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漁業生產結構的調節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生產方式的調整。隨著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追求大自然人文景觀的心情愈來越強烈,我們要充分發揮漁業真山真水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集旅游娛樂垂釣為一體的漁業生產新模式,在發展養魚生產的同時,結合開發旅游項目,建立以垂釣,美食,觀賞和游覽為主要內容的游覽小區和綜合娛樂場所,吸引各層次游客前來釣魚、食魚。
2、布局結構的調整。在整體布局上,要在做好資源分析和水域分類的前提下,進行區域規劃,合理布局,形成區域化的漁業生產特色。對那些可與"洋貨"抗衡的實力型水產品,實行重點扶植,優先發展;對那些無優勢可言,競爭力弱的水產品及時削減、調整,以騰出資金、資源發展競爭力強的優勢產品。在生產布局上,可實行區域多元化品種組合,發展若干各具特色的養殖項目,使生產的產品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多種水產品各自發揮優勢,克服單一型品種的缺點,提高抗風險的能力。在多元化品種組合中,即使一些品種市價下跌造成虧損,也可由另一些高回報品種的盈利來彌補,使生產經營者始終可以維持一定的收益水平,這樣也便于其及時調整養殖品種結構,使整體的養殖品種組合處于動態的平衡之中。同時,嚴格推行養殖許可證制度,切實加強區域動態管理。
3、養殖方式的調整。注重養殖方式的合理選擇,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實現良好經濟效益。目前的主要養殖類型有池塘養殖、水庫養殖、稻田養殖、江河溪流及湖泊養殖、網箱與流水養殖、工廠化養殖等;養殖方式有多茬養殖、輪捕輪放、反季節養殖、夏花魚苗當年養成、半流水(微流水)養殖、生態養殖等。養殖者應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采取相應的養殖方式,用現代技術嫁接于傳統養殖業,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發展集約化養殖。同時,大力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改善養殖環境,防止水域污染,減少病害發生,加強養殖過程中的質量管理,確保最終產品的質量。
4、項目結構的調整。實行經營項目綜合開發,走多元化發展之路。充分利用生態條件和資源優勢,在強化漁業第一主導產業地位的同時,圍繞市場需求,向二,三產業延伸,走出一條資源配置最佳化、生產結構多元化的現代漁業發展路子。要多行業互相滲透,諸業并舉,積極發展漁農、漁工、漁林、漁副、魚畜、魚貿等綜合經營,拓展漁業生產領域,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實現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主副業配套經營,改單一效益為多元效益。
二、推進漁業生產結構調整的措施
1、切實加強領導,確保漁業生產結構調整工作穩步進行。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適應漁業發展新階段的要求,抓住機遇,把調整漁業生產機構作為一件大事,列入議事日程,加強領導,轉變職能,把工作重心切實轉移到為調整漁業生產結構提供指導和服務上來。各地要從實際出發,采取有效措施,盡快制定規劃,提出調整方案和實施意見,落實具體政策措施。漁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漁業生產結構調整的指導,財政、稅務、工商、銀行等有關部門都要積極支持調整漁業生產結構,保證漁業生產結構調整工作的順利進行。
2、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進科技興漁發展。淡水養殖業結構調整的效果如何,歸根到底要取決于科技進步與創新。當前我省的水產科技無論是在研究成果還是推廣應用方面都不能滿足漁農自主調整結構對科技的迫切需要。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從宏觀上講,一要改革水產科研體制,使水產科研機構直接為漁業、漁農服務;二要盡快增加水產科研的投入,保證結構調整中所需技術研究的順利進行;三要大力提高水產科技推廣部門的工作效率,采取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把結構調整所需的技術及時向漁農推廣。水產科研與推廣工作應切實轉變“重產量、輕質量”的偏向,把優質高效放在首位,加速優質新品種的培育、儲備和推廣,尤其要加強水產品加工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促進品種與質量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以滿足社會消費水平的日益上升和市場需求,并促進漁農收入水平持續較快增長。
淡水養殖業結構調整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由單一的高產型漁業向多元化的高產、優質、低耗、高效型漁業轉變的過程,也是一個由低素質的體力型漁業向高素質的智力型漁業轉變的過程。在這些轉變過程中,對結構調整的主體———漁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漁農素質,對于推進淡水養殖業結構調整十分重要。為此,一要大力發展農村的文化、職業技術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提高漁農的文化素質和科技素質;二要組織漁農學習市場經濟知識,提高他們在市場經濟中生產、經營、管理、競爭的能力;三要全面實施“綠色證書工程”,通過多途徑、多形式提升漁農的綜合素質。
3、積極引進優良魚苗,大力推廣名特優新養殖新品種。不斷增加新品種的養殖種類,擴大養殖面積,提高水產品的檔次和價格,促使農民向這一養殖模式轉化,推進專業化生產,逐步實現規模化經營。
4、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實行水面承包經營。不能吃大鍋飯,要改變經營方式,增強責任心和緊迫感,抓住城鄉開發機遇,創新經營制度,盤活存量資產,搞活資源漁業。
5、完善信息網絡體系。加快我省漁業信息化步伐,圍繞水產品市場行情、供求趨勢以及漁業適用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等方面,制定水產品市場信息采集標準和規范,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和計算機網絡等多種形式,完善信息制度。同時,組建專門信息機構,配備專業信息人員,購置必要的信息工具,建立自上而下輻射全省各地的漁業信息網絡,形成覆蓋面寬、時效性強的國家與地方漁業信息體系,為漁農進行漁業生產和結構調整提供及時、準確、系統、權威的信息服務保障。
6、加強漁政管理工作。要采取各種形式大力宣傳漁業法規。要做好禁漁區、禁漁期執法檢查工作,保護漁業資源。要強化漁業環境監測工作,維護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嚴厲打擊假冒偽劣漁需物資商品,凈化市場,保護漁民切身利益,為順利實施漁業生產結構調整工作保駕護航。
作者:王雷單位:黑龍江省嫩江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