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古詩中的園林植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唐詩宋詞中的園林植物
中國古詩詞浩如煙海,號稱唐朝文學以詩為盛,宋代以詞著稱,所以“唐詩宋詞”早已膾炙人口,唐詩中佳句流入文學甚至言談中的成語很多。如“每逢佳節倍思親”,“山雨愈來風滿樓”,“兒童相見不相識”等等,舉不勝舉。
1、唐詩的探索清康熙年間整理編刊的《全唐詩》有4萬9千多首,出自2300多位詩人之手,其中涉及到植物及植物景觀的很多。但由于詩人不諳植物名稱,大部分語焉不詳,統而言之大多為松、柏、竹、草、木等,如今整理起來還有一部分古代名稱與今名相距甚遠。從有限的資料中不難發現一些研究古詩詞中花卉種類的問題:(1)詩人的情懷各異,植物在詩人心中只是一個抒發情緒的契機,并不對植物進行認真的描述,如王維寫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四句中只用一個“柳”字,加上“青青”正為了點明初春時節,好像柳與送別并無太多相關之處,其實不然,在《唐詩三百首》中就有23首提到柳,古詩中出現“柳”的詩句與“松”幾乎同居前列。(2)植物自發的氣味或風雨引發的音響,往往受詩人的聽聞而寫出美麗的詩句。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懷辛大》有兩句:“荷風迭香氣,竹露滴清響。”;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詩中兩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白居易《夜雨》兩句:“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等等。
2、宋詞的挖掘收錄在《全宋詞》的詞作近兩萬首,是宋代(包括南唐、北宋和南宋)1330多為詞人的佳作。其中300首中提到植物的占216首,占72%。不過植物的季節變化、色相變化、姿態變化等,詞人以不同的詞匯稱謂,其實都是來自同一種植物。草本、木本、野生、栽培的植物,被詞人看在眼中或聞到香氣而抒發情感,寫在詞中,從園林景觀的角度,從唐詩宋詞的比較分析,不難發現以下問題:北宋期間詠入詞類的植物類為見顯著的增加,有3/4都是唐詩中已出現的植物,如:柳、梅、荷、桃等,野生植物反而相對減少。尤其詞人對自然界的植物認識,采取漠然無知的詠嘆,最多見是詞內的“草”,用芳草、衰草、暮草、岸草瑤草、霜草等出現雜字里行間。由于許多詩人兼詞人,他們在“詩”中能細膩地吟詠很多野生植物,而在“詞”界中卻比較少見,原因何在?估計是“詩境”與“詞境”的差異。宋詞三百首中涉及植物的共122首,占40.6%。所詠的植物約39種,不過詠花又詠果或四季的變化等均歸在一種之中,以利于園林布景的參考。
二、小結
唐宋兩代園林植物受到詩人詞人吟詠的種類,統計結果宋代比唐代多出18.5%。原因推測:一方面南宋遷都浙江臨安(今杭州),有些植物在北宋的開封并不多見,如橘、橙之類。另一方面詩人被貶南方各地后,所見植物比較多樣,如木芙蓉、芭蕉之類,偶然詠入詩詞,種類比唐代自然會增加。
作者:李二曼單位: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