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蕹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水蕹菜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有特定的要求。水蕹菜有子蕹和藤蕹兩個類型。子蕹生育期可劃分為幼苗期、莖葉生長期、開花結果期;藤蕹生育期可劃分為萌芽期、莖葉生長期、種莖越冬期。高產優質栽培要抓好繁殖與大田管理。
關鍵詞:水蕹菜;栽培;高產優質;浮盤栽植
水蕹菜又名空心菜、竹葉菜、藤菜等,在我國南方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水蕹菜耐熱,需水量大,適應性強,產量高,栽培技術簡單,病蟲害少,生長期長,生產成本低,尤其適宜在南方炎熱多雨地區生長。水蕹菜以其嫩梢和嫩葉供食用,屬水生綠葉蔬菜,每100g食用部分含蛋白質23g、糖類39g、脂肪03g,并含有多種維生素,其營養價值與莧菜、芹菜等相近。水蕹菜可利用低洼水田種植和河湖、池塘水面浮植,且在夏季高溫期間上市,是我國南方夏秋生產的重要綠葉蔬菜和堵缺補淡蔬菜。
1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1溫度
水蕹菜喜溫,較耐高溫,不耐寒。種子和種莖萌發溫度為25℃,10℃時則停止生長,頂芽、腋芽開始休眠,5℃以下霜凍死亡。
1.2水分
水蕹菜生長期間需要大量水分,要求采用無污染水源。
1.3土壤
水蕹菜比較耐肥和耐瘠薄,但富含有機質的壤土、黏壤土有利其生長。土壤pH值以55~65為佳。
1.4光照
水蕹菜生長需要較強的光照,強光有利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光照不足,不定芽萌發減少,產量降低。水蕹菜為短日照植物,在長日照條件下營養生長旺盛,在短日照條件下有利于開花結實。
2種類與品種
水蕹菜依其結子與否,分為子蕹和藤蕹兩類。子蕹既可用種子繁殖,也可無性繁殖,而藤蕹只能無性繁殖。
2.1子蕹耐旱力較藤蕹強,一般栽于旱地,也可水生。有白花種、紫花種、吉安大葉蕹菜等類型。
2.2藤蕹用莖蔓繁殖,一般很少開花,很難結子。質地柔嫩,品質極佳,生長期長,產量高。比子蕹耐寒,怕干旱,對水肥要求較高,既可在水塘、水溝、水田中種植,也可旱栽[1,2]。
3生育期的劃分
水蕹菜因其繁殖方式不同,其生長發育過程亦有所區別,長江中下游地區水蕹菜栽培的生育期劃分為:
3.1子蕹(1)幼苗期。一般在3月中旬~4月上旬。此時外界旬均氣溫為9~13℃,不適宜水蕹菜生長。為提早上市,延長供應期,多采用大棚等保護設施育苗。種子在適宜溫度和水分等條件下發芽,子葉展開至主莖分枝,水蕹菜從利用種子養分至依靠子葉、真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2)莖葉生長期。一般在4月中旬~10月下旬。此時旬均氣溫為15~29℃,水蕹菜開始從緩慢生長轉為莖葉旺盛生長,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生產上應加強肥水管理,以獲得較高的產量。(3)開花結果期。一般在9月上旬~10月下旬。此時旬均氣溫由25℃逐步降至15℃,光照轉入短日照,從葉腋間抽生花蕾,開花、結果。
3.2藤蕹
(1)萌芽期。一般在3月中旬~4月上旬。此時外界氣溫低,不適宜水蕹菜生長,生產上亦要采用大棚等保護設施進行莖蔓扦插繁殖,形成新株移栽。(2)莖葉生長期。一般在4月中旬~10月下旬。同子蕹一樣,此期亦是產量形成時期,生產上要加強肥水管理。(3)種莖越冬期。一般在11月上旬~3月上旬。此時旬均氣溫由15℃開始下降,露地植株生長逐漸停止,至5℃因霜凍而死亡。生產上應提前將植株連根挖起,窖藏或栽于大棚等保護設施內,加強管理,防止凍害[3,4]。
4繁殖方法
4.1有性繁殖
對能正常開花結果的品種可采用有性繁殖,即采用苗床播種育苗的方法。(1)播期。當氣溫達15℃時即可進行露地繁殖,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在4月份。為了提早上市,一般采用保護地育苗,即地膜加小棚的方法,可提前20~30d播種。(2)做苗床。選擇背風向陽的田塊作為苗床,以沙質壤土為宜。苗床先深翻,施腐熟糞肥22500~30000kg/hm2。耙碎整平,做成東西向、寬13m的苗床。(3)播種。按南北向淺溝條播,播種行距6~8cm,播種量300kg/hm2,播后蓋一薄層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4)蓋膜扣棚。播后用噴壺澆足水,然后蓋上地膜。再在苗床上搭小棚,保溫育苗。(5)苗期管理。播種后約1周開始出苗,出苗后及時除去地膜,晴天氣溫在30℃以上時要通風,并適當澆水,保持床溫20~30℃,土壤濕潤。當苗高達12cm以上,即可起苗定植水田,苗期約1個月。
