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優大會上個人工作情況發言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那是在1974年9月5日,我告別了曾度過15個月插隊生活的北京房山縣南召公社薛莊大隊,回到北京,分配到東安市場(當時叫東風市場)。到如今,已是“二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二十八年來,我從學徒、拜師;戀愛、成家;入團、入黨、提干;上大專、續大本、讀研,走過了充滿希冀的“而立”之春;送走了難以忘懷的“不惑”之夏;而今正嘗試著以“樂知天命”的步履繼續前行------。應該說,東安是哺育我成長的沃土,是給予我生命源泉的再生父母。
如今,東安已步入百歲之秋,正在揭開她的世紀新篇。有句老話:受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能與母親共度“百年華誕”,我深為自己感到幸運。感慨之余,不禁又“千萬次地問”自己:在今后的歲月中,我將拿什么奉獻給你,我的母親------東安?
今年3月,市場黨委、總經理室發出了“迎十六大召開,做時代先鋒;慶東安百年,當企業楷模”的號召,我與同志們一道全身心地投入了這場“爭優創先”活動。
感謝市場黨委、總經理室給了自己今天發言的機會。我想,有關自己如何做好總經辦的日常工作;如何協助部室黨支部書記開展工作;如何完成合唱團以及舞蹈隊的排練演出任務,所有這一切,我一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領導和同志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今天,我占用大家寶貴時間,只從加強學習的角度,分兩個部分,匯報自己在“爭創”活動中的一個小小的個人“爭創”目標,以及在努力達標的實踐中獲得的點滴體會。有益之處,愿與同志們共勉。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先匯報第一部分:關于個人爭創“目標”。
這個目標就是:從今年3月13日起,自己力爭在一年左右,利用業余時間,自費在北京康培研修學院學習中心,完成華爾街英語課程8個級別的學習,達到中級水平,也就是說達到在使用英語的國度無語言障礙。
或許大家會問:自學英語和“爭優創先”有什么關系呀?對這個問題,我是從以下兩方面去認識的。
首先,我覺得,如果從最為表象的層面推理,這兩者之間應該是一種互為前提的邏輯關系。
大家知道,由于改革開放、申奧成功、入世告捷;由于現代人類社會高新科技廣泛應用,使得我們這一代人面臨著自人類社會進入文明史以來前所未有的,最大限度打破時空界限的東西方之間的開放與交流。識時務者為俊杰。要想順應中國更大范圍、更深程度、更全方位的與國際接軌、于世界融合的歷史趨勢,促進東西方之間的互通互惠互溶,環球同此涼熱,那么,克服語言上的障礙,便是最基礎的一步,是新的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立志要成為時代先鋒的共產黨員,我們不去邁出這第一步,又更待何人呢?現在不邁步,又更待何時呢?
其次,從理論的層面分析,迅速掌握世界上最通行的語言,與保持住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這在我們國家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進一步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的今天,其兩者之間還存在著一種客觀必然的歷史聯系。
大家知道,未來50年,將是我們這一代人不斷向現代化邁進,最后完成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50年。實現現代化,首先要培養、塑造現代化的人,第一需要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第二需要繼承發揚從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第三需要繼承發揚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然而,這種現代化進程要求與我國現有文化基礎卻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其一,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倫理道德建構,在這方面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其中許多成分至今仍璀璨生輝,應該繼承發揚。但從總體上說,其畢竟是建立在封建專制主義政治和小農經濟基礎上,與現代工業文明、現代信息化發展要求相去甚遠;加之中國社會沒有經歷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歷史階段,這就使得中國國民或多或少地缺乏一種現代人文精神的素養。
