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雞蛋皮核桃的生產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農業信息雜志》2014年第六期
1存在的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本州核桃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基礎,前景廣闊。但目前來看存在的問題較多,主要表現為:
1.1品種雜亂,品質退化變異嚴重本區分布的核桃品種有十個以上,多為地方品種,品質一般,樹齡較大,在生產中由于長期用實生苗栽植建園,存在著品種混雜、退化,品質差等問題。主要表現在果實小,產量不穩,口味良莠不齊,出仁率和出油率差異大等方面。如在四堡子鄉,百年大樹產量最高年份為250千克,最低年份僅為90千克,地方名優品種雞蛋皮和鴨蛋皮核桃也存在著品質退化的問題。
1.2經濟效益低主要原因有:一是本區核桃均為晚熟品種,一般8——10年開始結果,30年左右進入盛果期,由于生長周期長、前期效益低,無法滿足群眾急需致富的要求,制約了核桃的發展;二是缺乏統一規劃,分布零散,沒有形成規?;?;三是本地優良品種少,產量低,優種瀕臨滅絕,商品率不高。
1.3管理粗放核桃園的建立也需要集約化管理。核桃喜光,結果部位易外移,因此多在樹冠外圍結果,通過整形修剪,改善樹冠內膛光照條件,增加冠內結果枝數,才能增加產量。而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核桃大樹沒有修剪,結果部位只有在樹冠表面,內膛枝多枯死,病蟲危害十分嚴重。調查發現該區核桃樹的主要病蟲害有:舉肢蛾、吉丁蟲、黑斑病等,造成落花落果,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在黑斑病和其他病蟲的危害下,單株好果率只有5-10%,商品率更低,單株效益僅為20.7元。
1.4科研及推廣工作滯后我州核桃栽培歷史悠久,但有關良種引育、豐產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還沒有得到重視,目前的研究與推廣不能滿足生產需要。
2建議與對策
核桃在臨夏地區的栽培歷史悠久,分布范圍廣,對分布區的生產經濟和群眾生活影響較大,廣大群眾對發展核桃具有較高積極性。并且核桃具有耐旱、耐貧脊、易貯運等特點,在山區綜合治理,退耕還林,調整果樹結構,發展區域經濟,緩解土地矛盾等方面將會產生極大的作用。因此,本著“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原則,在積石山縣的大河家、四堡子、劉集、銀川等及東鄉、河灘等境內黃河沿岸的淺山帶,加大核桃生產的力度,建設有一定規模的核桃生產基地。
2.1加強領導,做好宏觀調控本著“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商品化生產”的思路,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全面制定核桃開發利用規劃,在制定發展規劃的同時,必須處理好基地建設與基本農田保護的關系協調,注意區域內果樹樹種和品種的合理搭配,重視生態建設和植被的保護。各級黨委、政府部門及業務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工作指導,認真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在資金、物資、技術方面給予必要的傾斜。
2.2加強科學研究,加快技術推廣大力推廣早實、優質、豐產的優良品種,如西林系列,新疆薄殼香,元寶豐等品種。抓好良種基地建設.在建園時,嚴把種苗關,杜絕劣種、實生種和缺乏競爭力的品種;根據核桃雌雄同株異化異熟的特點,做好授粉樹的配置,同時加強先進適用技術的引進與推廣,對幼齡劣質核桃樹種進行高接換頭;在生產管理方面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建立健全服務網絡,大力培訓農民技術員;在科研方面有關部門要增加科技投入,將核桃高產高效新技術項目列入科研計劃,重點攻克生產栽培中的一系列技術難關。
2.3應用現有成果,做好老園改造目前,國內核桃良種及豐產栽培技術等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老果園改造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應大力重視現有成果的應用和大樹的改造。據試驗研究,高接換優后單株產量可增加30千克,而我州現有核桃大樹一萬余株,若對現有老樹進行改造,將會增加產量30萬千克。因此.在進行基地建設時,應充分利用現有大樹,選擇早實、豐產、優質核桃品種,對其進行高接換優,提高產量和品質。
2.4正確處理與糧爭地的矛盾.要嚴格遵循“上山下灘”的原則,因地制宣,正確處理與糧爭地的矛盾。積石山和東鄉縣沿黃河各鄉,有大面積的宜林荒山、荒地、河灘,浸蝕溝道可供栽植核桃,加強對該類土地的利用,協調糧食生產與果樹用地問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作者:喬報霞單位:甘肅省臨夏州經濟作物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