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主導下的航空機務士官教育創新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江蘇航空》2017年第2期
摘要:結合對士官學員智能結構、文化基礎、學習愿望及士官教育內在規律的分析,以提高培訓有效性和提升培養質量為目標,強化以特色主導發展的理念,開展了航空機務士官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改革創新研究,提出了特色化教學模式和模塊化雙主線教學方法,在航空裝備構造和原理課教學中進行應用,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士官;職業技術教育;特色;改革
0引言
航空機務士官作為空軍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空軍戰斗力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軍針對航空機務士官開展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屬于軍隊任職教育范疇,采用“2+1”培養模式(院校學習兩年,部隊實習一年),畢業后頒發大專文憑。“2+1”培養模式是在院校和部隊合作的基礎上開展的,兩者具有統一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各自任務的特點進行分工合作,進而使士官完成整個學習任務,其特點是崗位針對性強、職業性質突出,與士官自身的個人實際相適應。然而,從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實踐來看,航空機務士官“2+1”培養模式繼承了傳統學歷教育的做法,運行效益有待提高,培訓質量不容樂觀。士官學員文化基礎弱且參差不齊,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按照傳統的教育觀念展開教學,繼續沿襲軍隊院校生長干部的學歷教育模式,而不注重突出任職教育特色,必然嚴重影響培訓效果。為此,基于以特色主導發展的理念,結合對士官學員智能結構、文化基礎、學習愿望及士官教育內在規律的分析,以提高教學有效性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開展了航空機務士官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色化改革創新研究。
1教育創新的理論支撐和實踐依據
現代“人類行為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類的智能是多元的,大致分為邏輯與數理智能、言語與語言智能、音樂與節奏智能、視覺與空間智能、身體與動覺智能、交流與交往智能和自知與自醒智能等七個方面。個體智能通常表現為一組能力而不是一種能力,不同類型的人群智能集成的側重不同。“多元智能理論”將人的思維優勢與能力特點大致分為三種類型:抽象思維型、形象思維型和介于兩者之間的中間型。通過教育,抽象思維型的個體容易成為學術型人才,形象思維型的個體容易成為技能型人才,而中間型的個體容易成為工程型人才。三類人才沒有智力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結構的不同,在社會活動中具有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抽象思維人才更容易通過邏輯分析建立看上去互不相干的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通過推理找出事物的內在規律;而形象思維人才主要是通過對事物時空順序的觀察,理解事物之間有形的相互聯系。那么,對于士官學員學員來講,絕大多數不擅長邏輯性強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但是,他們觀察力、動手能力強,接收新事物的興趣濃厚,由此看來,他們屬于形象思維型人才。因此,對士官進行教育實踐時,注意因材施教,教學活動安排應能發揮士官形象思維方面的優勢。另外,士官學員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習成績偏差,文化基礎偏低,加上年齡偏大,思維惰性,導致來院校后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明顯不高。這一現象的普遍存在,就要求在對士官學員進行再教育時,不能將理論知識通盤灌輸,必須剪斷知識鏈,所學必所用,在此前提下組織教學。同時,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注重崗位的針對性。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看,要實現士官學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可以有多種途徑。應從任職教育的角度去認識文化基礎的地位和作用,士官教育不能是基礎教育的重復和提高階段,其本身不直接承擔提高學員文化素質的任務。同時,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要拋棄那種認為只有文化基礎提高,教育才上檔次的觀點。
2基于士官教育內在規律的特色化教育模式
為了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下出現的“什么都學了,但什么都沒學會”的情況,結合士官教育的內在規律和本質要求,改變過去所學內容寬泛,基礎性偏強,過于注重大而全的做法,這里提出特色化教育理念和模式,面向崗位任職能力需求和綜合素質提高開展培訓。
2.1優化培訓內容和組織
對培訓內容進行優化調整,編寫特色專題教材,同時調整培訓組織形式,推行特色巡回課。在培訓內容上,應把握三個原則:一是部隊需要的原則,這是士官任職的根本要求;二是學員喜歡的原則,這是士官學習的動力;三是發揮教員特長的原則,這樣才能使教與學發揮最大潛力,教學相適應。選用教材方面,借鑒統編教材有用內容,結合具體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對象,編寫并使用特色專題教材。傳統的統編教材在編排教學內容時,過于注重內容的系統性和整體性,而沒有考慮學員的興趣。按傳統方式培訓,學歷教育成分偏重,學員對所學內容并不認可。這樣的話,既然培訓必須發揮每個教員的特長,而每位教員又都有自己的特長,比如,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實踐經驗、管理理念等等,這些優勢,對于學員來說都很需要,那教員完全可以在某一領域鉆進去,把自己擅長的內容寫進特色專題教材,講授給學員。對于得到充分認可的優秀特色課,可以采取巡回講授的方式將這一理念擴散出去。對教員而言,同一內容,隨著講授次數增多,精彩程度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學員歡迎,教員因此也容易變成某一方面的專家。
