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稻種植對產量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科學種養雜志》2014年第八期
一、田間管理
1.蟲害防治
柳河縣主要害蟲有:稻水象甲、負泥蟲、二化螟蟲、三代黏蟲等。
①稻水象甲。在插秧前1~2天噴施苗蟲凈防治潛葉蠅、稻水象甲。
②負泥蟲。移栽1周后每畝用維稻(主要成分:水胺硫磷17.3%、馬拉硫磷19.5%)60毫升,對水15千克均勻噴霧防治稻水象甲、負泥蟲等。一般觸殺性殺蟲劑都可以,防治稻水象甲時兼治此蟲。
③二化螟蟲。7月16日,在水稻枯鞘期即幼蟲初期施用農藥,畝用18%殺蟲雙水劑400毫升對水15千克噴霧防治。也可在水稻田中每50畝安1盞太陽能殺蟲燈誘殺成蟲。
④三代黏蟲。8月10日,用4.5%順式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2.病害防治
①葉瘟病。每畝用枯草芽孢桿菌10克(有效成分含量1000億個/克,可濕性粉劑)對水30千克噴霧防治。
②穗頸瘟。在始穗期與齊穗期兩次用藥預防,每畝用40%稻瘟靈或20%三環唑100克對水50千克,或每畝用枯草芽孢桿菌10克對水30千克在晴天下午進行均勻噴霧。以上藥劑要交替使用,避免病菌產生抗藥性。
二、產量結果分析
本試驗在品種和栽培管理水平一致的條件下,測產結果表明,在標準水(14.5%)下的產量由高至低分別是:磁南偏西20°方向的產量是614.59千克/畝;磁南偏東20°方向的產量是547.76千克/畝;正南向的產量是509.86千克/畝;正西向的產量是460.95千克/畝,地力對小區產量無影響。由此可得出,在栽培密度、田間管理相同的條件下,磁南偏西20°(也是高光效栽培)方向的小區產量最高,是一種充分利用風、光、溫等氣候資源從而提高水稻產量的新型栽培模式,可以明顯改善水稻群體微氣象環境,通風好、透光性高,邊際效應明顯。水稻種植方向不同對產量有一定影響,種植方向對水稻的增產潛力有待今后進一步試驗研究。
作者:張瓊祝宏單位:吉林省柳河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