其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科技文化積淀不厚,科學理性精神缺乏,科學技術更是遠遠落后于西方。這就使得從小在祖國傳統文化搖籃中耳濡目染的我們這一代人,整體科學文化水平偏低,尤其欠缺現代化市場經濟、現代企業管理和現代高新科技知識。
這種文化傳統上的先天不足,對于我們今天提升全民族綜合素質,完成向現代人的蛻變和進化,恰恰是一個客觀障礙。
因此,我們要遵照同志提出的原則,在充分發揮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塑造人、培育人、激勵人的作用,古為今用的同時,更要主動引進、吸收、借鑒發達國家和其他民族創造的那些體現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高新技術、先進管理經驗和現代人文精神,才能真正推進現代化進程,不辱使命。
總之,正是基于這種思考,我在東安步入百年、自己迎來46歲生日之際,確立了這樣一個目標:學好一門外語,取得一把推進對外交流的鑰匙。為自己,更為了東安未來和年輕的一代。
下面匯報第二部分:點滴學習體會。
幾個月來,自己努力學習,孜孜以求,個中滋味,可說是酸甜苦辣一應俱全。今天,我最想告訴大家的一點體會就是:挑戰自我要善于獨辟蹊徑,兼容并蓄方可以自強不息。
一般說來,對于年少、強記、善說、嘴巧之人,特別是那些在外資企業工作或準備出國留洋的人來說,學外語往往會事半功倍。
其對于我則處劣勢:一是自己內向;二是嘴拙;三是缺乏功利目的;四是無環境壓力;特別是年齡偏大,自己比培訓中心所有的老師和98%的同學都大,其年齡差不是5歲、10歲,而是20多歲;此外,自己尚有一攤子工作要盡心盡力。
對此,我是有心理準備的。從學習的第一天起,一是注意借鑒他人所長;二是虛心請教不恥下問;三是特別發揚了咱們東安人的吃苦耐勞精神。
每天上班之前,我都盡力提前搞好衛生,以便打個時間差背單詞;下班后,幾乎天天堅持到培訓中心語音實驗室自學,常常一學就是兩三個小時;每逢周末,只要不加班,幾乎整天都在培訓中心度過;今年五一節,培訓中心1-3號放假,4號開學,自己除了參加市場的促銷兌獎外,5、6、7號連續三天都去上課。仔細想來,幾個月的日子,豈一個“忙”字可以了得!雖然很累,但我卻是“忙”并快樂著。
然而即便如此,我仍然是班里成績較差的學生。在參加輔導課時,老師宣布的第一條課堂紀律是“NOCHINESE”----不準講漢語。教室里十來名同學團團圍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和外籍老師聊得熱火朝天,唯獨我一個人好像“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記得一次課堂上,外籍老師挨個提問,當問到我時,這位加拿大的小伙子為了讓我開口,耐心地把問題重復了好幾遍,而我卻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誨人不倦的老師又不厭其煩地把答案重復了若干次,讓我學著回答。遺憾的是我仍然沒有聽懂。看到老師眼中掠過一絲無奈,我感到十分歉疚。
課后,我分析自己“失聰”的主因,感到自己聽英語的速度比讀英語要慢好幾倍,聽懂的比率又大大低于讀懂,看來最薄弱的環節是聽力差,加之詞匯量小,從而導致交流障礙。
在找到木桶上影響盛水量的那塊最短的木板之后,我也就鎖定了“補短”措施:一是加強單詞記憶,每天至少兩次通讀詞匯表;二是踴躍參加與同學、老師教學互動的補充交流課、社交俱樂部、英語角等選修課程,用心聽,積極猜,多聯想,大膽說,重在參與!貴在堅持!有耕耘,總有收獲。幾個月堅持下來,自己的聽說能力有所改善,詞匯量有所增加,初步能夠與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一些簡單交流或共同做趣味教學互動游戲。
此外,通過學習,我還了解了一些西方人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社交禮儀和風土人情,使自己在學習一種語言的同時,還與根植于這種語言的社會文化有了親密接觸,外面的世界的確精彩。新晨
截至到目前,按照培訓中心為我制定的學習計劃,自己提前30%的時間學完了預定課程,現已完成并通過兩個級別9個單元共27課的學習,自己還被評為優秀學員。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學習也是一種自我拓展,它會令你時常處在一個否定自我、激活潛能、發掘才智、鍛造品格的動感之中,不斷熔煉那種與時俱進的先進性。只要勤于思過,不輟耕耘,等待你的,定將是一個豐碩的秋天。
我有一個非常樸素的心愿:一旦學有所成,一定傾其所有,服務企業,效力東安,報答養育我的這片熱土。愿我們大家多一些擔當精神,從自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務實尚學,讓百年東安,在我們這一代手中,薪火相傳,事業永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