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動漫設計中傳統茶文化元素的融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
摘要:本文擬從我國的傳統茶文化自身出發,了解茶文化的內容和發展過程,以及蘊含的深刻內涵,探索其和現代動漫設計的結合能夠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并有效幫助開拓動漫設計的素材應用,將其蘊含的美感傳達給觀眾,從而得以引起觀眾對傳統文化的共鳴,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這也是現代科技和傳統文化的又一次在全新領域內的結合,對我國傳統茶文化的傳播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傳統茶文化;動漫設計;元素應用;文化融合;文化產業
茶文化是現代人生活中常見的元素之一,它更能引起觀眾對作品的感悟,從而理解作者在動漫創作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而最近我國的動漫創作開始擺脫以往一味學習其他國家的形式,有了自己的韻味,這正是得益于我國本土的傳統文化的加入,因此,相信茶文化和動漫設計相結合,能夠讓我國動漫發展的更為完善,從而達到和世界接軌的目的。
1傳統茶文化的發展歷史以及其蘊含的內涵分析
我國是一個茶葉大國,我國的茶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地大物博,茶葉分布廣泛,種類繁多,由于各地氣候,差異,風俗習慣不同,所以對茶葉的喜好也有很大的差異。當然,傳統茶文化的發展歷史,實際上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具體發展歷史,通過對傳統茶文化體系中所具備的價值內涵進行分析,其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傳承這一文化體系,從而實現茶文化傳承的理想效果。
1.1傳統茶文化包含的內容分析
我國傳統的茶文化包含從茶葉的種植開始,經過茶葉的炮制和茶葉的沖泡著一系列過程以及這些過程中衍生出的采茶音樂、茶舞和豐富的人文精神,同時,我國的茶文化又經過和儒家“仁愛”的思想,道家“自然”的思想以及佛教順其自然的思想等等相結合,經過漫長的演變,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傳統茶文化,即以靜、和、雅為代表,以古詩詞為載體,傳播出“和”的精神,此外,由茶文化衍生出的紫砂壺、竹杯等等元素,也都是我國傳統茶文化的代表。通過對傳統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進行分析,我們能夠從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理念的價值效果,更重要的是其實際上也是對整個文化體系的有效傳承與融入。
1.2傳統茶文化的發展歷史概況
中國是最早發現茶并且飲用茶的國家,茶文化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的炎黃時期,相傳是從黃帝為了讓百姓免受疾病的痛苦,親自嘗試各種草藥,他嘗到茶時,發現茶的味道非常清新,品嘗過后口有余香,因此推開了我國茶文化發展的大門。隨后,我國茶文化在唐宋時期達到發展的頂峰,主要的原因在于當時領導者對茶文化的推崇,上至達官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以閑暇時品嘗一壺好茶為榮,再加上這兩個時期我國文學發展迅速,大量有關于茶的作品被創作出來,最為著名的當屬茶圣陸羽創作出的《茶經》,即使到了現在,人們對其中的內容依然十分推崇。我國的茶文化還隨著歷朝歷代的商人傳播到世界各地,隨后又和其本土文化相融合產生出新的茶文化。到了現代,快時尚和傳統茶文化相遇,發生了奇妙的變化,又形成一系列新的適應于現代生活方式的新的茶文化。
1.3我國傳統茶文化的豐富內涵分析
在我國傳統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文人對于茶文化內涵的豐富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一首“待到春風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流傳千古,李白、杜甫等都有關于贊頌茶的詩句,同時,文人之間常常“以茶會友”,賦予茶一種友好、和平的親切韻味,茶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又和不同的民族文化相結合,可以說,我國的茶文化就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熔爐,包含著各種文化的精華部分,在它向外傳播過程中,不斷的影響著其他文化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指導作用。在整個傳統茶文化體系內,其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傳統文化體系的最佳效果。
2動漫設計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分析
隨著當前我們對文化傳承的價值作用認知日益成熟,如今動漫設計作為整個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元素內容,想要實現對動漫設計活動開展價值的全面認知,就必須認識到整個動漫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尤其是需要認識到隨著文化發展日益繁榮,如今動漫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不足及差距日益明顯,因此,通過選擇合適的文化元素,創新動漫設計活動,就成為該活動開展的核心要求。
2.1我國動漫設計發展的狀況
目前,我國的動漫設計屬于新興的產業,但是發展較為迅速,主要針對的人群還是青少年,內容多為帶有中國特色的人物設計和故事情節,早先發展開始階段的《大鬧天宮》在當時世界技術領域都屬于頂尖的范圍,隨后的發展的規模和發展的進程都不如西方國家,雖然行業內人才大量涌入,但是作品的思維模式較為局限,同時,有大量的國外的動漫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本土的動漫產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政府大力鼓勵動漫產業的發展,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內都能看到動漫的身影,它的質量和數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說,當前我國動漫設計活動開展有著龐大而成熟的市場,但是整體設計水平不高,缺乏系統化的設計理念內涵。
