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馬爾庫塞的技術理性批判思想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馬爾庫塞認為技術理性在發達工業社會已經全面地統治了人,形成徹底的異化。被技術理性整合的一體化的社會,消費的異化,批判性的喪失,使人成為了單向度的人,本文以馬爾庫塞為視角,結合科技發展與生存問題,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馬爾庫塞;科學技術;技術理性
科學技術以迅猛的速度向前發展,一面體現了人類的理論成果,一面也造福了人類的現實生活。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結合,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水平,為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同時,科學技術也同理性微妙的結合,無聲地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成為了集權統治的新形式。本文結合馬爾庫塞的技術理性批判思想對技術理性進行分析。
一、理性
今日工業文明背景下,我們通常所說的技術理性,究其始祖乃是古希臘時期的理性主義。古希臘時期的理性是統一的,涵蓋了主觀理性與客觀理性,平衡了邏各斯與努斯之間的張力??茖W的緊密計算起源于邏各斯,統攝著自然和人類的絕對的規律,是萬物運行的根據。外在的邏各斯和內在的形式邏輯嚴絲合縫地形成了客觀理性,亞里士多德將之發展為以認知為標準的理論理性,排除了意志、情感等因素,一切事物都是由潛能到現實轉變的必然歷程。這也標志了理性的第一個轉向,主觀理性與客觀理性由原始的統一分離為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努斯繼而發展為實踐理性,原指心靈,泛指感覺、情感及活動的主體。由于努斯的引導,主體在感覺的經驗世界中中實行了理智的邏輯秩序。因此,努斯是理性認識與經驗的橋梁,作為意志的功能,影響著主體的行動和選擇,彰顯了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理性實現了第二個轉向,衍生出技術理性、工具理性等單純科學層面意義的理性,可以看出,這個意義上的理性主要來源于認知理性。所謂認知,畢竟離不開主體的選擇,對經驗世界的有效整合,如何逐漸背離主體的意志甚至成為統治的新形式呢,顯然在發展中由于利益的驅使,造成了本真態的流失。
二、科學技術
(一)作為工具傳統意義上講,科學技術是透過事物的現象分析其本質,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總結發現出一般的規律??茖W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服務于主體,從這樣意義上講,科學技術是中立性的,知識和技能本身不為任何勢力左右。但是科技卻又是彰顯主體性力量的成果,它的發展方向服務于主體的需要,“科學的合理性之所以有利于某種社會組織,正是因為它設計出能夠在實踐上順應各種目的的純形式”[1]125這樣一來,科學技術又不是中立的,先進的力量掌握在哪一方手中,作為手段實現了怎樣的目的,代表了誰的利益,就要在價值層面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二)價值的實現——成為生產力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是一個歷史的現象,不是從生產開始的,是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產物??茖W技術是如何成為生產力的?“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2]222馬克思認為,首先是機器生產代替了傳統手工業,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單個成本的價格,為資本家謀取了價值。機器是資本家用于追逐不變資本的剩余價值,機器的運用是價值增值的過程,也是資本家把它作為剩余價值的商品轉化為資本的過程。機器本身就是生產力,它可以創造價值,作為不變資本的部分起作用,而手工工具生產依靠的是簡單的協作和分工,是有限的,因而本身不是生產力,不具有價值。其次,從工具的結構和它對生產方式變革的意義看,機器是一個有效運轉的系統,可以自我運作。它改變了傳統手工業簡單協作和分工,是世界化大工業生產,專業化的精細分工。傳統的手工工具依賴于人,受人的自然力的限制,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之上。因而機器的出現必然導致生產方式的變革,同時,生產力的發展依賴于科學技術,科學技術通過變革進入到生產過程當中,成為了生產力的內容。任何時代的生產力都是生產關系的內容,生產力只有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才能成為價值的意義,這是科學技術和資本生產的產物。資本主義生產需要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生產過程的應用既是生產力技術革新的過程,也是生產力價值賦予的過程??