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林業建設問題與發展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林業生產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鄉鎮工作把林業整體利益淡忘
環境生態工作的主體已經有所變化,但是部分鄉鎮依舊沒有充分的認識,尤其是一些鄉鎮的領導往往簡單的將改善生態環境和植樹造林工作歸屬于林業部門,認為林業部門就是“獨家管理”,沒有其他部門的事情,由于這種思維的影響,導致生態環境由于植被被破壞、森林被砍伐而不斷惡化。
2水土流失面積大、分布廣、條件差、治理困難
全縣水土流失面積仍然高達2070萬畝,占總面積的64%。由于土壤中各類溶鹽含量豐富,蒸發量大,土壤易于流失。且造林成活率低,難于管護,部分群眾不愿造林等,致使水土流失得不到根本治理。
3投入不足,林業生產難度日益加大
都蘭縣的植樹造林早已從簡單的田間防護林,逐步轉移到沙漠和荒山地區,這些地域地質條件差,導致造林的成本日益提高,一方面是日益提高的成本投入,一方面是“日久天長”才能見效果的生態造林,從而導致投入越來越少。對于群眾而言,只能依靠投勞造林,其他的費用只能“望天收”,如此境況嚴重的打擊了群眾對于植樹造林的積極性,從另外一個方面說就是給環境治理帶來很大的阻力。
4林牧矛盾突出
全縣可利用草場155.44萬畝,理論載畜量127萬個羊單位,而實際載畜量達374萬個羊單位,嚴重超載,使大面積草場退化,部分天然林灌木地變成放牧地,林牧矛盾突出。
二、都蘭縣生態林業發展對策
都蘭縣是一個農牧業大縣,從生態學的角度分析,林業是一項生態系統工程,對改善區域氣候條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將都蘭縣林業生產和發展的生態效益,逐步調整和優選林種發展經濟型林木資源,能有效提高全縣的林業資源經濟價值。
1以林業的生態效益為主,大力提高縣域林業覆蓋面積
擴大全縣林地的覆蓋面積,以改善生態環境條件,為農業及其他產業的生產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
2重視經濟林木資源的發展,提高林業經濟效益
在擴大林地面積的同時,不斷改善林木樹種,大力發展經濟林木,儲備經濟林木資源,為林業生產和林業經濟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3加大退耕還林力度,促進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退耕還林不是簡單的造林種草,把環境治理好;更為重要的是為了調整整個產業結構,從深層次角度協調農村經濟發展和提升農民收入。通過退耕還林,可以有效調整農業種植,改善農村產業結構,拓寬農民收入的渠道,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
4加快林業資金投入,推進生態建設步伐
農村稅費改革后,部分地區集體經濟薄弱,對林業發展投入能力不足。
5堅持“發展、保護、利用”相結合的原則
目前,各地都以造林為主,確保數量和質量并重,大力開展義務植樹,綠化四旁,美化家園,改善生產條件,實現林業布局的戰略轉移。在資源管理上,要推行依法行政,依法興林,堅持采伐一本賬,嚴格實行憑證采伐,運輸加工,經營木材制度,把資源利用控制在一個有序管理的范圍,提高其綜合利用水平。
總之,發展林業,保護生態環境具有多種功能多種效益,要與農業、水利、電力產業的發展放在同等位置上,林業是改善生態環境的主體,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大力提倡全民義務植樹,作為政府投入林業的補充,林業興旺與否不僅僅是林業部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因此,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公益性、應當是全民搞林業,全社會搞林業,當地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政策發展林業生產,應當有發展林業生產的意識和責任。
本文作者:王春蘭單位: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夏日哈林業環境保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