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結合實例的康復花園設計過程改進
1.1實踐思路與前期準備西南交通大學綠色建筑研究中心康復景觀課題組與成都“小星星兒童心理康復中心”合作,建立專門用于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花園的康復花園,嘗試從自閉癥兒童對康復活動的需求出發(fā),探尋隨著康復活動的進行康復花園設計自身完善的可能性,并從中提取較為完整的設計過程改進思路。研究分別從設計、園藝療法活動、基地現(xiàn)狀的角度收集基礎設計參考信息,作為分析自閉癥兒童進行園藝療法與環(huán)境交集的切入點。并根據(jù)對自閉癥兒童康復活動行為的研究,確定獲取設計信息的研究方法,作為改進內(nèi)容的重要參考信息的獲取途徑。通過研究有關自閉癥兒童的相關文獻,并與自閉癥兒童直接接觸,對自閉癥兒童群體的活動習慣,現(xiàn)有主要活動空間構成,以及治療方法有了進一步了解。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應用行為分析訓練法(ABA)、感覺統(tǒng)合訓練法(SensoryIntegration)、結構化教育(TEACHC)、精神統(tǒng)合療法(PsychologyIntegrationTherapy)等常用的治療手段存在短板,且一般在室內(nèi)進行;康復花園療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療法的不足。由此,確定活動主題為園藝療法。并從已有資料中分析推演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活動對康復環(huán)境的需求分析報告。關于自閉癥兒童康復花園設計項目直接的優(yōu)秀案例很少,因此使得可以借鑒的設計資料非常有限。自閉癥兒童康復花園作為康復花園的一個分支,適用于康復花園的普適原理。本節(jié)通過對優(yōu)秀康復花園案例進行解讀,對自閉癥兒童康復花園物理介質(zhì)的客觀信息的把握,即設計所處環(huán)境的自然信息,人文信息;設計中所包含的設計理念;設計構成;以及使用者活動,提取并整合有普適性設計信息,為形成設計“原型”提供直接參考資料。同時,調(diào)查基地基礎環(huán)境信息: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與特征、地貌地質(zhì)、水系統(tǒng)、動植物構成等,生成現(xiàn)狀分析報告。質(zhì)性研究強調(diào)研究現(xiàn)象動態(tài)的發(fā)生過程,原因以及探索的過程。在本研究中,自閉癥兒童康復花園設計的有效設計反饋數(shù)據(jù),是自閉癥兒童在康復花園中的動態(tài)數(shù)據(jù);沒有特定的研究層次;設計者以此作獲得自閉癥兒童康復花園設計的有效設計反饋數(shù)據(jù)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設計者對整個設計流程的參與式觀察,以及對家長和不同相關專業(yè)志愿者的深度訪談收集自閉癥兒童康復花園設計的有效設計反饋數(shù)據(jù)。
1.2設計與活動流程通過原型場地設計分析報告和靚園現(xiàn)狀分析報告,以及案例分析和活動對環(huán)境的需求,結合現(xiàn)有設計場地,確定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花園原型場地地點(見圖1)。設計者與相關專業(yè)人士,根據(jù)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共同制定“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2012.9.15活動流程”。在活動流程的制定中,設計者可以不作為制定者,但是一定要作為制定的參與者,從而進一步理解活動進行的意義,從根本上找到活動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聯(lián),進而更好的在設計中結合這樣的活動思想。“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2012.9.15活動流程”主要活動內(nèi)容是除草。這是今后進行進一步的園藝療法與自閉癥兒童康復花園設計的基礎,活動內(nèi)容所需要的場地限制性低,一般的耕地就可以作為活動的場所。再者,原型基地位于康復療養(yǎng)會所中,其具備了較好的基礎設施。由此,完成康復活動的實體條件已經(jīng)存在。活動較簡單,所以主要對原型基地的安全性進行考量。基于家長參與的一對一的活動模式,其自身即為一種安全的保證,且靚園作為建設較為完善的康復療養(yǎng)會所,安全性的隱患基本可以排除。場地自身符合康復活動的需求,并且可以直接作為康復花園進行康復活動。
