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生態建設工作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水生態環境存在問題
(一)河網堵塞,枯水期區域水體水環境容量不大潛江為平原河網地區,降雨時空分配不均,區域調蓄能力有限,豐水期河網流量較大,水環境容量高,但在枯水期,河網水量有限,且部分區域水網連通性不足,水環境容量較小,河湖水質污染嚴重。
(二)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潛江市土地水土流失日益嚴重,不但耕地退化,土質脊薄,產量下降,還造成了河流渠道泥沙淤積,給行洪和排灌帶來很大影。主要表現在,河渠迎水面水土流失嚴重,迎水面大量耕種,一遇暴雨造成嚴重的侵蝕和沖刷。是城市水土流失面積大,以道路建設、城市開發、取土等多種工程為主,造成較短時間內水土流失大量發生。與此同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后,漢江水位下降,將導致沿岸河灘裸露,河灘沙化將達20公里。河道寬度縮小,湖泊濕地面積、水域面積及鳥類等生物棲息地面積相繼萎縮。生態環境破壞,必將對園林城區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影響。
(三)漢江水位逐年下降,用水矛盾更加突出中線工程調水后,漢江水位整體下降,全市生產、生活用水矛盾更加突出。一是澤口、紅旗2處城區和東荊河4處鎮區生活用水取水口將增加取水成本。二是26座農村水廠由于地表水下降造成地下水位降低,取水深井將因吸程達不到和水量不足而受影響。三是內垸89公里河渠上,大小50余處水工因水位降低,失去引灌功能。
二、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
水,是潛江得天獨厚的重要資源之一,更是潛江的發展之本,城市之魂。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生態補償工作,2011年從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中給予了潛江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治理補償。同時,省委、省政府也適時提出了在漢江中下游進行水利現代化示范工程試點建設的建議,并進行了前期的規劃工作,這些都為潛江市水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今年年底,東荊河倒虹管將全面完工,引漢江水入百里長渠,使漢南片農田灌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解決漢南片灌溉用水問題的同時,園林城區也可通過東荊河倒虹管自流引水,實行全城水體循環,使死水變活水,靜水為流水,實現“城中有水,水中有城”。
1.河湖相連,引江入城,盤活全城水域園林城區現有主要水域,分別為南門河公園、曹禺公園、梅園。其中,曹禺公園和梅園已通過羅潭閘、黃灘泵站與百里長渠和縣河相通。東荊河倒虹管投入運行后,經興隆河將漢江水引入百里長渠,對曹禺公園和梅園兩處水域實現了水體互置,湖水變活。南門河公園由于進水渠道完全填堵,湖內靠天降水,無法循環,擬規劃沿西門五拱橋下游,麻紡廠,南門河廣場至南門河新建一條進水管道,總長度750m,串通游園、中心醫院、園林青廣場三個小水域,與城南河相通,并新建一座提灌站,讓靜水流動起來。
2.河渠相通,水體自凈,打通城市水脈貫穿園林城區主要河渠為縣河、百里長渠、城南河、園林一支渠、園林二支渠等。倒虹管建成后,規范對城區主河渠可通過疏挖河渠、興建泵站等工程措施,采取自流引水、翻水、提水等辦法,引江入城,還道于河。一是規劃疏洗縣河、百里長渠、城南河及園林一支渠和二支渠,暢通水系,提高水體自凈能力。由于園林一支渠和二支渠渠底高程高于百里長渠渠底高程,長年以來百里長渠水無法自流到兩渠內,一支渠和二支渠內水質惡化嚴重。現擬對園林一支渠和二支渠進行疏挖,擴大過水流量,降低渠底高程。同時在兩渠的進水口各新建一座提灌站,一方面通過從百里長渠引水改變河渠水質,另一方面可通過一、二支渠引清水補濟城南河,改善城南河水生態環境。二是積極實施新城區生態調水,實現新老城區互通相連。東荊河倒虹管建成后,可通過黃場節制閘抬高上游興隆河水位,并順沿堤河穿入新城區內,由四支渠、友誼河、六支渠及沿堤河的下游段等河道排水產生水循環,加快水體置換速度,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同時,沿堤河與倒虹管相連,引水入百里長渠,將新老城區水系串聯互通,河渠相連。
3.加強配套,完善建設,增強防洪減災能力東荊河倒虹管實施后,黃場閘以上興隆河水位將上漲,興隆河及沿堤河兩岸建筑物配套不完善,將給兩岸防洪安全帶來隱患。一是重建、整治灌區內興隆河、沿堤河上的配套建筑物,清除安全隱患。規劃擴挖襯砌沿堤河,長2.26km(今冬農田水利建設正對沿堤河進行疏挖);開挖襯砌1條,長0.225km;重建和整治涵閘63處、泵站14處等。項目實施完成后,興隆灌區將作為澤口灌區21.94萬畝農田和園林城區主要河渠的補充水源,渠系水利用系數可提高到0.58。
4.規劃在東荊河倒虹管進口新建排水閘,提高漬水外排能力。興隆水利樞紐工程及東荊河倒虹管實施后,興隆河長期維持高水位,倒虹管灌溉控制運行水位也長期處于30.26m(黃海高程系統),極不利于汛期排澇,為此,擬在倒虹管進口處新建一座排水閘,設計流量初步確定為30立方米每秒,強降雨時,可將黃場閘上游水直接排入東荊河,減輕防洪壓力。
5.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設,規劃在東荊河倒虹管及興隆河沿線主要閘站開展自控系統建設,提高水利現代化水平。
作者:李波平功彬單位:湖北省漢江河道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