2.2我國動漫設計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雖然能夠看到我國動漫產業在不斷進行自身的完善,但是其發展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對國外動漫思維的依賴,相較日本或者西方國家動漫作品能夠完整刻畫立體的人物思維以及完整的利用作品傳達正確的思想來講,中國的動漫顯得較為幼稚,如同襁褓中的嬰兒一般,“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作品傳達出的思想有一定的缺陷,同時,我國動漫市場占有的份額低,品牌的競爭力也不強,這些問題都是阻礙我國動漫在世界文化進程中發展的主要原因,此外,還存在我國動漫產業的產業鏈發展不完善,品牌缺乏發展力等等諸多問題。當然,不難看出整個動漫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其文化理念相對缺失,大大影響了整個動漫設計活動的水平與質量。
2.3成功引入傳統文化元素的動漫設計舉例分析
目前我國的動漫產業中能夠成功引進傳統文化的作品較少,其中的代表作當屬“神廚小福貴”,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飲食文化加入到動漫作品中,展現出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到它的魅力。此外,《哪吒鬧海》則是以中國神話為背景,運用大量中國特有元素,包括人物設計、舞臺布景等各個方面來進行創作。同時,在國際舞臺上,迪士尼公司拍的《花木蘭》也是依照中國故事為原型進行一系列的創作,吸引了無數投資者的目光。
3結合傳統茶文化內涵完善動漫設計的發展
實際上對于整個茶葉產業經營發展來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經營效果,就必須充分注重將文化內涵融入其中,相對于傳統的茶葉產業經營狀況來看,其主要缺乏的內容元素是文化理念的相對缺失,這不僅限制了整個文化產業的成熟度和完善度,同時也影響了整個茶葉產業發展的鏈條化,就必須將系統化文化內涵全面融入其中,通過價值詮釋和文化理念內涵元素,從而實現整個茶葉產業文化內涵融入的理想效果。
3.1將采茶音樂和動漫音樂相結合
動漫作品感情的表達少不了音樂,中國茶文化中的采茶音樂清淡優雅,能夠帶給人平靜的感覺,因此,如果將采茶音樂和動漫作品相結合起來,對于動漫作品中需要傳達平靜感情的情節來講,這會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同時,中國傳統文化的加入,能夠提供動漫作品打開中國市場的必要條件,吸引更多人的關注,除此之外,采茶音樂中的歌舞和戲曲故事,都能夠作為動漫設計的素材來源,拓寬設計思維,并且采茶音樂內容十分廣泛,方便動漫設計師直接應用。
3.2畫面設計加入傳統茶文化元素
傳統茶文化元素可以加入動漫設計的畫面設計中,例如茶的插畫,剪影等等,用來豐富設計的立體感,或者通過刻畫茶元素的細節,傳達主人公的內心思想。對于動漫設計來講,畫面的豐富性和元素多樣性是十分重要的,傳統茶文化元素的加入恰恰能夠滿足這一需求。傳統茶文化理念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與關鍵,系統化融入這一文化元素,不僅能夠有效有效傳承傳統茶文化,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其不僅豐富了動漫設計活動的內涵元素,同時更是充分滿足消費者自身的理念需要。
3.3動漫設計融入茶文化元素的可能性分析
現代社會中的動漫設計要求越來越高,它不僅僅是單純的作者思想的表達,更是一種擁有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的對人物心理思想的刻畫,同時要通過絢麗變化的圖像傳達出民族內涵和人文精神,因此,這就要求現代科技需要和傳統文化能夠進行完美的對接,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歷史底蘊最為悠久的文化之一,它擁有豐富的內涵和多彩的人文積淀,是良好的民族文化素材,因此,近年來,動漫設計已經不同于以往人們所理解的僅僅是動畫人物的簡單刻畫,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慢慢開始使用不同的文化作為背景,深入挖掘民族元素并應用于動漫創作中,淺顯的情節背后卻蘊含著深刻的民族精神,動漫創作離不開文化的滋養,同時,文化的傳播也需要借助于動漫這個途徑來讓更多人得以了解。
4結語
我國的動漫設計如今正處在如火如荼的發展境界,需要大量的素材和設計思維,因此各種文化相互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我國傳統茶文化中元素非常的豐富,同時能夠代表中國傳統文化,所以,在動漫設計中添加茶元素,是針對于當前我國動漫設計存在的不足提出的解決方案,茶文化以其豐富的內涵感染著動漫設計,對我國的動漫作品打開國際市場是十分必要的,茶文化用它特殊的魅力,能夠吸引無數人的目光,兩者相互結合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互相借鑒,互相發展,最后達到兩者共同進步,從而能夠在世界文化之林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地。
參考文獻
[1]冀文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產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福建茶葉,2013(6):247-249.
[2]王建疆.傳統民族元素在動漫設計中的應用探索[J].實踐(思想理論版),2013(18):179-182.
[3]聶云蔚.論傳統文化元素在動漫設計中的運用[J].思想導刊,2014(5):32-36.
[4]韓天.淺談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以動漫藝術周文創產品設計為例[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4,(19):26-33.
[5]劉勝艷.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茶葉,2015(11):82-86.
作者:侯澤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