2.2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方法
士官學員學習積極性差,這一情況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都有關。受傳統教學方式的舒服,大多數教員在教室里上課,都采用講寫演畫課本理論知識的方式,而針對性的實踐方法、實踐內容、學以致用的技巧實施的少。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方法,就是推行“做中學”,教員通過實裝給學員講原理、講技術,使學員在實踐中學習,而不在學習中實踐。對于形象思維型的士官學員來說,面對實際裝備,能夠大大提高學習效果。
2.3完善成績評定措施
受傳統考核觀念的影響,再加上考核措施的不完善,目前,考試仍然是士官學員鑒定學習效果的主要方式,這是學歷教育采用的方法。對士官任職教育而言,實際意義不大。對士官學員進行再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讓每名學員的任職能力真正有所提高,而不是為了考試而考試。那么,在考核時可以采用“替代成績”的方式來鑒定學員能力,即在士官學員理論成績不佳的現實下,重視其特長方面的考核,發揮學員自己特長的并且反映能力的東西來替代其弱項。可以允許學員自己選擇替代項,只要經過院校和部隊認可即可。另外,上課過程中,學員如果完成教員布置的作業,也可以得到替代成績,這樣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基于課程重構的模塊化雙主線組織形式
3.1重構任職教育課程體系,構建新理念下的任職基礎課程概念
從課程體系劃分的角度來看,學歷教育分“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任職教育分“任職基礎、任職崗位、任職發展”,由此看來,兩者有本質區別。任職教育的教學內容由“系統化”向“模塊化”轉變,所以,課程設置必須進行整合和重組,而拋棄了原有學歷教育課程設置完整性的特點,針對性更強。對于“任職基礎”和“任職崗位”課程的理解,筆者認為:將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進行有效融合,可以構成任職基礎課程;崗位針對性強的實踐類內容,則屬于任職崗位課程。對航空機械專業而言,裝備構造與原理類課程是任職基礎課程的主體。以《發動機構造》課程為例,與其相關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有兩門,即《發動機原理》和《發動機控制》。所有類型的航空發動機,在構造上都是由兩大部分組成,即主要機件和工作系統。這兩部分內容分別需要不同的專業基礎知識。其中,主要機件對應發動機原理理論基礎,工作系統對應發動機控制理論基礎。將構造課與原理課、控制課融合,從而形成一門任職基礎課,以適合士官學員的特點。同樣,對《飛機構造》課程,可以將其與《飛行原理》、《液壓傳動與控制》課程有機統一起來,整合為一門任職基礎課程。
3.2實施模塊化雙主線組織形式,解決任職基礎課程的有效教學問題
模塊化,即將培訓內容分為若干模塊,弱化模塊之間的邏輯順序和系統性,按相對獨立的模塊個體進行培訓;雙主線,一條適用于構造類知識的主線,另一條適用于原理與控制類知識的主線,兩者貫穿于任職基礎課教學中,并行展開,相互依托,有利于提高學員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對機械裝備構造與原理類任職基礎課程,模塊化雙主線教學法的基本環節如下:
①合并構造課與原理課、控制課,融合相關內容,形成初步的課程教材。該項工作可以組織本專業專家進行。教材主編必須同時對構造課、原理課和控制課都非常熟悉,至少承擔過兩期以上的教學任務。
②將培訓內容劃分為若干個模塊。劃分模塊的原則:一是各模塊內容相對獨立;二是各模塊內容要確保學員有學習興趣;三是內容要有一定的復雜程度,適合應用雙主線教學法。對于那些比較簡單的內容,可以由教員引導、學員自學。劃分模塊時不要過分注重各模塊內容的連續性和銜接性,要使每個模塊都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專題,適于開展專題式教學,且一些模塊的先后順序可以調整而不影響培訓效果。
③模塊分組,針對組內模塊開展循環式教學。每組設置2~5個模塊,要確保組內各模塊授課順序可以任意排列。相對應的,同一期學員分為2~5個教學班,并安排相應數量的教員開展教學。教員在各組內分別選擇一個自己擅長的模塊授課,實施專題式教學。這樣,每名教員可以針對自己所負責的模塊循環授課,每個專題講授多遍,講授內容覆蓋面則大大減小。
④對每一模塊開展雙主線教學。所謂雙主線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以注重結構的認知和部附件的學習為前提,兼顧基本原理的學習和控制關系的深入理解。由于教員對每個模塊在所劃分的小組中可以講授多遍,再加之講授內容覆蓋面窄使教員備課時間更充分,從而使所講授的專題研究更深,更能講出自己的特色,有利于教員發揮自己的專長,講深講透,學員接受起來也較為容易。
⑤升華培訓內容,形成特色專題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員完全可以不按照初步編寫的教材備課、講課,這樣更易于講出自己的興趣與成就感。教員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授課情況,撰寫講義,形成若干個“特色課講義”,把這些講義搜集起來,加以整理,經過一定時間積累,就構成了具有任職教育特色的教材。
4結論
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剖析了士官學員接受知識和形成能力的規律,提出了特色化教育理念和模式,并逐步應用于航空機械維修專業士官學員的教學實踐,解決了士官學員學習積極性不高、上課注意力分散,教員授課無成就感、動力不足,以及學員學習效果不明顯、考試走形式等士官教育中的突出問題。針對裝備構造與原理類任職基礎課所提出的模塊化雙主線組織形式,已應用于航空發動機構造和原理課的教學,解決了裝備構造課教學內容枯燥,教員難講,學員難理解的問題,且減少了教員備課工作量,培養了教員的鉆研精神,拓展了學員的任職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備,魯衛東.士官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2]劉建勛.航空機務士官“2+1”大專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匯,2010,7(上旬刊).
[3]趙道文,戴建國,陶盛.構建功能主線教學法提升航空裝備創新教育水平[J].職業技術教育,2002,22..
作者:劉建勛;李明明;陳矛 單位:空軍第一航空學院航空機械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