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影視劇跨文化傳播的影響與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世界電影發展的重要時期,正是在這一時期,美國成為取代法國、英國、德國的世界電影大國,并且在這里,形成國際化的電影市場。自從有了好萊塢,美國逐漸成為全球電影的中心,而全球電影的發展,也進一步呈現出國際化,電影的國際交流日見頻繁,電影的跨國貿易和跨文化傳播,幾乎成為一種常態。所謂電影市場的概念,也自然而然地開始包括電影在海外市場所獲得的票房。這對于電影的跨文化傳播而言,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力。據相關記載,在法國電影市場上,到1927年時,提交給法國檢查機關預審的影片有60%是好萊塢電影。自20世紀20年代起,在世界各國,美國影片占著上映節目60%-90%的優勢。②從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來看,由于電視劇本身的發展歷史并不長,所以,出口和海外傳播于電視劇來講,歷史也比電影要短得多。雖然早期的電視劇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但是,早期電視劇的誕生,并沒有產生現代意義的電視劇劇種,他們多以獨幕的方式進行,是戲劇、舞臺劇和電視的結合。以我國為例,真正意義的電視劇,是拍攝于20世紀80年代的九集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而80年代,不僅產制了一批優秀的電視劇,同時也迎來了引進海外電視劇的開端和發展。《霍元甲》、《上海灘》、《阿信》、《血疑》,外劇潮基本誕生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中國從日本、香港、臺灣、歐美等地引進了一大批的電視劇,成為電視劇在中國跨文化傳播的重要范例。中國電視劇的引進和播映,也反映著世界影視劇跨文化傳播的狀態和趨勢。電視劇之所以在電視誕生多年后才成為電視中重要的組成門類,與電視主要重于新聞傳播有關,也與電視的國際傳播發展有密切的聯系,國際電視同樣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第一個以國外觀眾為對象的國際電視臺出現于1980年,當時CNN向鄰國電視播送新聞,標志著國際電視業的誕生。③從影視劇跨文化傳播的歷史脈絡來看,海外傳播是影視劇的一個重要特征和重要市場,盡管電影的跨文化傳播要早于電視劇,但是,影視劇的跨文化傳播卻已成為各自的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電影和電視劇具有更廣泛的影響。
二、影視劇跨文化傳播的經濟表現
無論是電影或是電視劇,都在全球擴張的過程中發揮著經濟作用。電影所獲得的海外票房,電視劇在引進過程中產生的引進費用,都是影視劇跨文化傳播中重要的經濟表現。電影票房是衡量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經濟指標之一,而從不少電影來看,電影票房通常包括電影在海外所獲得的票房收入,而有些電影獲得的海外票房收入,甚至要遠遠超過其在國內獲得的票房。據調查,④除了美國和印度,許多全球主要電影產業國的國內票房中本土電影所占份額并不是很多,從2005年至2009年,國內市場本土電影票房份額平均數比較高的幾個國家有中國、韓國、日本和法國,分別是56%、50%、52%和40%,英國、意大利、俄羅斯和德國都在25%左右,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的本土電影票房均沒有超過5%。意大利、德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電影產業年報表明,美國電影在這些國家票房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從以上數據中可以分析得知,在全球主要電影產業國家中,電影票房明顯受到了國際潮流的影響,來自美國好萊塢和其他電影大國的電影在這些國家中賺取了相當部分票房收入。這不僅說明在電影票房中出現一些國際“寡頭”,而且這樣的情況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不見為怪。這是世界電影發展的一種現象,即以美國好萊塢為代表的勢力,成為了國際電影票房的重要力量。這也進一步說明在電影的經濟影響或者說經濟貢獻中,海外傳播的部分,也即跨文化傳播的部分,要形成重要的經濟貢獻。這樣的經濟現象突出表現在好萊塢的“一股獨大”中。好萊塢是全球重要的電影產業基地,也是全球電影產業的中心。2006年,美國電影占據全球市場92.3%的市場份額,歐洲電影僅占5.6%,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片市場份額始終徘徊在2%左右。