隙ǚ矫娴膬r值在于通過機器生產把科技用于生產過程,改變了自然力,也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自然本來是沒有歷史的,正因為如此,自然才有了價值的意義,自然獲得的社會價值越大,人對自然的認識越深刻,征服力越強,而這一切只有通過機器生產才得以可能,大生產用于機器,使自然力變成社會勞動的因素,把生產力定義為技術意義與價值意義的統一,并且把價值意義作為質的規定。這樣在人化自然的意義上,體現了人的本質力量,對于科學本身而言,科學的發展是理性進步的標志,科學與生產在價值維度的結合,也促進了科學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事物總是表現為兩面性,科學技術在實現其價值實現的過程中,悄然發生了異化。首先是技術本身的異化,科學技術由自然科學變為從屬于資本生產,變為服務于資本生產的工具,資本家致富的手段。其次是科學技術生產應用的異化,科學技術生產過程的應用不是為了解放工人,發展工人的智力和專業,而是使工人從屬于資本,壓榨工人。大規模的工業發展剔除了工人的個體創造,科學技術因而以生產力的形式體現了異化的價值。
三、技術理性
技術理性的核心思想是科學技術占統治地位,代表著絕對的理性和集權的控制。到了發達工業社會,科學技術一樣需要滿足某個利益集團的需要,成為其謀利的工具,有了這樣的土壤才有存在和發展的可能?!百Y本主義進步的法則寓于這樣的一個公式:技術進步=社會財富的增長(社會生產總值的增長)=奴役的加強。”[3]82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科學技術得到了普遍的大規模應用,其系統化、合理化、機械化的特點和內化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作為手段的科學技術與人們實現自由美好生活的需要的目的似乎發生了異位,彰顯人類理性光輝的科學技術成為了控制人的新形式。由于科學技術的內在的工具性的特點,馬爾庫塞認為,在發達工業社會,技術與它的應用不再分開來講,而是一個整體的統治系統。
(一)技術秩序下的同化社會集權主義籠罩著的自由和平之下的社會,人人都在精密的合理化的預先安排好的秩序下,按照機械化的標準工作、生活、享受著,舒舒服服,自得其樂,別無他求,一切安好?!斑@種技術秩序還包含著政治上和知識上的協調,這是一種可悲而又有前途的發展”。[1]3可悲之處正是這樣的安安穩穩,表面平靜如水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去除了人的特殊性,甚至是自由個性。人首先作為一個生物學的個體,在除了生理欲望的顯現之外而無法確證自己,滿足資本利益的技術科框架把整個社會作為一個總體的控制對象,所有的制度、規范無一例外地被整合到社會有機體之中,作為無產階級獨有的否定性的力量和批判精神也隨之隱匿了。技術發展的初衷是為了解放生產力,使工人獲得更多的自由時間,但是資本家無限追逐剩余價值的本質是無法更改的,即使到了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發達工業社會,人還是在偽自由中徜徉,“惟一途徑是要爭取一個新的出發點”[4]3從技術層面上說,馬爾庫塞認為要改變科技發展的方向,根據生命本能的需要即是愛欲來發展科技,建構新的社會形式,實現讓人們只有快樂沒有辛勞的工作。筆者認為,這帶有很明顯的烏托邦性質,科技發展的落腳點是造福人并無疑問,但它的工具性本質和研發基礎決定了一定是要借助集團的力量才得以實現。如果沒有中介,直接的符合人的本能需要,那么廣大的民眾就要凝聚起來,具備同集團相同的能力來支撐科學發展的條件。也就是重新找回革命的主體性,而馬爾庫塞認為發達工業社會革命的主體力量已然消解,不存在徹底的無產階級,階級的矛盾亦非不可調和,一切的否定最終都無一例外的被同化。但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活的靈魂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隨著時代的變化,原初定義的無產階級沒有了,但是需要自由解放的民眾仍然存在,人們對更加美好生活的需求仍然存在,所以革命的主體性并沒有消解,關鍵在于如何爭取和把握。發達工業社會的革命可能不再是暴動,不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形式,但是各階級的斗爭并沒有停止,所謂技術理性的集權主義,是利用了科學技術謀利的同時,又廣泛地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去,于細微之處拋出利益吸引人群而后巧妙地控制。繼而發展到意識形態領域,文化領域,潤物無聲地全面地控制了民眾。所以說,新科技的發展若有可能,也是在于真正代表廣大群體的利益的組織有效地爭奪科技的領導權,使得其轉變方向,打破這種一體化的工作模式,獲得更加快樂自由的生活方式。
(二)對消費異化的分析要生活就要有必要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對生活需要的滿足進行的消費是正常的消費,而在利益驅使下,市場過度宣傳,為商品而消費的時候,消費行為就走向了異化,這正是集權統治對人們的進一步控制的表現。一是通過灌輸虛假需要控制消費。馬爾庫塞劃分人的需要為真實需要與虛假需要,虛假需要即“為了特定的社會利而從外部強加在個人身上的那些需要”[1]6,資本家為了處理有利可圖的過剩商品,借助國家機器刺激消費,同時又加強高利潤商品的生產繼續謀利。借助傳媒,廣告等手段,時時灌輸這種虛假需要,從心理上爭取消費群體,從聽、看到買,一步一步地實現著控制?!疤摷傩枨笾允翘摷俚?,并不是因為它們的內容使馬爾庫塞感到不快,而是因為它們是由統治的利益培養的,不是自由地自我決定的”。[5]270可怕之處在于,人們知道深處消費異化,仍然樂此不疲。因為背負更大壓力的幸福快樂盡管短暫,也總比沒有的好。盛行的價值標準依然把人們推上高消費的風口浪尖,不得不在所謂上流社會中繼續扮演自己的角色。二是通過異化的消費加劇控制了異化勞動。人們過度消費的享受后又不得不重新投入到機械的異化勞動中去,從而為資本家繼續創造價值。消費是異化勞動的補償,但異化的消費又加劇了異化勞動,人無形中再次淪為了奴隸,自己投入到商品拜物教之中,在精密的計算中被履行著使命。
