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小學美術教材中課程類型多種多樣,有的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顯而易見,有的則并不明顯。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
關鍵詞:
美術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通過學習美術,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以及美術的實踐能力,達到能用美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人格。”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完善學生人格呢?
1把握學科特點,滲透心理教育
小學美術教材中課程類型多種多樣,有的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顯而易見,有的則并不明顯。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例如,在一年級上冊《我的太陽》一課中,通過一系列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樹立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健康心理;在《手拉手好朋友》一課中,除了可以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還可以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團結友愛、和諧互助的心理教育。
2放飛情感,樹立信心
每個人都喜歡受人稱贊和鼓勵,渴望獲得成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激勵顯得更加需要和重要。因此,教師在組織美術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多激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在美術繪畫活動中,經常發現有些學生落筆不夠大膽,很拘束;有些學生在活動時,往往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從何下筆;有些學生則非常緊張,還沒有動手畫畫就說:“老師,我不會畫,請你幫幫我吧。”其實像以上這些小學生,他們不是不會繪畫,而是他們在作畫之前存在一定的疑慮,不敢落筆。長期以往,這些小朋友,往往會導致自信心缺乏,不能形成健康心理。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應通過仔細觀察,了解學生的作畫水平,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繪畫能力,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可運用激勵、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創造信心。
3賞識孩子,提高學生心理水平
評價是美術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科學的評價會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否者,會打擊和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書要把握好評價的環節,改變評價方式與內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3.1根據學生個性實施評價。評價本是一種非常客觀的評定行為,有一定的標準且要求公正合理。評價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和保證。因此,評價要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內容和方式可以不拘一格。作為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首先要尊重孩子。評價兒童畫并不是一個死的標準,每個學生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他的畫也就有與眾不同的特點,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說的清,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美術作品時要尊重學生、善于發現學生作品中的精華所在,表現出接納、贊許的態度,只有這樣才可能和學生溝通。童心是稚嫩脆弱的,所以要及時肯定學生作品的閃光點,肯定他們的創造,理解學生作品的內涵,從小學生的角度去評價作品,不能以“像不像,對不對,好不好”作為評價標準,不能說:“你怎么畫得這么難看,怎么搞的,教你這樣畫就是不聽。”即使學生畫得不是很符合教師的要求,但這是學生思想意愿的自然表現,是他們眼中的世界,教師不應阻礙他們的思維表現,要賞識孩子的作品,多鼓勵,多肯定,多認同,不能說有損幼兒自尊心的話。
3.2積極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成為主動型的評價者。引導學生積極地發現同伴值得學習的地方,他們也能成為主動型的評價者。在以往的教學中就出現有的孩子評價時帶著一定利己心理,希望由于自己說別人好,這個人也能說自己好。有的孩子純粹出于“朋友義氣”,因為某人是自己的好友,就說他好。也有些心高氣傲的孩子不大愿意去看別人的作品,甚至故意恥笑人家。針對這些情況,我首先鼓勵他們真誠地、實事求是地評價,并教給一些評價的方法,如需要請孩子說明作品的優點、特點、喜歡的理由。要知道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使學生多向交流,進行互相評價、互相學習、模仿共同體驗和提高心理素質。美術學習具有重個人感悟和情感體驗的特點。在美術教學中,面對相同學習內容和學習步驟,學生的作品表現是千差萬別的。生活體驗的不同,情感活動的樣式各異,而且掌握美術技法的水品也不一樣。因此,美術學習極具個性化。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我評價,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特的主觀感受和獨特見解。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力。心理健康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無處不在,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和美術教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關鍵是教師要做有心人,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真誠地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從而完善學生的人格。
作者:蘇靖 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泗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