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大學生網絡成癮影響因素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
摘要:目的探討某高校大學生網絡成癮的主要影響因素,為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據。方法選取某高校在校本科生為調查對象,將該高校在校本科生按不同年級分層,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整群抽樣,采用網絡使用基本情況調查問卷、Young網絡成癮量表進行問卷調查。采用EXCEL2003和SPSS19.0軟件對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共回收有效問卷287份,其中有88名學生被診斷為網絡成癮,網癮發生率為30.66%,其中輕度、中度、重度網絡成癮的比例分別為25.44%、4.87%、0.35%;年級、專業興趣、學習成績、課外活動、上網地點與目的、網齡與每周上網時間、父母關心與網絡成癮有關聯。結論該校大學生網絡成癮發生率高于其他學校,應結合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減少網絡成癮給學生帶來的巨大危害。
關鍵詞:網絡成癮;大學生;影響因素;干預措施
“網絡成癮”又稱“互聯網成癮綜合征”,臨床上也稱“病理性網絡使用”。具有網絡成癮傾向的大學生容易沉溺于網絡無法自拔,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刻,任何方面的負面影響都將對其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害,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學生網絡成癮的主要影響因素,并探索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減少網絡成癮對大學生的危害。
1資料與方法
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某高校公共衛生學院、管理學院、人文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在校一至三年級本科生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87分,有效率95.67%,被調查對象中,男生98人,女生189人,平均年齡(20±1)歲,大一44人,大二114人,大三129人。采用流行病學現況調查方法。參考相關文獻自制一般情況及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調查問卷,同時采用國際公認的Young網絡成癮量表進行診斷,利用課余時間,以班級為單位在教室匿名填寫問卷,并當場收回。調查開始前由調查人員向調查對象宣傳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及填寫要求。利用EXCEL2003和SPSS19.0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χ2檢驗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對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網絡成癮影響因素
性別差異可能是影響網絡成癮的一個因素,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男生網絡成癮率比女生高9.22%,但經χ2檢驗,P>0.05,不同性別網癮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性別差異對網絡成癮的影響有限。大二年級網絡成癮的學生最多,成癮率為40.35%,其次分別是大一和大三,成癮率分別為29.55%和22.48%,不同年級的網絡成癮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網絡成癮率為28.66%,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網絡成癮率為38.89%,學習成績很差的學生網絡成癮率為55.56%,呈遞增趨勢。認為父母關心很好的179名學生中有37名網絡成癮,占比20.67%,而認為父母關心很差的4名學生中全為網絡成癮者,占比100%,提示父母的關心與否影響子女是否發生網絡成癮,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網癮學生中人際關系一般、較差、很差的學生數量分別為45人、4人和2人,占比分別為34.35%、36.36%和100%,呈遞增趨勢,其中人際關系很差的2名學生都被診斷為網絡成癮,成癮率為100%。但是統計結果表明網絡成癮與人際關系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可以認為人際關系不是影響網絡成癮的一個主要因素。在被調查的學生中,上網率達100%,表明網絡在高校的普及非常高。大部分學生的網齡集中在3~5年和6~7年兩個區間之中,網齡為1~2年的36名學生中有5名學生有網癮,占比13.89%,成癮學生的網齡大部分在6年以上,且網齡越長,成癮的比例越大,網齡與網癮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學生的上網地點主要在宿舍和網吧。選擇去網吧上網的學生有54人,其中網癮學生有42人,占比77.78%,可以推斷網癮大學生更傾向于選擇網吧上網,而未成癮大學生則大多數選擇在宿舍上網,上網地點與網絡成癮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視聽、玩游戲和了解新聞。不同上網目的的網絡成癮率不同,成癮學生主要的上網目的是視聽和玩游戲,其次是了解新聞。