4.2無性繁殖
大多數水蕹菜不能正常開花,不能進行有性繁殖,只能以莖蔓進行無性繁殖,即母莖育苗繁殖。(1)選擇母莖。早春從越冬貯藏的老莖中選擇色綠、節間較短、腋芽飽滿、鮮健的老蔓作為母莖用作繁殖材料。(2)育苗。苗床的選擇和準備與有性繁殖類似,苗床與母莖排列走向類似于有性繁殖。將母莖按行距3~5cm平均排列于苗床上,上覆2~3cm厚細土,以蓋沒母莖為度。(3)苗床管理。蓋膜、搭小棚與有性繁殖類似,苗床溫、濕度管理也與有性繁殖類似,播后約1周,母莖各節腋芽開始萌發生長,4~5周后,當苗高達25cm以上,節下生有須根,分節成苗,即可剪取20cm以上的苗作為種苗,定植水田[5,6]。
5大田管理
5.1有土栽培
(1)耕翻整地。耕后上水,整碎拉平,用餅肥1500kg/hm2或復合肥750kg/hm2作基肥。施后再耘耥一次,使土肥融和。因水蕹菜生長量大,且以莖葉為產品,在生長旺盛期要減少追肥次數,因此基肥一定要施足。(2)適時移栽。在長江流域,露地育成的秧苗于5月底栽插到大田。(3)栽插。將剪取的秧苗栽插于田里,行株距為30cm×30cm,栽插深度2~3cm。如果田面太爛,浮泥層較厚,可以增加栽插深度,以防浮起或塌泥。栽插后,保持淺水層,以利提高水溫,促進長根活棵。(4)大田管理。栽插到大田后的水蕹菜,田間可保持淺水層。在扎根后可以輕擱田一次,以促進根系生長,為進入旺盛生長期打好基礎。水蕹菜莖葉柔嫩,匍匐生長,水質過肥易造成莖葉腐爛,生產上應注意施足基肥,生長期盡量不再追肥。主要蟲害有斜紋夜蛾、卷葉螟等,主要病害有白銹病等。斜紋夜蛾、卷葉螟都以幼蟲啃食葉片,夏、秋季危害比較嚴重。白銹病的主要癥狀是在葉片上形成白色銹斑,不能食用,嚴重時造成植株死亡。可采用農業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進行防治,必要時也可采用化學防治方法,選用對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提倡使用生物農藥,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并嚴格執行農藥施用安全間隔期。生長期還應注意拔除雜草。(5)采收。水蕹菜定植后20~30d即可采收,以后一般間隔10~15d采收1次,夏秋高溫季節7~10d采收1次,其后采收間隔期逐漸延長。一般嫩莖長到25~30cm時采摘,基部留2~3節,使腋芽再次萌發生長。至10月下旬低溫霜凍時采收結束,一般產量90000~105000kg/hm2。
5.2水面浮栽
(1)選擇水面。選擇水位比較穩定、水質較肥的池塘或湖面栽培。(2)固定植株。浮水栽培,植株的根系不能深入河底土中,無法自然固定,需采用人工方法加以固定,防止被水浪沖散或漂移,一般將種苗編插在辮形的藤篾或粗草繩上,加以固定,藤篾或草繩長10~15m,兩端扎成圓圈,套于塘邊或塘中木樁上,使其隨水的漲落而浮動。(3)栽種。種苗編插間距13~17cm,并采用左右交替排列,以平衡兩邊的重量和保證栽植密度均勻。為便于管理和采收,采用寬窄行相間栽植,一般寬行距1~15m,窄行距05m左右。對于小水面,也可采用浮盤栽植,浮盤穴內放入基質,將水蕹菜苗栽于穴內,將浮盤彼此連接,并將其整體固定。
參考文獻:
[1]袁祖華,陳娟,汪瑞華,等水生蔬菜和特種蔬菜栽培技術[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2138-144
[2]黃于明,周權沈,炳華中國名特優蔬菜及其栽培[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206-210
[3]全國農技推廣總站水生蔬菜生產200問[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110-117
[4]單懷遠水生蔬菜高效栽培技術[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25-131
[5]張和義新編水生蔬菜栽培和加工[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3110-116
[6]趙有為,曹碚生水生蔬菜[M]重慶: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90103-109.
作者:張友平;張運勝 單位:安鄉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