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概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目前,東港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形勢不相適應。
1.1專項資金嚴重不足,特別是近年來美國白蛾、楊樹爛皮病等林業有害生物在我市大發生,現有的資金狀況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2森防基礎設施較差,技術手段落后,防治設施老化,應急措施儲備不足,科研支撐力度不夠。
1.3林權制度改革情況下,森防配套改革及創新意識淡薄,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1.4生物防治比例有待提高,持續控災能力不強。
1.5森防隊伍整體素質還難以適應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發展的需求,基層林業工作人員尤其是村級森防員專業性不強。
1.6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還沒有真正納入林業全過程管理,有些部門對此關注不夠,缺乏主動的協調配合。
2林業建設發展和農民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的需求
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給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帶來了新機遇,同時也產生了一定問題,要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必須同步開展配套改革。
2.1集體林承包經營后,雖然林農造林護林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但林權結構分散化,經營形式多樣化,使得在災害面前單個林農經營風險大,抗災能力弱,防治成本高的“三難”問題普遍存在,林農有心管,無力防的情況有可能使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進一步加劇,加之林農個體防治意識和防治能力存在差距,自主意識強化,可能出現你防我不防,苗木你檢疫我不檢疫等互相觀望和等靠的現象,造成交叉感染,擴散蔓延,錯失最佳控制時機,導致小災變大災;
2.2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集體林依法承包給農戶,億萬農戶成為防治責任主體,有經營管理的自主決策權,這樣容易形成個體經營逐利性和缺乏防控知識,導致防治方法不科學,生態安全無保障,甚至高毒高污染化學藥劑再度泛濫,造成生態危機。因此,必須全面推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改革,尋求和建立破解矛盾和問題的方法,從而保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目標的實現,促進農民增收,森林資源得到保護和發展,這就使得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務保障體系的建設成為了必然要求。
3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模式
3.1完善防治投資政策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檢疫檢驗、防治等費用應納入財政預算;建立重大疫情和突發災害應急儲備基金制度;根據不同經營類型,建立公益林、生態林有害生物的預防和重大災害的治理以政府投入為主,商品林以經營者投入為主、各級政府補貼為輔的投入機制,逐步實行森林保險制度。
3.2加強森防機構建設
根據本市實際,在政府主導下穩定隊伍,充實專業化的技術力量,改善機構設施,改善檢疫檢驗和外界監測作業條件,協調好部門配合,提高行業管理、應急處置、技術指導能力。要充分發揮鄉鎮林業工作站作用,林業站要確定專人負責管理轄區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及時開展林業有害生物調查、產地檢疫和防治,鄉鎮村組要確定蟲情調查員和協防員,使縣區、鄉鎮、村組、林農上下統一協調一致。建立蟲情報告制、限期防治通知書制、防治委托制等聯絡機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履行好直接責任人的義務。
3.3完善森防服務體系
各級森防站應當承擔森防服務職責,為林農提供森防知識咨詢、森防技術服務和及時準確的預測預報等。健全預測預報網絡,加大測報投入,穩定測報隊伍,強化測報管理,及時掌握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趨勢和動態,繼續與市氣象局合作,通過電視臺向森林經營者準確的測報信息,為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據。
3.4建立聯防聯治機制
自上而下建立以防火、防病、防盜為主的三防聯合組織,引導林農實行聯合防治,形成網絡,統一協同,使林業有害生物造成的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確保小災不出村,大災不出縣。
3.5加速防治服務市場化體系建設
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政策,采取物質鼓勵和技術支持等方式,吸納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經濟組織和個人,采取專業公司、專業隊、森林醫院、樹木醫生等多種形式進入防治領域,開展承包、咨詢等業務,解決林農一家一戶防不了、治不好的問題,形成以各級林業防治隊伍為主導,社會化防治組織為骨干,林農互防為基礎的社會化防治新格局。
3.6強化依法防治
推行依法行政,實行依法防治,可以出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法規,把防治從以行政措施為主管理轉向以法律法規管理為主上來,加速標準化建設,強化行政執法。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確保法律效力。在以法律、法規為基礎,地方法規相配套,在以技術標準為支撐的防治技術體系框架下,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手段,形成知法、守法、執法的林業有害生物依法防治新模式。
3.7開展防治技術入戶工程
行政村是防治的基本單元,村級森防員是監測和防治第一梯隊,必須加大培訓力度,開展科技承包,試驗示范,采取發放防治技術手冊,利用電視、網絡等手段培養基層能手,直接服務于林農。做到村村有1~2名森防員,建立健全基層防治體系,強化自主防治意識,確保把林業有害生物危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4生物防治措施應用情況及推廣應用建議
4.1加強宣傳培訓,以利推廣普及
隨著人們日益關注食品安全和農藥殘留問題,要因勢利導,利用森防培訓、科普宣傳、科技下鄉等各種機會,宣傳生物防治的特點和優勢,樹立生物防治理念和普及預防知識,大力推行無公害防治,努力實現生物災害防控與環境保護和諧統一,達到提高生產效益、促進森林健康、維護生態安全的目的。
4.2強化項目管理,增大生物防治比例
針對不同治理對象,進一步明確應用防治的比重,充分發揮出項目治理的示范帶頭作用,擴大生物防治林業有害生物治理份額。
4.3鼓勵并規范對生物防治措施的應用。
4.4加強基層林防工作人員的培訓,指導農民對各種有害生物采取科學防治措施。
4.5強化各級森防機構的管理職能,使其真正履行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維護公共安全的職責,防止農民的不當防治作業造成污染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破壞。
4.6開展生物防治科學技術研究,解決防治中的難題;同時積極推廣科技成果,以滿足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森林經營者對防治提出的更高要求.豐敏
作者:李豐敏 單位:東港市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