美國電影已經在全世界150多個國家放映。巨大的利潤被好萊塢電影賺走。20世紀末,好萊塢電影發生大規模“離岸生產”,加拿大成為產業轉移首選地。僅在1998年,產業轉移就達17億美元,2000年在加拿大38億美元的文化產品出口中,83%來自好萊塢的國際訂單。⑥從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來看,其主要表現是電視劇的海外播映,即通過引進的方式,引進別國的電視劇節目,在本國的電視臺中播放。目前,全球的電視劇海外播映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例如,近幾年,韓劇成為世界各地風靡的一股潮流,看韓劇成為很多國家年輕人娛樂的一種方式,韓劇把中國、日本為重點的東亞地區作為登陸世界的臺階,利用海外市場獲得了大量的利潤。據韓國文化觀光部統計,韓國電視節目出口額2001年為1235.6萬美元,其中韓劇出口約790萬美元;2003電視節目出口額達4300萬美元,韓劇就占86%(約3698萬美元)。⑦韓劇成為韓國電視最大的輸出品。而中國的電視劇也在跨文化傳播中取得較好的經濟收益,像《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紅樓夢》等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劇都成功進軍日本和東南亞市場;其中古裝劇《越王勾踐》在日本一集賣到4萬美元,能算國產劇在海外市場賣到一線價格了。⑧總而言之,影視劇的海外傳播為影視劇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入,也成為文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現有情況來看,影視劇將跨文化傳播的市場作為重要市場或主打市場,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現象,影視劇通過海外傳播和跨文化傳播獲得市場回報,已經成為影視劇傳播過程中的題中應有之意。
三、影視劇跨文化傳播的文化影響
影視作品是在一定的國家、地區特定的文化環境中創作出來的,帶有深深的文化烙印,它是一種具象的文化符號,又承載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影視作品的創作,總是處于一個民族特定的文化語境之中,無論是演員,還是制作職員,都無法逃脫這一語境的影響。正如英國作家埃立斯所說的那樣,“電視是國家和民族的私生活”。⑨因此,影視劇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展現。所以,影視劇的文化影響是影視劇的根本特點之一。在影視劇的跨文化傳播之中,因為要在別的文化區域或文化環境中,傳播本民族的文化產品,就必然面臨文化認同的問題,因此,影視劇能否在跨文化的環境中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看能否贏得傳播目的地觀眾的文化認同。美國文化自20世紀以來成為世界文化的風向標,而美國價值觀中所崇尚的英雄主義、個人主義,也成為影響全世界年輕人的一種價值取向。因此,美國影視劇作為美國文化的反映,自然而然的承擔了美國文化代表者的角色。因為美國文化在20世紀中是受歡迎的,因而,美國影視劇在20世紀中,也就同樣是受歡迎的,同時,它又為美國文化、美國價值觀進一步發生影響發揮作用。美國影視劇和美利堅文化,二者互為因果。著名導演唐季禮說,“應該學習美國電影里面的愛國主義、民族意識,其實這才是美國電影的主流意識”、“‘軟實力’必須要有正確的導向,我們才能成功,所以選材時應該學習好萊塢電影里的正確導向,絕大部分好萊塢電影都是‘主旋律’的。”
可以看到,一部影視作品要在跨文化傳播上贏得成功,就必須遵循跨文化傳播的有關規律。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一些國際上的“票房大片”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獲得成功,在海外市場中贏得受眾關注。例如十多年前出品的《泰坦尼克號》,它至今仍在世界的電影票房排行榜上位居前列。《泰坦尼克號》的成功不僅因為真實的泰坦尼克號曾經是人類歷史上的難以抹去的傷痛———具有話題的國際性;也不僅因為導演在演繹這艘巨大的“永不沉沒的輪船”時用了巨大的攝影棚,恢宏的場面,花了幾年時間搭建的實物———擁有令全球觀眾矚目的畫面和“多媒體”感官;還因為通過泰坦尼克號的情節,展現了男女主人公凄美純真而又動人的愛情故事———人類社會共同的“主旋律”。所有這些因素,使《泰坦尼克號》在海外傳播的過程中,面臨較少的“文化折扣”,也就使這部影片在美國票房之外的海外市場取得巨大的成功。票房的成功首先應該歸功于文化的成功,應該是一個不變的規律。還有很多的影視劇作品具有這樣的特征。以普遍樹立美國人勇敢、自尊、愛國、積極、忠誠形象的若干好萊塢大片;以人類共同關注的探險、懸疑、驚險的諜戰、偵破系列為特征的英國《007》系列影片;以勵志、向上、善良為主要訴求的韓國《大長今》;同樣以青春、成長、奮斗為話題的拉美長劇《丑女貝蒂》,這些在海外甚至全世界贏得廣泛贊譽的影視劇作品,無不首先是在文化上成功的作品,其倡導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導向,成功地將一國價值觀中的優秀部分予以放大,進而引起海外觀眾的文化共鳴,使影片產生巨大的文化影響。
