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水稻病蟲害防控及農藥減量增效研究范文

水稻病蟲害防控及農藥減量增效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稻病蟲害防控及農藥減量增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水稻病蟲害防控及農藥減量增效研究

摘要:通過實地調查、查閱文獻,研究和分析了陜南水稻生產過程中病蟲害防控農藥減量增效使用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對策和建議,包括建立教學科研機構與技術推廣部門協作機制,構建農藥減量增效技術體系,提升農藥使用水平,推進統防統治等。

關鍵詞:水稻;病蟲防控;農藥減量;對策建議

陜南指陜西省南部地區,包括漢中、安康和商洛,氣候溫潤,自然環境優良,為稻麥(油)兩熟水旱輪作區,是陜西省水稻最集中的產區[1-2],農村人均占有水田0.032hm2。水稻是陜南人民的主要口糧,也是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地農民特別重視水稻生產。陜南水稻集中種植在海拔650m以下河道平川區和650m以上淺山丘陵區,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非常有利于稻瘟病、二化螟等多種病蟲害發生流行。為了防治病蟲以達到高產的目的,農戶不斷增加農藥使用量,但因防治不科學、使用不合理,引發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稻米質量安全。近年來生態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有序推進,“綠色發展”更是成為“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安”,農業的目標已經調整為在促進數量平衡的同時,更加注重提升質量效益。在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積極探索生產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成為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的問題。2015年2月,農業部緊緊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的工作主線,大力推進化肥減量提效、農藥減量控害。《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提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需要強化“管”的制度保障,也需要強化“產”的過程控制。“產”的過程控制,關鍵是要控制農殘,注重源頭治理、標本兼治,實現農藥減量使用、科學使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筆者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實地調查,研究和分析了陜南水稻“產”的過程控制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對策和建議。

1水稻面積及產量水平

陜西省是水稻種植小省,2017年種植面積約11.319萬hm2,主要集中在陜南的漢中、安康兩地,占全省種植面積的89%以上(見圖1)。全省稻谷總產91.93萬t[2],平均單位

2主栽水稻品種

陜南水稻80%分布在650m以下的河道平川區,20%分布在650m以上的淺山丘陵區,稻農種植品種近百種,面積較大的約30種(見表1)。

3主要病蟲害發生與防控現狀

陜南水稻常發病害有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等5種,常發蟲害有螟蟲、稻蝗、稻苞蟲、縱卷葉螟、飛虱等6種,新發病蟲有稻水象甲、管薊馬2種,偶發病害有惡苗病、細菌性基腐病2種。稻瘟病是該水稻區第一大病害,種植區普遍發生,且日照時間短、雨露多的丘陵山區重于平川區;螟蟲是第一大蟲害,普遍發生,平川種植區重于丘陵山區。每年僅漢中市平川六縣區通過防控挽回損失約37525.4t(見表2)。4農藥的利用水平田間調查顯示,水稻病蟲的抗藥性在增強,如二化螟對常用雙酰胺類殺蟲劑產生抗藥性,2008—2016年田間防效由95.4%下降到21.4%[3],目前陜南稻田均使用5%殺蟲雙大粒30kg/hm2以上(不包括其他農藥),但防效很差,危害嚴重。我國是農業大國,耕地少,人口多,農作物病蟲害頻發,糧食產量受病蟲害損失高達50%。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糧食作物主要病蟲草害種類和流行暴發規律發生改變,變暖將加重病蟲草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程度,往往造成病蟲害的大發生。農藥是國家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質,在確保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農藥平均每年可增產糧食5400萬t,相當于增加12%~18%的種植面積,減少直接經濟損失約600多億元,但靶標作物上的農藥利用率僅為35%,65%農藥飄失或流失到非靶標作物、土壤或水域中。2017年陜西省農業廳農業統計和漢中統計年鑒顯示,2017年陜西省農藥使用量1.32萬t,漢中市農藥使用量6608kg,若將農藥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每年農藥使用量將分別減少0.13萬t、660.8kg(折純)。航空植保開始在陜南稻田小范圍試用。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日本、韓國等大部分發達國家農業航空發達,采用飛機噴施農藥,效率很高。我國由于國家政策支撐和種植業本身的需求,高功效的微小型農用無人機植保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飛防占國內植保面積5%左右,主要市場仍然在新疆、東北等地區,縱觀全國飛防市場仍然處于認知和推廣階段,距離國外發達國家飛防面積50%的覆蓋率相差甚遠[4]。從2017年開始,全自主電動多旋翼植保無人機開始小范圍地應用于水稻中后期病害防治,該化控方式節約農藥和水的使用量,作業效率高,提升了陜南稻田病蟲害防治組織化程度和科學化水平[5]。

