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12月齡羊肌纖維特性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草業與畜牧雜志》2016年第4期
摘要:
背最長肌、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等3個肌肉部位間的肌纖維直徑、肌纖維面積和肌纖維密度等差異不顯著(P>0.05),母羊的背最長肌、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也表現出同樣的規律;背最長肌和股二頭肌的肌纖維直徑和肌纖維面積均為公羊高于母羊,肌纖維密度為母羊高于公羊,但差異均不顯著(P>0.05),臂三頭肌的肌纖維直徑為公羊顯著高于母羊(P<0.05),肌纖維面積和肌纖維密度與背最長肌和股二頭肌一致。
關鍵詞:
西藏羊;肌纖維;背最長肌;臂三頭肌;股二頭肌肌
纖維是動物肌肉最基本的組成單位,肌肉內的肌纖維數在動物出生前就已確定,出生后,肌肉的生長主要表現為肌纖維體積的增大,肌纖維的特性與物種、年齡、遺傳、營養、性別、部位、飼養方式、激素水平及環境等因素有關[1]。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羊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低膽固醇等特點而被越來越多的人青睞。羊肉的肉質特性是消費者與研究者關注的焦點,而肉質特性與肌肉中的肌纖維直徑、密度及橫截面積等存在較大關系,也是研究的重點之一。華曉青等[2]以5月齡巴美肉羊和小尾寒羊為研究對象,研究表明巴美肉羊的肌纖維密度大于小尾寒羊,不同部位間以背最長肌最大,股二頭肌次之,最小為臂三頭肌;Bünger等[3]比較產肉能力強且瘦肉率高的德克賽爾羊和耐寒性及繁育能力強的蘇格蘭黑臉羊間的肌纖維特性差異,德克賽爾羊背最長肌的肌纖維橫截面積比蘇格蘭黑臉羊高16%,德克賽爾羊與蘇格蘭黑臉羊的氧化型肌纖維比例為7.5∶9.6;孫偉等[4]比較了湖羊和陶賽特羊的肌肉組織學特性,湖羊的肌纖維直徑小于陶賽特羊,密度大于陶賽特羊;Shackelford等[5]發現Collipyge基因型羔羊的肌肉嫩度和多汁性顯著低于正常羔羊,而肌肉的肌纖維直徑大于正常羔羊。西藏羊是我國三大原始粗毛綿羊品種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國青藏高原及毗鄰地區,是藏族人民經過長期馴化與選育而形成,長期生活于高海拔、低氣壓、少氧量和冬春季嚴重缺草的惡劣環境中。試驗以西藏羊為研究對象,采用石蠟切片的方法,分析了西藏羊不同部位、不同性別的肌纖維特性,為進一步了解西藏羊的肌肉品質特性奠定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樣品收集
草地型西藏羊來源于四川省西藏羊原種場(四川省紅原縣),隨機選擇12月齡,體況中等,健康無病的公、母羊各3只,共計6只,均采用放牧的方式進行飼養。屠宰前24h停止放牧和采食,屠宰前2h停止飲水,保持周圍環境安靜,采用放血的方式進行宰殺,去蹄、去頭、剝皮、去內臟、劈半,按3×2×1cm3組織塊取第12~13根胸肋處的背最長肌、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分別固定于4%的多聚甲醛中備用。
1.2試驗方法
取出多聚甲醛中固定的組織塊,修整呈0.5×0.2×0.2cm3的組織塊,按照常規的石蠟切片方法進行脫水、透明、浸滲、包埋和切片等,蘇木精-伊紅(H&E)染色,尼康科研生物顯微鏡(Nikon,55i)的熒光成像系統中進行拍照。Image-proplus6.0圖像處理系統測量100根肌纖維的直徑和相應的肌纖維面積及200X照片中肌纖維數量和總面積,并換算成肌纖維密度。
1.3數據處理
收集到的肌纖維直徑、肌纖維面積和肌纖維密度等數據采用SAS8.1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GLM模型進行分析,結果數據用最小二乘均值±標準差(x±s)表示。
2結果
2.1肌肉組織的石蠟切片
西藏羊的臂三頭肌、背最長肌及股二頭肌等肌肉組織的石蠟切片如圖1所示,圖片清晰,可用于肌纖維直徑、肌纖維面積及肌纖維密度的測定。
2.2公、母羊不同肌肉部位的肌纖維比較
