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和諧林業發展的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人工林的利與弊
人工林造林簡單,采伐容易,但人工林易引起土壤退化,造成森林低產,病蟲害多,抗風能力差,防治必須花費大量的人力、時間和金錢,增加森林經營成本。
2保護與利用的矛盾
從社會歷史發展和資源利用的角度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社會協調發展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從經濟的角度分析,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種公益性的社會活動。人類為了其自身的生存發展,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應給予高度重視,人類應尋找一種途徑,既能從生物多樣性資源上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又不使生物多樣性資源退化。
3和諧林業的對策
(1)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人”,包括全體社會勞動者和社會建設者,包括一切熱愛祖國的人們。我國是法制社會,人的概念也就是公民的概念,集中體現為:在法律和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人人皆可成才。以人為本理念反映出社會具有包容性,以人為本,就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和諧林業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林業各階層和諧相處,林業成員平等公正,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建設和諧林業。
(2)林業體制改革。以林業體制改革為動力,通過深化改革,切實克服影響林業和諧的體制機制弊端,建立新的林業制度規范,為和諧林業提供新的體制保障。在經濟社會轉型的特定歷史時期,林業諸多不和諧的深層原因之一是體制性原因,有相當多的林業矛盾與體制不完善有關。構建和諧林業的過程,是以市場改革為取向的制度變遷或體制創新的過程。
(3)注重社會公平。當前,我國社會是穩定的,但社會的公正程度與和諧程度還不夠理想,有些方面潛伏著不穩定的因素。因此,構建和諧林業,就林業關系本身來說,必須注重社會公平,搞好林業管理,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盡量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初始狀態,以免釀成大的事端。機會平等是實現和諧林業重要條件。
(4)林業文化建設。建設和諧文化體系,實現林業各階層在思想認識領域的和諧,使之“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創造力是千金難求的,而文化建設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奮斗目標,要靠長期的歷史文化積淀。由科學文化走向林業文化、生態文化,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文化,它的出現引發了一系列的變革。我們應該創造條件,使各種不同的文化從內容、形式、性質、功能以及價值取向、目標取向等在互相接觸中不斷修正,逐漸融合,形成新的林業文化體系。
(5)道德建設和諧林業,林業成員之間必須互相認同與接納。建立在友善他人基礎上的合作精神、親和能力,是事業成功的保障,也是林業祥和、人際融洽的條件。團結與和睦,是任何組織團體事業發展、團體穩定的前提。團結和睦局面的形成,離不開主體之間的道德交往關系。從道德上培養人,見利思義、先人后己、謙恭禮讓、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避免沖突、化解矛盾,矛盾調節通過平等協商、互利互讓協調化解。
作者:周明慧單位:湖北省鶴峰縣中坪木材檢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