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脫毒馬鈴薯優質栽培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脫毒馬鈴薯種薯栽培日益受到廣大種植戶的重視,但是還有一部分農民沒有認識到脫毒馬鈴薯種薯的抗病、增產的重要作用,盲目留種,盲目引種,造成馬鈴薯減產,甚至絕收。要選擇專門從事馬鈴薯研究和脫毒種薯生產繁育的科研院所的優良品種。
1品種選擇
選擇適宜當地栽培和外銷的,高抗馬鈴薯晚疫病,耐儲藏,蒸食品質優,商品薯率高的品種。
2地塊選擇
要選擇地勢高燥、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易于排灌、通風良好的壤土或沙質土壤,土壤偏酸性(pH值5.0~6.5最好)地塊。前茬以玉米或大豆茬(前茬施用長殘效除草劑的地塊,不可種植馬鈴薯)為好。馬鈴薯不能同番茄、茄子、青椒等茄科輪作,應盡量避免重茬和迎茬。
3種薯處理
3.1嚴格選薯
要根據品種特征特性進行選種。種薯要選擇薯塊完整、沒有蟲害、沒有凍傷、芽眼深淺適中、表皮光滑而幼嫩、形狀完整,具有該品種特征的薯塊。淘汰具有以下特征的退化薯:表皮粗糙龜裂的、長形的、畸形怪狀的、薯塊兩端生有小瘤的、芽眼很深或凸起的,并淘汰病薯、爛薯。
3.2曬種催芽
播前25~30天,將種薯出窖,然后將種薯攤在室內近陽光處或室外背風向陽處,平鋪2~3層,溫度保持在15~20℃,濕度保持在85%~90%,夜間注意防寒,3~5天翻動1次,均勻見光,待芽長如黃豆粒大小時,即可按芽切塊。曬種可以提早出苗,播種后出苗整齊,成熟期縮短,并且可以淘汰病爛種薯。
3.3種薯切塊
每個薯塊最少有1~2個芽眼。以30克大小的母塊為宜,不要剩薯肉,大種母塊長出的秧子粗壯高產。切薯最好在播前1~2天切,或隨切隨栽,不要放置時間過長,以免爛種,感染病菌,切完種薯最好用草木灰拌種。切刀消毒,切薯時切到病薯時,應馬上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切刀。切薯時遇到30克左右的小薯不用切塊可整薯播種,整薯播種是一項推廣多年并行之有效的增產措施。整薯播種可以避免環腐病、晚疫病、病毒病等病害通過切刀傳染,整薯催芽后播種耐干旱,出苗整齊,植株間結薯一致,薯塊整齊,商品薯率高,抗逆性強,病害少,產量高。
3.4藥劑拌種
①播種前用福爾馬林2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浸泡種薯10分鐘,殺死種薯粘著的菌核,可預防莖基腐病、白絹病。②可選用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浸泡種薯10~15分鐘后晾干種植,可預防晚疫病。③可用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加瑞農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30分鐘,可預防環腐病、軟腐病。④250克多菌靈拌7.5千克滑石粉,可處理2000千克種薯。⑤種薯切塊用種薯重量的0.1%~0.2%敵克松加草木灰拌種后,立即播種可防治黑脛病、環腐病。
4整地施肥
上凍前進行秋翻地,深度為25厘米,春季土壤化凍30厘米時耙地,并且頂漿打壟待用。結合耙地,每公頃施入優質農家肥40000千克,化肥采用馬鈴薯專用肥或氮磷鉀施肥配方比例為1∶1∶2,在播種時溝施,化肥公頃施肥量800千克,混拌均勻作底肥。在一次性施足底肥情況下,后期田間一般不追肥。
5播種
當土壤10厘米深處溫度穩定通過6℃時以上時播種。一般在4月中旬開始播種,在山區可以4月末或5月初播種。播種以壟作為主,中早熟品種行株距70厘米×20厘米,中熟品種行株距70厘米×25厘米,晚熟種行株距70厘米×30厘米,覆土厚度為10厘米,并采取開溝、播種、覆土、鎮壓同時進行,有利于苗全、出苗整齊一致。繁育脫毒馬鈴薯種薯時,可以適當密植,提高中小薯的數量,更好地滿足整薯播種生產用種的需要。在播種的同時,可施用辛硫磷顆粒劑每公頃30~40千克,防治金針蟲、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
6田間管理
6.1及時鏟趟
疏松土壤和消滅雜草,為植株生長和塊莖形成與膨大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出苗前可鏟1遍,以達到增溫,滅草和提早出苗,待苗出齊后鏟趟一遍,要深鏟深趟,在封壟之前完成三鏟三趟,中耕培土,形成深溝高臺的四方頭大壟,有利于薯塊膨大。
6.2化學除草
土壤處理:(幼苗出苗前)播后5~10天,進行土壤處理,防除苗期雜草,常用的除草劑有氟樂靈、果爾、除草通、拉索、都爾。莖葉處理:(幼苗出苗后)在馬鈴薯生長期間,選擇禾本科雜草3~5葉期,闊葉作物生長期,應選擇除草劑(蓋草能、精禾草克、精穩殺得、快樂通、撲草凈等,應根據說明書用法用量)對水噴霧,可有效防除田間雜草。
6.3合理灌溉
幼苗期保持土壤水分充足,發棵期控水蹲苗。結薯期天氣干旱應澆水,保持地面濕潤,促進塊莖生長并可預防二次生長和畸形薯。
6.4控制生長及摘蕾
根據馬鈴薯田間生長勢,如果植株生長茂盛,花期可以噴施0.01%~0.1%的矮壯素,防止徒長倒伏,控上促下。將株高控制在80~90厘米,對于自然結實高的品種,在花蕾期用樹條將花蕾抽掉,摘蕾有利于馬鈴薯增產。
6.5葉面施肥
薯塊膨大期積極進行葉面噴肥,可選用1%~2%的尿素溶液、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及光合微肥,也可在初花期噴施膨大素,補充養分,培養健壯莖葉,增強抗病性,促進塊莖膨大,提高商品薯率。
7病蟲害防治技術
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及早防治病蟲害,有利于馬鈴薯的高產,提高馬鈴薯商品薯率,獲得好的經濟效益。
7.1農業防治
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加強栽培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生育期間及時中耕除草和培土,適時澆水,避免田間積水,培育健壯植株,增強植株本身的抗病力。
7.2藥劑防治
夏季陰雨天特別多,空氣潮濕,有利于晚疫病等病害的發生,及早噴施化學藥劑防治,每隔7天一次,2~3次。殺菌劑有甲霜靈、克露可防治晚疫病、早疫病等真菌性病害。農用鏈霉素可防治環腐病、軟腐病、青枯病等細菌性病害,把甲霜靈或克露加上農用鏈霉素一起噴施綜合防治病害,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減少塊莖感染病害造成馬鈴薯減產。
7.3及時防治蟲害
用殺蟲劑及時防治二十八星瓢蟲(可用甲維鹽加上高效氟氯氫菊酯防治)、蚜蟲(可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治)的危害,防止昆蟲傳毒,造成病毒病發生蔓延,影響馬鈴薯塊莖的產量。8收獲在馬鈴薯收獲前7天進行割秧,有利于農機破壟收獲馬鈴薯,避免枝秧纏繞機械,并有利于馬鈴薯塊莖在土壤中后熟,表皮增厚木栓化,避免收獲期間造成塊莖表皮損傷,影響馬鈴薯商品性狀。
作者:逯帥 單位:康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