西藏羊公、母羊不同肌肉部位的肌纖維比較見表1和表2。西藏羊公羊背最長肌、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等3個肌肉組織間的肌纖維直徑、肌纖維面積和肌纖維密度等差異不顯著(P>0.05),肌纖維直徑為背最長肌>臂三頭肌>股二頭肌,肌纖維面積為背最長肌>股二頭肌>臂三頭肌,肌纖維密度為股二頭肌>臂三頭肌>背最長肌。西藏羊公羊的背最長肌的肌纖維直徑、肌纖維面積等大于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而肌纖維密度又以公羊的背最長肌最小。西藏羊母羊背最長肌、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等3個肌肉組織間的肌纖維直徑、肌纖維面積和肌纖維密度等差異不顯著(P>0.05),肌纖維直徑為背最長肌>臂三頭肌>股二頭肌,肌纖維面積為背最長肌>股二頭肌>臂三頭肌,肌纖維密度為股二頭肌>臂三頭肌>背最長肌。西藏羊母羊不同部位的肌肉組織肌纖維特性與公羊一致,即背最長肌的肌纖維直徑、肌纖維面積等大于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肌纖維密度又以母羊的背最長肌最小。
2.3公、母羊間不同肌肉組織的肌纖維比較
西藏羊公、母羊間的背最長肌、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等肌肉組織的肌纖維特性比較見表3、表4和表5。西藏羊的背最長肌的肌纖維直徑、肌纖維面積及肌纖維密度在公、母羊間的差異較小,均差異不顯著(P>0.05);公羊臂三頭肌的肌纖維直徑顯著高于母羊(P<0.05),公、母羊間肌纖維面積和肌纖維密度均差異不顯著(P>0.05);背最長肌的肌纖維直徑、肌纖維面積及肌纖維密度在公、母羊間均差異不顯著(P>0.05)。背最長肌、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等3個肌肉組織的肌纖維直徑和肌纖維面積等均為公羊大于母羊,而肌纖維密度為公羊小于母羊。
3討論
西藏羊是我國三大原始綿羊品種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國青藏高原及毗鄰地區,是藏族人民經過長期馴化與選育而形成,長期生活于高海拔、低氣壓、少氧量和冬春季嚴重缺草的惡劣環境中,為廣大牧民群眾提供大量的肉、毛等物資產品。草地型西藏羊是以全放牧方式進行飼養,其肌肉品質如何?因此,試驗以周歲的草地型西藏羊為研究對象,從背最長肌、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等部位以及不同性別間等角度研究白-藏羊的肌肉組織學特性。肌纖維的組織學特性與肌肉的嫩度及品質存在直接的關系,肌束內肌纖維直徑越細,肌纖維密度越大,那么,肉質就越細嫩,肌肉品質就越優良[6,7]。草地型西藏羊的背最長肌、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等部位的公羊肌纖維直徑、肌纖維面積及肌纖維密度比較接近,但背最長肌的肌纖維直徑與肌纖維面積要大于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而肌纖維密度的規律正好相反;母羊的背最長肌的肌纖維直徑、肌纖維面積大于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肌纖維密度為背最長肌小于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因此,母羊腿部肌肉較背最長肌更為細嫩,公羊也存在同樣的規律,但略差一些。肌纖維直徑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性別上,公羊的肌纖維直徑較粗,母羊最細,其次為羯羊,在單位面積內所含的肌纖維數呈相反趨勢,因而在同品種同營養水平及年齡下,母羊肉的嫩度好于羯羊肉,羯羊肉好于公羊肉[8]。試驗中周歲草地型西藏羊公羊的背最長肌、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等的肌纖維直徑、肌纖維面積均大于母羊,背最長肌的差異幅度小于臂三頭肌和股二頭肌,3個肌肉部位的肌纖維密度均以母羊大于公羊。因此,周歲草地型西藏羊的母羊肌肉嫩度優于公羊。
參考文獻:
[1]劉居鵬,單安山,彭濟昌.豬肌纖維發育及其與肉質的關系[J].中國飼料,2006,(16):11-14.
[2]華曉青,劉樹軍,史曉燕,等.巴美肉羊和小尾寒羊肌纖維特性的研究[J].食品工業,2012,33(10):105-107.
[4]孫偉,程華平,馬月輝,等.湖羊背最長肌組織學特性分析及其與陶賽特羊的初步比較[J].中國畜牧雜志,2011,47(11):12-14.
[6]郭元,李博.小尾寒羊不同部位羊肉理化特性及肉用品種的比較[J].食品科學,2008,29(10):143-147.
[7]王亞鳴.江西玉山豬肌肉組織學特性與肉質的關系[J].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4,16(3):284-287.
[8]蔣福虎,馮旭芳,李蒙召.羊肉肌纖維生長規律的觀察[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1996,16(4):386-388.
作者:楊平貴 陳明華 龐倩 周明亮 單位: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