網癮學生與非網癮學生的上網目的不同,二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每周上網時間小于5h、5~10h、11~15h和大于16h的學生中,依次有6、14、20、48人被診斷為網絡成癮,每周上網時間越長,網絡成癮發生率越高,兩者呈正相關,經χ2檢驗,兩者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經常參加課外活動的61名學生中只有2人被診斷為網絡成癮,占比3.28%,而沒有參加課外活動的19名學生中有18人網絡成癮,占比高達94.74%。參加課外活動與否與學生是否網絡成癮顯著相關(P<0.01)。對所學專業有很大興趣的54名學生中,有8名學生網絡成癮,占比14.81%。而對所學專業根本沒有興趣的17名學生中,有15名學生網絡成癮,占比88.24%,可以發現對本專業沒有興趣的學生更容易出現網絡成癮,學生網絡成癮的程度與專業興趣的大小呈負相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大學生網癮多因素分析
根據單因素分析的結果,將可能的相關因素:年級、學習成績、父母關心、網齡、地點、上網目的、時間、參與活動、專業興趣等9個變量引入方程,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年級、學習成績、地點、上網目的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本次調查發現,網癮大學生主要的上網目的是玩游戲,而絕大部分非網癮學生的上網目的是看視頻和聽音樂;網癮學生喜歡在網吧上網,而非網癮學生的主要上網地點為宿舍和學校,兩者具有統計學意義。本次調查發現大二年級的網絡成癮率最高,其次為大一和大三,與國內研究結果不同,原因可能是樣本及樣本量不同。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剛結束高中緊張的生活和脫離父母的監管,以及對自身的約束力不夠,更加容易沉溺于網絡而引起網絡成癮。性別方面:國內研究表明,隨著網絡的高度普及,網絡使用的性別差異有逐漸縮小的趨勢,網絡的社會化使得性別差異不再對網絡產生影響。研究發現,男女網絡使用率達100%,提示計算機在高校的普及非常高。本次調查顯示男生網絡成癮率高于女生,但沒有統計學意義。提示性別差異不是影響網絡成癮的主要因素,與前述研究結果相符。宋珺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教養方式合理、父母對子女關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容易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不容易發生網絡成癮,反之則不然。本次調查表明,父母關心程度影響學生網絡成癮與否,且差異具有顯著性,與其結果一致。
網絡成癮者每周上網時間超過22h,上網時間越長,網絡成癮發生率越高,呈正相關。本次結果結果顯示網齡越長的學生更容易發生網絡成癮,與湯舒俊的研究結果一致。研究顯示專業興趣是影響網絡成癮的一個因素,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的學生更具有網癮的傾向。學習成績對網絡成癮有影響,學習成績越差的學生患網癮的比例越大。網絡成癮者因迷戀網絡而導致學習成績差,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更容易發生網絡成癮,如此形成惡性循環。研究發現經常參與課外活動的學生患網癮的比例很小,而極少或不參加課外活動的學生網絡成癮率則很高,提示多參加課外活動有益于減少網絡成癮。而本次研究發現人際關系很差的學生網癮率達到100%,但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原因是調查對象不同及樣本量較小。影響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因此,改善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現狀是一個難點,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本人加強溝通與合作,共同為預防大學生網絡成癮出力。
參考文獻:
[1]陳秋珠.大學生互聯網使用及網絡成癮狀況調查研究[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6(4):94-95.
[2]宋珺,楊鳳池.北京市大學生與中學生網絡成癮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7):560-561.
[3]丁靜.大學生網絡成癮行為調查及干預研究[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4):91-92.
[4]湯舒俊,鄧穩根.大學生網絡成癮影響因素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3(3):90-91.
[5]孫耀勝,馮曉卡.論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危害、原因及干預[J].學理論,2009(26):144-145.
[6]何敏媚,趙靜,郭冬梅,等.大學生網絡成癮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9(2):148-150.
[7]陳軍,樊嘉祿.大學生網絡成癮現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8,43(3):352-353.
[8]周郁秋,曹建琴,王鑫龍,等.大學生網絡成癮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31):3528-3529.
作者:郝峰;鄭鍇;李艷 單位:吉林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