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集團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徐礦集團開展以整體托管、承包生產、技術服務、采掘單項承包工程為主的服務外包業務,實現了煤炭產業的轉移、職工的安置和效益的接替。分析企業發展服務外包產業開展的背景、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思考,提出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可以通過科學化、專業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路徑,能夠對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產業轉型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服務外包;煤炭產業;資源枯竭;職工安置
隨著煤炭資源的逐漸枯竭,一些曾經擁有無數輝煌的傳統老煤炭企業走上了關井閉坑的道路[1],如何安置富余人員成為這些煤炭企業共同的難題。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徐礦集團”)是一家百年企業,有著輝煌的歷史,20世紀70年代成為全國十大煤炭企業之一,80年代進入全國百強企業行列,90年代率先放開煤價進行市場化改革,為華東地區能源保障作出過突出貢獻[2]。新世紀以來,隨著煤炭資源逐漸枯竭,徐礦集團先后關閉26對礦井[3]。在大量礦井接連關閉的情況下,徐礦集團充分發揮品牌和人才優勢,從最初的技術勞務輸出開始,以安置富余人員為主要目標,將服務外包上升到產業發展的高度,作為集團“一體兩翼”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翼來發展,取得了非常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4]。
1徐礦集團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原因分析
徐礦集團在煤炭行業率先開展服務外包工作,并把服務外包作為一個重要產業來發展,主要因為徐礦作為一個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有必須走出去的迫切需求;作為一個百年煤炭企業,有能走出去的技術和人才底蘊;作為地處敢于創新創業的華東地區,有敢于走出去的堅決果敢。1)有轉移富余人員的迫切需求。徐礦集團2001年和2008年先后對徐州大黃山、董莊、夏橋、青山泉、韓橋、新河、臥牛山、義安、馬坡9對礦井實施政策性關破,2010年關閉徐州九里山礦,2011年、2013年分別關閉新疆茂源礦、徐州東城、龐莊井和垞城、權臺礦,2014年關閉新疆昊源、陜西北馬坊、貴州永輝礦,2015年關閉貴州花秋、興隆、源興礦,2016年關閉徐州張小樓井、夾河、張集、旗山礦,2018年關閉新疆盛源和陜西秦源礦,共涉及在冊職工49277人,除了結算解除合同的1萬人外,其他大部分人都需要分流安置[5]。2)有較好的人才技術品牌基礎。徐礦集團已有136年的煤炭開產歷史,是中國現代煤炭工業的發源地之一,率先在全國煤炭行業研究發明煤層巷道錨桿支護成套技術,并制訂了煤炭行業第一個煤層巷道錨桿支護技術標準,擁有從極薄煤層到厚煤層、從平緩傾角到大傾角乃至急傾斜煤層的開采工藝和技術,其中大傾角綜采、不穩定頂板條件下綜采、頂水綜合開采、三軟煤層綜放開采和旋轉90°綜采等核心技術保持國內領先水平,開采技術能夠應對各種復雜地質條件,深部開采、HEMS系統降溫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同時,徐礦集團長期保持了一支10000人以上的專業技術隊伍,每年招聘高校畢業生300人以上,積累了結構合理、人數眾多的人力資源。3)有豐富的服務外包實踐經驗。徐礦集團服務外包工作主要分為國外和國內兩大板塊。境外服務外包工作始于1988年,1997年取得了境外承包工程經營資格,至今已走過了30多年發展歷程。國內服務外包工作始于2003年,先后涉及山西、陜西、內蒙、新疆、貴州、安徽、甘肅等多個省區,近年來始終保持創業點40余個。徐礦集團多年來的服務外包經歷,在項目開發、合同洽談、安全生產、關系協調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4)有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徐礦集團與行業內大企業集團相比,沒有體量規模和資源優勢。開展以技術管理為主的服務外包產業,既安置職工,又創造了經濟效益,還打響了徐礦品牌,探索關閉礦井重生新路,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輕資產運營之路、向產業高級化攀登之路,有效破解了“礦關了、人怎么辦”的行業難題,有效解決了“戰場在哪里接替、人員往哪里轉移”的徐礦困惑,能與行業巨頭實行錯位競爭,把無形資源轉化成戰略資源,推動發展方式從單純依靠資源消耗轉變到依靠勞動者技術管理和運營水平提升上來,真正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6]。
2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主要做法