5存在的主要問題

5.1農藥使用不當,利用率低農民為了追求高產盲目施肥用藥,農藥施用量偏高,利用率偏低,2015年的利用率是35%,2017年平均為38%,大部分農藥通過徑流、滲漏、飄移等流失,污染土壤和水環境,導致稻田生態環境惡化,且加大了投入成本。5.1.1農藥品種單一,用藥量大長期使用一種農藥,使病蟲產生嚴重抗藥性,導致藥量越來越大,病蟲害越防越難。以二化螟的防治為例,自20世紀80年代大面積推廣殺蟲雙(沙蠶毒類)以來,雖對二化螟的防治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年年大面積使用也造成了二化螟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逐年降低。二化螟四齡幼蟲的抗性為18.8倍,六齡幼蟲為222.3倍,用18%殺蟲雙水劑9kg/hm2防治第3代二化螟,防效僅40%左右。漢中市現在某些地方使用5%殺蟲雙大粒劑的用量達到60kg/hm2,防效還是不理想。而現在市售的二化螟防治藥劑不外乎沙蠶毒類及其復配劑,所以二化螟抗藥性越來越強,防治效果越來越低。5.1.2新型農藥使用較少尤其是生物農藥、物理防治等投資大、見效慢,防效不穩定,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改善稻田生態環境的效果。為了追求短平快的效益,農民更愿使用高中毒農藥,進入了毒性強防效高的誤區。長此以往,造成稻田生態環境惡化,天敵及有益微生物越來越少,缺少可持續治理的循環系統。5.1.3施藥方式落后,缺少統防統治陜南稻區稻田條塊分割,一家一戶的作坊式生產,缺乏統一的規范管理,決定了稻田施藥仍是單家獨戶人工噴施,既浪費人力物力,又不利于遷飛性害蟲和氣傳性病害的防治。

5.2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植保機具設備擁有量少目前陜南農業無論是從業人員構成還是農業機械的配置情況,在全省所占權重都不大(見表3),植保機具設備至今未列入農業普查項目,噴霧器械落后,施藥方式落后,草害防治還需人力背負機動、電動(或手動)噴霧器下田操作,人工成本高;機動噴霧器數量少,大型自走式植保機械更少[6]。農機具推廣和應用滯后,影響了水稻機械化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也影響了全程機械化節本增效的效益最大化。另外,現有農村勞動力基本為其他行業的剩余勞動力,年齡大、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對除草技術掌握不一,除草效果參差不齊,大多數田塊需要進行多次化除,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增加了環境的壓力。

5.3農田基礎條件差,土地流轉慢,集約化經營規模小陜南水稻田塊小,戶均土地0.18hm2[2],條塊狀分布,田間道路標準不高,多數僅能人畜通行,大部分農戶不愿花錢進行統防統治,更不愿意放棄自己的土地,土地流轉難度大,不利于機械化操作和勞動效率提高,統治難度大,限制了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等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發展,限制著整個水稻產業水平的提升。

