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免疫接種的負面影響及預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養(yǎng)殖與飼料雜志》2014年第六期
1對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
牛孢疹病毒I型(BHV-1)疫苗、牛病毒性腹瀉疫苗、犬瘟熱—犬腺病毒I型聯(lián)苗和粘液瘤病毒的SG33株已被證明能誘導免疫抑制。用含有犬瘟熱病毒和犬腺病毒的疫苗進行體外免疫功能試驗和淋巴細胞轉化試驗,發(fā)現有顯著降低作用[2]。當有病原存在時,用粘液瘤病毒的SG33株進行免疫接種能引起兔子多種并發(fā)癥。
2殘留致病力
病毒或細菌的致弱,傳統(tǒng)上都是通過連續(xù)傳代培養(yǎng)直至所選毒株失去致病性而進行的。在某些情況下,低水平的毒力持續(xù)存在,并可能在廣泛使用過程中的某一特定條件下增強。致命的、無顯著特點的牛孢疹病毒I型感染已被證明與使用致弱的牛傳染性鼻氣管炎亞單位疫苗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疫苗接種新生牛犢有關。給奶牛接種山羊痘疫苗以后,可觀察到嚴重的全身性皮膚反應,而且導致產奶量下降[3]。給禽接種某些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株時,如果不使用推薦的眼部接種方式而使用噴霧接種,則會導致嚴重的呼吸道癥狀。正確的減毒技術應當用于一種新疫苗主要種子的制備。在一種新產品的研制階段,使用最敏感的動物進行安全研究至關重要。接種途徑最有可能導致毒力返強,并可能發(fā)現在種子和終產品之間致弱最徹底所需要的傳代數。對所有活苗返毒能力的傳代評估應該是完整的,要求在體外至少傳5代。使用滅活疫苗是避免這種問題的有效途徑。
3滅活不徹底
病毒或毒素的滅活是生產疫苗的常用方法,在生產生物制品時,應該采用適當、有效的滅活技術。滅活不徹底常會導致災難性的結果,在西歐國家曾因疫苗滅活不徹底,導致了幾次口蹄疫的暴發(fā)[4]。在大規(guī)模使用疫苗產品之前,應按生產規(guī)模繪出至少3條滅活曲線,同時應避免使用甲醛滅活。一般情況下,對每批成品進行安全性檢測也是很重要的[5]。
4基因重組
活疫苗株與病原致病株在特殊情況下可能會發(fā)生基因重組,重組DNA疫苗或常規(guī)疫苗毒力的返祖可能就是由基因重組引起的。而且標記疫苗能重新獲得缺失掉的基因,這是實施撲滅計劃中出現的災難性后果。在制備新的疫苗株時,應當采用正確的重組DNA方法,若存在疑慮,可采取疫苗株和野毒株對靶動物或其他動物同時接種的方法檢查。另外,應盡量避免將具有高重組率的不同病毒毒株混合在同一個疫苗瓶中。
5污染
真菌、細菌、支原體和病毒均能引起疫苗污染。由于真菌和細菌污染能改變產品的外觀,所以其所造成的產品污染容易被看見并能被質量控制部門檢測到。支原體污染也相當普遍,可來自于人或動物,人源污染主要是由疫苗生產環(huán)境差引起的,動物源污染則主要是由生產使用的生物材料(如血清、細胞、雞蛋等)所致。在歐洲藥典和美國聯(lián)邦法典都有檢測支原體的描述。瘟病毒是最普遍的污染源,可能導致免疫動物發(fā)生嚴重疾病或血清學反應,可對非流行地區(qū)或消滅、根除計劃的實施帶來很大的麻煩[6]。必須以強制性手段對外來生物材料進行質量控制:對細胞系、動物血清、豬源胰蛋白酶、雞蛋、毒種及菌種在進行操作之前必須進行全面檢查。任何時候只要有可能,都應避免使用原代細胞系;同時疫苗生產程序還必須合適,血清應滅活處理,所有的操作步驟都應該在無菌的、經GMP認證的環(huán)境下進行并且符合工藝技術水平要求。田間試驗,包括疫苗在獲得生產批準文號之前對受試動物的集中檢測和獲得銷售許可后的疫苗接種預防,應當也是實施疫病預防計劃的一部分。
6小結
使用免疫接種已經控制了多種動物傳染病,多數人都認為接種是一個無害的過程,但認識到接種疫苗可能會引起副反應也很重要。預防接種是一重大醫(yī)療措施,然而能直接觀察到的免疫副反應并不多,為了保證生物制品的安全性,生產商、政府審查和疫苗副反應檢測部門和用戶之間必須加強合作。
作者:普利馬黎明單位:青海省海西州天峻縣織合瑪鄉(xiāng)獸醫(yī)站青海畜牧獸醫(yī)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