徐礦集團從走出國門承包菲律賓波利略煤礦、圣保煤礦工程項目開始,至今已走過了30多年發展歷程。進入21世紀,面對徐州本部礦井逐步關閉、江蘇省內無接替資源的現實問題,徐礦集團重點圍繞“人往哪兒走、戰場在哪兒接替”的重大課題,2003年提出了“走出去”發展戰略,拉開了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大幕[7]。1)廣泛出擊開展服務外包。徐礦集團在全國煤炭主產地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泛尋求合作機會。煤礦外包項目分布在國外的孟加拉、土耳其、印度、菲律賓,以及國內的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山東、貴州、新疆、安徽8個省區。除了煤礦項目外,徐礦集團還開展了電廠維運項目,在印度尼西亞、伊拉克、馬來西亞、孟加拉等國家開發了20余個項目。徐礦集團的救護大隊順利轉型,建設“江蘇省礦山及地下工程應急救援徐州基地”和“徐州市特種救援綜合基地”,走出了一條礦山救援、城市軌道交通救援、地震救援“三位一體”的新路[8]。2)不拘一格開展項目合作。在服務外包項目合作方式上,徐礦集團不拘泥于某一種合作方式,根據業主的實際需要和具體情況,靈活采取整體托管、承包生產、技術服務、采掘單項承包工程等合作方式。早期主要由技術服務起步,投入少,見效快,但是體量規模較小。中期主要是采掘單項承包工程、承包生產,能夠整建制的輸出采煤或掘進區隊,人員安置和效益接替效果好。近兩年主要采用整體托管的模式,能夠更加有效的發揮徐礦集團在品牌、管理、資金、技術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實現更加穩定可靠的發展。3)安全至上加強安全管理。徐礦集團要求下屬單位開展服務外包項目,必須按照不低于集團自有礦井要求開展安全生產管理,根據實際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從嚴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定期組織專項安全監察,及時分析研究解決影響安全生產的重點難點問題。特別是在近年來,明確提出了對服務外包項目要一視同仁,對于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項目,主動停產整頓,整頓不合要求的主動撤出,不以職工的安全健康風險換取經濟效益,徐礦集團服務外包項目的安全管控始終與自有生產礦井保持同一水平。4)加強激勵鼓勵員工創業。徐礦集團對于在開展服務外包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帶頭人和團隊,采取給“職位”和得“實惠”雙管齊下的激勵措施。對服務外包項目的干部優先培養,優先提拔,根據項目效益情況實行年薪制,年薪高低與創利多少相匹配。對服務外包項目人員的薪酬待遇給予傾斜,在同等效益情況下國外高于國內、異地高于本部、輕資產單位高于重資產單位,體現了公司對艱苦邊遠地區創業職工的關懷,讓外出創業職工更有獲得感。大力樹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中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典型,為服務外包職工增設文化體育設施,組織志愿者為外出創業職工家庭上門送服務,充分激發廣大創業職工的積極性。
3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所取得的成效
服務外包產業是技術勞務輸出的升級版,不是作為包袱推向社會,造成社會負擔,而是作為資源主動走向社會,把“包袱”變成創效財富,把成熟勞動力變成高效生產力,促進西部地區煤炭工業進步,打造“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標桿,成為我國先進產能服務“一帶一路”的典型代表。徐礦集團探索走的這條路對于我國東部衰老礦區轉型具有示范作用,對于我國煤炭工業發展具有推動價值,對于“一帶一路”合作具有國際意義[9]。1)有效實現了煤炭產業轉移。自2001年以來,徐礦集團關閉26對礦井,不管是煤炭產量的下降,還是職工的安置,都需要新的接替。通過開展服務外包工作,到2018年6月末,徐礦集團近十年托管礦井累計生產煤炭4億t,是自有生產礦井煤炭產量的1.7倍,實現了關閉礦井的平穩退出、煤炭產業的有序接替。至2018年7月底,徐礦集團從事服務外包人員6000余人,占在崗職工總人數的15%,平穩實現了富余人員的安置。2)有效實現了企業效益接替。徐礦集團走出去開展服務外包,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不僅有效解決了關閉礦井生存發展問題,而且已經成長為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效益支撐。近十年來,徐礦集團在國內煤礦托管等服務外包項目年創收15億元、創利2億元左右,在本部煤炭產量劇減的情況下,發揮了增收養人的重要戰略掩護作用;在國外,先后與菲律賓、孟加拉、印度和土耳其4個國家簽訂了工程承包合同,涉及6個工程項目,合同金額48億元、勞務輸出1420人次,創利5億元。3)有效打響了徐礦創業品牌。徐礦集團依托煤炭技術、人才、管理優勢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用較好的發展業績在行業內贏得了較高的知名度,成為知名央企海外煤炭開采服務項目的合作首選。例如,徐礦集團旗下原權臺礦平朔項目部綜采單面曾經創出了日產7.18萬t、月產110萬t的全國井工開采紀錄。旗下公司托管的多個煤礦通過了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驗收,或者被評為“特級安全高效礦井”。從2005年開始,徐礦集團承包運營孟加拉國第一座煤礦,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海外承包運營煤礦項目,打出了中國煤礦國際品牌。4)有效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徐礦集團開展服務外包工作,特別是在西部落后地區、“一帶一路”沿線煤炭工業落后國家,有效帶動了托管項目技術裝備、安全管理、標準化創建等方面水平,為當地煤炭工業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作出了積極貢獻。此外,徐礦集團堅持主動融入地方發展,服務外包項目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顯著提升了當地企業社會貢獻度,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得到了合作方、地方政府的高度認可,許多項目成為了省際能源、國際能源合作的典范,不少托管礦井多年來一直是當地認可的示范礦井,多次承辦國家和省級現場會。
4對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思考