6對策與建議

6.1建立教學科研機構和技術推廣部門協作機制,構建病蟲監測預警體系陜南各縣專設有農作物病蟲測報站,監測各類病蟲害發生發展動態,及時病蟲監測預警信息。2017年農業部又啟動了科研系統的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陜西省有7家高校和科研單位參加完成稻田多種病蟲草害的長期監測任務,任務需要推廣系統和科研系統加強協作,完善測報技術標準、數學模型和會商機制,實現數字化監測、網絡化傳輸、模型化預測、可視化預報,提高監測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6.2建立農藥減量增效技術體系,推進科學用藥研究稻田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的最佳方法和技術,改良施藥方式,做到精準施肥施藥,提高靶標性。試驗生態農藥,篩選高效低風險小分子農藥,減少高中毒農藥用量,配合使用有機肥及秸稈還田等技術培肥地力。利用農藥增效劑,提高農藥有效利用率,達到減量提質不減效。培訓水稻全程健身栽培技術,充分利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改善稻田生態環境,逐步達到水稻生產的良性循環。

6.3強化政策扶持,提升農藥使用技術水平將航空植保機械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提高大中型植保機械購置補貼標準。加大重大病蟲統防統治、低毒生物農藥使用、防治植保機械和操作人員保險費用的補貼力度,達到“藥、械、人”三要素的協調提升。

6.4上下聯動推進,推廣“水稻全程植保解決方案”推廣應用組合用藥套餐,綜合解決水稻整個生長期內出現的病蟲害問題,降低用藥次數,減少農藥使用量,延緩病蟲抗性。實施殺菌劑+殺蟲劑+葉面肥組合,選用激健等助劑,減少農藥使用量10%以上。

6.5科企聯合,建立示范基地,推廣減量增效技術,推進統防統治和大型農業綜合企業合作,建立機械化生產基地,推廣應用成熟的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圍繞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病蟲害可持續治理技術體系,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加大農技農機高度融合,提升機械化控水平,減少人工成本,增加經濟效益。開展大規模專業化統防統治,推行植保機械與農藝配套,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決一家一戶“打藥難”、“亂打藥”等問題。與企業聯合在稻米生產基地大面積示范,并配合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綜合措施,將農藥減量10%以上,達到減量提質增效的目標。在示范基地培訓、宣傳、推廣成熟技術,并積極與有關稻米加工企業聯合,迅速建立規模化示范推廣-優質優價收購—大批量精細加工—網絡化銷售等各大環節鏈接、互動的多贏式聯合體,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張先平,李云,李航兵,等.陜南小麥生產歷史現狀及發展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17):31-33.

[2]張萬春,馬曉麗,葛茜,等.漢中水稻機插秧生產現狀調研及發展建議[J].陜西農業科學,2017,12:77-81.

[3]梁帝允,劉都才,王鳳樂,等.2015年我國部分稻區雜草抗藥性概況及治理建議[J].中國植保導刊,2015,2:57-59.

[4]何劍,魏煥志,李永平,等.城固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實踐探索[J].農業科技通訊,2017,11:210-214.

[5]馬旭,齊龍,梁柏,等.水稻田間機械除草裝備與技術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業工程學報,2011,6:162-168.

[6]郝莉.陜西省水稻生產現狀與對策建議[J].種子世界,2018,4:7-8.

作者:王曉娥 王國軍 郝興順 張春輝 周凱 張先平 王超 單位:漢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电影在在线观看网色 | 激情com | 一级片免费看 | 久久网站免费 | 羞羞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久热精品免费 | 欧美综合在线视频 |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自拍国内| 亚洲精品视频网 | 国产小视频免费看 | 欧美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激情 婷婷 | 人九九精品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 国产伦子系列麻豆精品 |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 在线观看网址你懂的 | 羞羞视频网站免费 | 五月天丁香六月欧美综合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 亚洲字幕 | 在线视频欧美日韩 | 波多野结衣免费线在线 | 色吧色吧色吧网 | 日本在线视频二区 |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欧美福利在线视频 |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www | 久久蜜视频 | 激情五月五月婷婷 | 污视频网站在线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最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视频 |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 丁香婷婷网 | 啪视频免费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六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