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焦化苯并芘排放量達標預測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雜志》2014年第四期
1苯并芘排放預測
1.1預測模式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08,以下簡稱08《大氣導則》)推薦模式清單,本次分析預測模式采用推薦模式清單中的AERMOD進行預測計算。
1.2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焦化生產過程中苯并芘產生環節為裝煤工段、焦爐爐頂以及各類貯槽,《排放標準》濃度限值如表1、表2所示。
1.3預測源強及參數
1.3.1點源源強及相關參數確定按照裝煤過程中BaP排放量0.908g/t煤考慮,100萬噸焦化裝煤過程中BaP排放量為1210kg/a,按照裝煤集氣罩捕集率為99%考慮,裝煤地面站除塵效率99.5%,則裝煤點源排放量6kg/a;另外焦化生產過程中冷鼓、庫區焦油各類貯槽產生BaP,由于此處排放量未有確切的出處,本文引用《排放標準》限值要求,具體參數見表3。
1.3.2體源源強及相關參數確定有資料表明,裝煤過程產生的煙塵是正常結焦過程的7倍,而苯并芘是附著于煙塵表面外排的,因此焦爐爐體排放量按照裝煤過程產生量的1/7倍與裝煤無組織量之和考慮。裝煤無組織量按照裝煤過程中BaP排放量中未補集的1%考慮,確定為12.1kg/a;結焦過程產生的無組織量為172.9kg/a。按照《大氣導則》要求,焦爐爐體為體源,體源應劃分為多個正方形的邊長,焦爐爐體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7米,因此劃分為10個邊長為17米的正方形,參數見表4。
1.3.3風速、地形參數情況風速變化情況見表5,全年風玫瑰見圖1。地形參數設置為平坦地形及復雜地形,預測范圍內的復雜地形及焦爐位置見圖2。
2預測結果及討論
在調整風速及地形參數的條件下,以焦爐爐體北邊界中點為A(0,0),焦爐縱向布置,預測距離A點-1000~1000米范圍內,各網格點超出廠界濃度限值的概率。具體見圖3至圖6。通過對參數變化預測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從圖4和圖6中可以看出,在平坦地形條件下,風速增大時污染物濃度下降趨勢很明顯,下風向與上風向達標距離基本相同;而風速較低時,邊界污染物濃度升高,且下風向與上風向達標距離不同。圖3與圖5相比,在復雜地形條件下,焦爐近距離范圍(-300~300m)內風速大小對濃度超標概率影響較小;隨著距離的增加,風速大時超標概率下降速度較快,相比而言,風速小的情況下超標概率下降速度較緩慢。在復雜地形、風速較小條件下,污染物在擴散過程中受到山體阻隔,擴散速度非常緩慢,當附近山體海拔接近時,污染物濃度基本不變;當局部山體高度增加,污染物濃度變大;而在復雜地形、風速較大條件下時,污染物在擴散過程中受山體阻隔影響較小。從地形角度來看,在平坦地形條件下,焦爐近距離范圍內污染物濃度超標概率比復雜地形條件下大,但由于平坦地形條件下污染物擴散速度快,超標概率下降速度快,較遠距離處污染物濃度超標概率比復雜地形條件下小。
在平坦地形條件下,風速大時,近距離下風向污染物超標概率遠大于同距離上風向的超標概率,距離較遠時,同等距離處上下風向污染物超標概率基本相等;風速小時,下風向污染物超標概率較上風向同距離處高10%以上。
3結論及建議
(1)本文是以100萬噸/年焦化工程為例,按照國內現有焦化廠平均技術水平,通過具體分析焦化特征污染物———苯并芘排放源強,利用08《大氣導則》以及《排放標準》提供的要求進行苯并芘廠界濃度達標排放預測分析,得出焦爐750m范圍內達標難度較大。(2)就焦化行業苯并芘污染物而言,無組織排放量對環境的影響較大,因此企業應在焦爐的密封方面加強管理方面,如:導煙孔蓋采用水封結構,增加其嚴密性;上升管蓋、橋管承插口采用水封裝置;上升管根部,采用編織耐火繩填塞,特制泥漿封閉;爐門采用彈簧刀邊、厚爐門框、大保護板等一系列的措施,減少爐體的無組織溢散。(3)本次評價僅分析了風速、地形變化對環境的影響,對焦爐爐體無組織排放廢氣的抬升高度等未進行深入研究,筆者希望能通過本篇文章與同仁進行分析探討,尋找是否有更合適的焦化廠苯并芘排放源強及更合理的參數調整,合理解決焦化項目苯并芘廠界達標的問題,為后期的工作提供幫助。
作者:趙世芬郭建文王雙燕卜利軍吳凡單位:山西省生態環境研究中山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