雖然徐礦集團在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整體競爭力還不強。項目布局分散,下屬單位各自為戰,缺少戰略協同,尚未形成合力和“拳頭”效應。二是項目開發難度加大。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合作的透明化,業主方合作條件越來越苛刻,尋找優質新項目越來越難,穩定現有項目、開發新項目難度不斷增加;多數項目需要支付安全抵押金,帶設備、帶投資,合作風險加大。開展服務外包的煤炭企業越來越多,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三是專業勞動力隊伍緊缺。各項目單位專業人才和勞動力隊伍普遍緊缺,且存在結構不合理、年齡偏大等問題,國際商務、法律等方面的專業化成熟人才更是“一將難求”,已經出現新開發的項目缺人干的問題。四是風險管控難度大。安全生產標準越來越高,穩定安全生產的壓力越來越大;由于少數業主方失信和資金問題,應收賬款清收難度大,涉訴案件增多,有的已經形成了呆壞賬,成為企業新的包袱。1)結合企業實際實現科學化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空間廣闊,市場規模巨大,特別是中央及地方政府重點圍繞鼓勵服務外包產業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先后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營造了更加有利的環境,是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煤炭企業應充分分析自身的優劣勢,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來科學謀劃,控制風險,實現科學化發展。對于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來說,結合技術、人才、管理等專業優勢,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是實現企業產業轉移、戰略轉型的重要路徑。2)納入企業運營實現專業化管理。要統籌利用好集團的法務、財務、風控等資源,為服務外包項目提供專業的咨詢管理服務;要發揮好安全管控等專業優勢,將服務外包產業納入集團公司安全管控體系,提高外包項目的安全生產水平。在布點上向富煤地區聚集,在資源共享和要素配置上要進一步協同整合,在合作模式上向整體生產托管和工程總承包、向生產銷售等全經營鏈承包、向技術管理加設備租賃服務邁進,提高服務層次和創效水平。3)抓住市場機會實現產業化發展。抓住市場機遇,實現服務外包產業化發展,是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應以煤為基,發揮煤炭企業的最大優勢,把煤礦服務外包產業做優做強,形成規模優勢,發揮最大效能,成為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主力軍。應依托煤炭服務項目,向電力運維、安全救援、生活服務等其他行業拓展,復制經驗、創新模式、多領域延伸,實行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應以國內服務項目為基礎,總結兄弟單位經驗教訓,利用國家政策優勢,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新的市場藍海中實現跨越式發展[10]。4)提升發展水平實現品牌化運營。品牌是最寶貴的無形資產和最大的競爭力,要想做大做強服務外包產業,關鍵是打響品牌。應打造品牌隊伍,不斷學習新技術、新工藝和先進管理經驗,提升技術、管理和服務水平,以服務高質量贏得市場。應打造品牌工程,進一步提高品牌意識,打造更多的精品工程,提升質量、信譽和形象水平。應高度重視安全管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安全管理上不分親疏遠近、不搞厚此薄彼,堅持統一指導、統一調度、統一檢查,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執行不走樣,打造企業安全品牌。5)服務創業職工實現人性化管理。做好服務,讓在異國他鄉艱苦創業的職工感受到企業大家庭的溫暖。改善服務外包項目生活工作條件,豐富業務文化生活,讓職工在異地他鄉享受家的溫馨。建立職工家庭服務檔案,完善外出創業職工家庭服務機制,在其家庭成員需要就醫、上學、看護、法律援助等各個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憶鳳.務實創新提升檔案管理助力企業發展動能轉換[J].山東檔案,2018(4):69-70.
[2]莊高.淺談徐礦集團依托網絡資源實施培養發展人才戰略方案[C]//劉成,朱栓成.煤礦綜合自動化與機電技術.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2.
[3]馬曉虹.基于資源基礎理論的衰退煤炭企業戰略轉移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
[4]許祥左.對徐礦集團創業與發展的幾點戰略思考[J].現代管理科學,2003(3):34-35.
[5]尹建府.煤電調控下徐礦集團電力產業轉型之路探索[J].煤炭科技,2017(3):210-211.
[6]李正軍.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作用助力企業化解過剩產能[J].中國煤炭工業,2017(7):55-56.
[7]嚴建華.徐礦集團產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J].山東煤炭科技,2009(5):183-184.
[8]張子健.徐州礦務集團棚戶區改造的啟示[J].煤炭科技,2015(1):89-91.
[9]崔濤.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J].煤炭經濟研究,2018,38(9):1.
[10]李金多,吳曉華.“一帶一路”背景下煤炭資源型城市轉型研究——以雙鴨山市為例[J].煤炭經濟研究,2018,38(3):37-41.
作者:王瑋 單位:江蘇礦業工程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