1.3活動的進行與設計數(shù)據(jù)的收集落實“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2012.9.15活動流程”的前期準備,以確保整個康復活動的順利運行。康復活動的實現(xiàn)需要從活動人員的招募與培訓,活動用具的準備,活動的組織等方面入手。設計者需要參與到其中,特別是自閉癥兒童家庭招募,以及志愿者招募,設計者需要對他們能否與設計者之間,對花園設計產(chǎn)生交流進行評估。當場地與活動的準備完成,那么設計者就可以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康復花園中運行“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2012.9.15活動流程”(如圖2)。設計者作為觀察者和研究者對相關設計信息進行收集。其中,包括對志愿者和家長的訪談記錄;直接對自閉癥兒童的參與式觀察的圖片資料文字數(shù)據(jù);以及設計者在活動的參與中結合相關研究形成的對環(huán)境改進的圖像和文字數(shù)據(jù)。同時,將收集的全部信息備份,按參與者初步整理成“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實驗康復花園設計改進信息集合”。需要說明的是有關數(shù)據(jù)收集只是過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并不是對已收集數(shù)據(jù)的展示,也并不是針對特定的活動而存在的環(huán)節(jié),而是普適性的康復花園設計過程中的一部分。
1.4活動數(shù)據(jù)的評估整理設計者作為信息的整理者,從“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實驗康復花園設計改進信息集合”中篩選和康復花園設計相關的內(nèi)容,并判斷設計內(nèi)容的合理性。將所得信息初步分為康復活動與場地之間的設計問題,并整理形成“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實驗康復花園初次評估報告”。評估報告作為幫助設計者找出自閉癥兒童進行康復活動真正需要改進的場地的重要參考,是設計者需要解決的問題的集合。在下一次活動之前,進行設計改進,并且盡量落實,以逐步確保康復活動在花園中的順利運行。同時,抽取在運行園藝療法康復活動時,花園中良好的設計點。并將其從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康復花園功能性的整體、康復花園的意識特性、康復花園的具體景觀單體的設計方法、以及植物的選配等方面分類整合,初步搭建“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康復花園設計參考信息”為之后的研究提供設計參考。
2康復花園設計過程改進思路
在實踐中,設計者通過對自閉癥兒童在靚園的多種康復活動的觀察與解讀,使反饋信息流形成了完善設計的信息流。這樣就使園藝療法的不同康復活動對環(huán)境的設計需求,通過活動實踐直接明確的擺在設計者面前。設計者對需求的一次次的設計應答,就成為設計原型到最終完成設計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多次設計循環(huán),原場地從一塊廢棄的農(nóng)用耕地,成為適于自閉癥兒童進行園藝療法的花園。自閉癥兒童園藝療法花園實景變化如圖所示(如圖3-4)。實踐證明,以康復活動為主體的設計過程是可行的。本文試圖通過對原型法(Prototyping)與PDPA設計循環(huán)(PlanDesignCheckAct)關于設計方法與設計信息處理的研究,進一步從理論角度深化實踐結論。實踐中設計從園藝療法的一項最基礎活動入手,以此為依據(jù)構建滿足活動基礎需求的設計原型。自閉癥兒童在進行園藝療法的過程中,設計者通過觀察訪談家長與志愿者收集可能的設計信息,分析并抽出設計改進信息,將其形成設計語言,從而進一步完善設計原型。設計針對一項康復活動,不斷重復此改進過程,使適于此項活動的花園設計趨于完成。設計原型的不斷完善與康復活動的內(nèi)容緊密關聯(lián),不同的康復活動是形成新的設計改進循環(huán)的原因。隨著花園承載的康復活動項目的增加,不斷地完善的花園更適用于這一康復體系。同時,形成相關設計項目的設計參考資料。場地和活動以信息的形式相互交流,設計者則是作為其轉(zhuǎn)化的樞紐,將猶如插件的康復活動不斷插入場地中,使得場地成為承載多種康復活動的完整的集合體。從活動的角度進行設計邏輯的反向推導,使得設計與康復活動緊密結合,并形成了由設計與活動共同組成的自我完善循環(huán)。3結語針對現(xiàn)有康復花園設計方法的不足,本研究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以活動作為設計導向,引導設計理論。研究是對康復花園這種新型的景觀形式相適用的設計過程的探索,力圖擴寬康復花園設計思路,為康復花園設計提供參考。
作者:張加軼董靚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