四、影視劇跨文化傳播的發展趨勢
影視劇走出國門,在海外市場吸引觀眾、傳播文化、贏得收入,成為不少影視劇的職能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影視劇跨文化傳播勢頭還有擴大之勢。總體看來,全球影視劇跨文化傳播具有以下一些趨勢。
趨勢一,影視劇的跨文化傳播規模將逐漸擴大。隨著各國影視劇產量的擴大,影視劇跨文化傳播的規模也相應隨之擴大,影視劇的跨國交易,成為影視劇收入的重要來源,也為影視劇擴大文化影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國際電影節搭建出巨大的世界電影交易平臺,據統計,2003年,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交易額達到了5億歐元;2004年,參加電影節的影片達到1325部,來自世界85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有來自89個國家和地區的4471部完成或正在制作的電影參加市場交易;2007年,有4000部電影在交易市場銷售,創造了約10億美元的交易額。輯訛輥可以看到,國際影視劇交易市場中,影視劇交易情況呈逐年上漲趨勢,這說明,在影視劇的跨文化交易和跨文化傳播過程中,規模逐漸擴大,這也與各國影視劇制作生產能力相匹配。
趨勢二,在全球影視劇跨文化傳播中,重要輸出國的地位依然沒有改變。在全球影視劇的跨文化傳播中,有一些國家的影視作品長期在全球影視劇跨文化傳播中占據重要位置,這樣的情況不僅沒有改變,反而呈現加劇之勢,“以太效應”部分顯現在影視劇跨文化傳播中。如在國際電影市場上,好萊塢長期占據著統治地位。到2004年,美國電影在美國以外的國際市場的增長速度達到47%,全球看好萊塢電影的人次達到96億人次,遠遠超過美國本土人口。輰訛輥可以看到,美國電影在全球電影市場中的“霸主地位”一直沒有撼動,而這樣的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大有加劇之勢。
趨勢三,全球多數國家的影視劇跨文化傳播表現趨于活躍。除去在影視劇跨文化傳播中出現好萊塢的“一股獨大”,在全球很多國家,都出現了影視劇跨文化傳播日趨活躍的景象,可以說,在影視劇跨文化傳播領域,“百花齊放”的格局正在逐漸形成。在歐洲,老牌的法國、英國等影視傳播發達的國家不僅有早期的成就,例如《佐羅》、《暗度陳倉》等影視劇在20世紀后期在全球引起收視熱潮,而在21世紀到來后,法國電影、英國影視劇都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法國電影《颶風營救》甚至在美國電影票房中獲得周冠軍。在亞洲,以日韓劇為代表的新勢力風靡全球。韓劇以《大長今》、《藍色生死戀》等為代表,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一股韓流。而日本動漫成為一種重要的“軟實力”,影響著全球青少年和成年人,日本動漫也成為能夠在一種類型片中抗衡好萊塢的重要力量。在印度,寶萊塢的影片制作已經在全球占領一定的位置,與此同時,印度電視劇也在全球擴張,由于價格便宜,在很多地方甚至對于日韓劇形成競爭。在拉美,巴西電視劇《女奴》曾感動了100多個國家的觀眾,而到2007年,巴西導演還重新翻拍了這部作品;哥倫比亞出品的《丑女貝蒂》也在全世界很多國家播放。可以看到,從前較為集中的影視劇出口,現在正擴散到越來越多的國家,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影視劇跨文化傳播的行列。
趨勢四,世界最不發達地區的影視劇正邁開走向世界的步伐。非洲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地區,因為經濟、文化等原因,這里的影視業也不發達,但是,近年來,非洲的影視劇也在走向世界。2006年,南非導演加文•胡德執導、本土明星出演的《黑幫暴徒》拿下第78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同年,非洲有了自己的“奧斯卡”———非洲電影金像獎。主辦方希望金像獎成為連接非洲電影與全球電影業的橋梁。非洲電影業“大本營”尼日利亞被稱為“瑙萊塢”,而在加納、肯尼亞、烏干達等地,電影業也風生水起。總體來看,全球影視劇跨文化傳播正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可以預見,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全球影視劇跨文化傳播,還將面臨良好的機遇和發展前景。
本文作者:謝征單位:湖南理工學院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