長期:一般在6月中旬玉米抽穗期,結合田間辣根、玉米長勢,進行第一次追肥,以促進莖葉旺盛生長,每667m2穴施尿素30kg左右;生殖生長期:即根莖膨大期,一般在玉米收獲田間整理后,8月中旬結合田間辣根長勢穴施硫酸鉀復合肥60kg左右,以滿足辣根膨大時的養分需要。
2.3清溝理墑,疏通水系辣根、玉米耐干旱,忌澇漬,濕潤的土壤條件有利于莖葉生長和根狀莖膨大。因此要挖好田間一套溝,清除溝間雜草,以確保水系暢通,能灌能排。
2.4中耕除草辣根-玉米生長期間及時中耕松土除草,第一次在全苗后一周內進行人工除草,第二次在苗高25cm左右時進行,第三次在第二次追肥前玉米收獲后進行。
2.5病蟲防治目前,影響我市辣根的病蟲害主要為瘡痂病和菜青蟲、小菜蛾和盲蝽象等;玉米病蟲害主要為病毒病、大小斑病、玉米螟、蚜蟲等。
2.5.1瘡痂病,該病在連作田塊發病較重,防治此病的措施為:選用無病、優質、健壯的根莖,不要從病區調種,發病后可用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噴霧,栽培時要多施有機肥或綠肥控制發病;實行3~5年的輪作尤以水旱輪作效果最佳。
2.5.2菜青蟲、小菜蛾和盲蝽象等用阿維菌素噴霧防治或辛硫磷1000倍噴霧防治。大、小斑病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0倍液等,在達到防治指標時開始噴藥。以后間隔7~10天噴藥一次,連續噴2~3次,每畝噴藥液量100kg。
2.5.3病毒病(矮花葉病、粗縮病)鏟除田間、地頭路邊雜草,消滅傳毒昆蟲為主,發現病株要拔除,立即澆水施肥,并選用病毒A、83增抗劑等,每隔7天噴一次,共噴3次,噴時藥液中加入少量的磷酸二氫鉀或其他微肥。
2.5.4玉米螟心葉期防治:有蟲株率達5~10%時,用50%辛硫磷乳油0.7kg加水10kg稀釋后進行灌心;蚜蟲用50%抗蚜威3000倍液或10%蚜虱凈可濕性粉劑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
3采收與后續管理
3.1玉米采收與后續管理玉米收獲適期大約在8月上中旬,玉米收獲后及時將秸稈還田,消除田邊雜草,結合田間苗情增施肥料,整理好田間環境,以便于辣根后期更好地生長。
3.2辣根采收與后續管理
3.2.1采收適期。辣根收獲適期是地上葉片枯萎后,一般在11月中旬,第一次明霜后即可采收。
3.2.2采收方法。在采收時,用鐵鍬挖出根狀莖、去除掉莖葉、須根和泥土,貯存于相對潮濕的地方保存待售。
3.2.3后續管理。辣根采收后應及時加工,若不能及時加工應選擇避風向陽處挖坑、坑底及四周墊草、上放辣根,再用草覆蓋,然后覆土這樣避免辣根受凍,亦能維持一定濕度,保持辣根新鮮。
作者:陳正東陳華周國妹單位:大豐市南陽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大豐市草廟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大豐市農業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