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麥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河南小麥的生產當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包括運行管理制度以及內部管理不合理、產業經營缺乏制度制約、化肥濫用以及技術設備落后等,這樣很容易導致小麥產量降低,甚至嚴重影響小麥質量,所以,對于小麥生產當中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和改進。
一、小麥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一)農業科研機構的內部管理與運行機構管理制度不合理農業科研機構的內部管理與運行機構管理制度不合理,特別是在地市級的科研單位,重視開發而忽略科研的現象常常可見。科研機構在小麥品種遺傳受限、高質種資源缺乏上存在嚴重問題。同時,科研設備缺乏、經費不足、科研人員水平不夠等問題也廣泛存在。分子育種技術剛剛起步,常規育種方式效率不高,中試的產品開發不足,成功轉為成果的幾率不高。部分地區種植目標模糊,品種的布局混亂,只一味追求優質品種的種植,不考慮當地的實際生態情況和環境氣候因素。在有限的土地上還不能合理規劃農作物種植,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除此之外,小麥栽培模式單一、高產高效的套作技術推廣不足,復種指數低,農民利益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
(二)產業化經營沒有相匹配的制度制約在種子經營管路部門的管路制度中存在這很多的問題,首先種子經營部門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經營單位又多又雜,種子資源去發有效的管理,質量參差不齊,市場中還有很多不合格或未經有關部門檢驗就出售的種子。有些種子部門的經營負責人未經過培訓學習就上崗,對各類種子品質和特征并不了解,也不能選擇合適的種植地區。營銷者業務素質也不夠,對品種不了解,隨意出售。
(三)化肥農藥等濫用亂用,病蟲草威脅大有些農民對化肥使用沒有清晰的認知,錯誤認為使用的化肥越多越好,但是化肥的過量使用不僅不能達到目的,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和土地環境污染。再有農民對病蟲草的防治意識較淡,維護田地的意識淡薄,粗放式的管理,雜草、蟲害嚴重,紋枯、銹病常發。
(四)加工技術落后以及設備缺乏很多的加工企業只對面粉、面條、糕點等傳統吃食進行加工,缺乏深加工的設備和技術。還有一部分不常見的品種比如黑小麥、藍粒小麥受到限制不能進行加工,只能對白粒小麥進行加工,不能滿足大眾對品種的需求。
二、小麥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對策
(一)對于種子品種以及布局進行合理安排應當準確分析當地生態條件、選擇合適的品種、合理安排小麥的種植品種和布局。不同地區應該選用不同的小麥品種,在保障我省糧食安全和小麥總產量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國內外對小麥的需求現狀,及時調整本省小麥的生產目標,保證在穩定高產的基礎上保障優質和專門化。另一方面,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科學合理的調整優質小麥和普通小麥的種植比例,配套良種良法技術和科學布局。擴大宣傳,提高農民的復種指數,在不合適的地區應該順應自然,不能強行種植,以免品質不達標,給農民帶來損失。
(二)加強科研投入以及技術創新工作應當對農業科研機制和運行機制進行改革,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加快創新,促進河南省的經濟發展。作為農業大省之一,對農業科研的機構體制改革要高度重視起來,提高發展的能力。及時調整科研方向,對資源配置進行優化,改善競爭機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引進高端人才,培養技術人員,調動廣泛科研人員的積極創造性。
(三)加強品種選育工作應當將常規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結合起來,加強品種選育工作。圍繞種植目標進行選擇,加大科研力度和創新能力。以基因工程為主,發展現代生物技術,培育高產量低消耗且抗災的品種,利用優種資源,結合常規的選種育種方式,培養適合的品種。
(四)加強相關單位的合作通過育種材料、育種的技術、育種的科研成果的交流借鑒,結合遺傳基因、栽種技術、生物科技等學科知識的知識,實現對小麥“邊選育、邊推廣、邊產業化開發”形式開發,為農民增產增效提供服務。同時采取品種轉讓、聯合開發、銷售成果分成的形式,讓科研成果加速轉化。
作者:房建國 單位:河南省遂平夏縣槐樹鄉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