(三)病態社會下人性的壓抑富裕的發達工業社會對于馬爾庫塞而言不僅僅是富裕,而且還是充滿病態和危機的病態社會,社會的制度和社會結構不能使人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就始終是壓抑性的病態的社會。這種壓抑一面來自于集權社會外加于人的,另一面是人習慣于長期壓抑而將外部的壓抑內化于心,投射到個人生活中。這樣心理問題的根源仍然是技術理性被操控下的集權社會的控制,馬爾庫塞從生物學的角度認為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是實現人的本質——愛欲。人的本質是廣泛的愛欲,由于受到了壓抑表現為局部的生殖器上的性欲,只有當性欲升華成持久的愛欲時,人才能打破壓抑性,獲得徹底的解放。
(四)非批判的哲學在技術理性統治下的社會中,馬爾庫塞看到現代哲學已然喪失了批判精神。第一,形式邏輯慣性限制了思維的發展,從傳統邏輯到現代形式邏輯,自亞里士多德到萊布尼茨。形式邏輯都是固定的演繹方式,這種思維方式無助于否定性維度的建立,始終是偏重肯定的證明,本質和現象終將合而為一,所以它有利于現存秩序的統治,因而一直持續推崇。第二,語言哲學喪失了哲學批判的維度,讓一切如其所是,糾正反常,排除怪癖。沒有了內在的反思與超越,只剩下描述,哲學也就淪為了語言學。沒有了外在的行動,只有理論,哲學也只剩下形而上學的維度。第三,現代科學哲學過度重視實證,拒斥形而上學,滑向實用主義。他們認為對一些傳統哲學的概念實體等的研究和闡釋沒有現實意義,于是連帶其背后的超越性也不屑一顧。對概念和看似不證自明的事物不再追問,而是工具理性至上,長此以往,此種思維模式必然會受制于技術理性。馬爾庫塞的看法或許過于激進,事物的產生和發展的不同階段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發展中,異化總是伴隨著它的揚棄條件一同出現的,技術理性的新統治也是通過更為先進的技術而滅亡。發展是舊事物的滅亡和新事物的產生,是質的飛躍。如果人類在某一時期,思想局限在某一領域之中,為其所致,那么就會陷入局限性中難以前行。所以說,技術領先的時代,人們需要辯證的看待科技的應用,分析利弊。
四、由技術理性引發對人工智能的分析
對待機器能否取代人,我們以往一直是持無疑的否定態度,因為主體性的意識和優化選擇是人所獨有的,機器只是被操控的客體。正如生產工具作為肢體的延長,人們可以借助機器完成簡單重復的工作,提高勞動生產率,獲得更多自由的時間。這是從前的觀點,如今的對機器的研發,不再僅僅停留在機械的層面上,而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從字面講是機器中加入人腦獨有的智慧等因素,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能是機器有學習的能力,自我進化與完善的能力。這一切都是人類賦予的,但我們正在遭受著人類成果的挑戰。歷史告訴我們,人類賦予了機器功能之后,由于社會需要的改變,人類便轉戰開發其他功能,走向更加智能的時代,這種社會學層面的進化彰顯了人化自然力量的同時也印證了人類生物學意義上功能的退化。教會機器什么,我們就缺失了什么,我們的危機在于,教會了機器學習,未來時代,機器可能具備人力無法企及的能力,人類是否還是地球的中心,這很值得思考。技術理性不再依附于政治集團而是機器人成為了最強有力的控制集團,人類在交付了機器以學習的能力后最終是否還有能力與機器巔峰對決,若是機器進化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人類,那么人與機器的地位就可能會倒轉,人類的進化將演變成反進化,技術理性的辯證法真正的應用于人類自身。
五、結語
本文以馬爾庫塞對發達工業社會的批判為視域,分析梳理了理性、科學技術、技術理性等問題。結合當下科技發展形式、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前景,分析了人類發展潛在的問題和危機。
參考文獻:
[1]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H•馬爾庫塞,等.工業社會和新左派[M].任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4]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M].黃勇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5]本•阿格爾.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M].慎之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作者:趙奕萱 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