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巴洛克時期的鍵盤音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600年到1750年是西方音樂發展史上的巴洛克時期,這時期的鍵盤樂器以其獨特的音樂表現力脫穎而出,深受人們的喜愛。鍵盤音樂朝兩個方向發展:第一種是沿著復調音樂的方向繼續發展,最后發展為賦格的形式。第二種則是沿著主調音樂的方向發展,最后發展為舞曲風格的組曲。本文將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三位作曲家的鍵盤作品進行分析介紹,希望能加深人們對這一時期鍵盤音樂的了解。
二、巴赫的鍵盤音樂
被譽為“音樂之父”的巴赫,其作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巴赫創作了大量的管弦樂和室內樂協奏曲,但是鍵盤音樂卻是他最擅長的領域。巴赫的作品是每個鋼琴學習者應該必修的課程,從《巴赫初級鋼琴曲集》《前奏曲與賦格》《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到《平均律鋼琴曲集》《戈德堡變奏曲》等貫穿著整個鋼琴從易到難的學習過程。譜例一是《十二平均律》中的第一首C大調賦格前6小節,此賦格曲是四個聲部,主題在中聲部主調上奏出,當主題的陳述還未結束時,高音部便在主調上方的屬調上奏出答題(第2小節),緊接著次中音部(第4小節)和低音部(第5小節)分別在屬調和主調上奏出答題和主題。譜例二從第七小節開始,進入副呈示部(7-13小節)。主題(答題)在每個聲部一共出現了六次,這也表現出巴洛克時期復調對位技術的一個特點。第十四小節開始了賦格曲的第二個部分———展開部。整個展開部是用密接的寫作方式完成的,充分展示了作曲家設計主題的能力和精湛的對位技術,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密接這種寫作方法作為主要發展手段的可行性。經過一個小節的過渡,從第二十四小節開始,賦格曲進入到了再現部與結束部。巴赫在短短27小節的賦格曲結構中,用緊密連接和應答的復調技術,使一個不到2小節的主題出現24次,而且具有結構的平衡與音樂的美感,這也是巴洛克鍵盤音樂的重要特點。
三、亨德爾的鍵盤音樂
亨德爾和巴赫一樣是巴洛克時期著名的音樂大師,他的音樂言語更傾向主調音樂風格,顯示出一種強烈的自信,其作品的特點:形式構思恢弘并富于戲劇性,音響茁壯有力,帶有豪放的氣息,強調音樂表情和情感的宣泄。他最重要的鍵盤音樂是包含8首組曲的《大鍵琴組曲》。如在《SuiteinAMajor(G1—4)》這首組曲中包含四首作為基本組成部分的舞曲。第一首(譜例四)是“前奏曲”(PRELUDE),中庸慢速,4/4復拍子,十六分音符為基礎的連續節奏,使音樂顯得十分流暢。整個前奏曲的音樂素材是以柱式和弦的形式加以類似于上、下行音階的形式組成的。音樂的聲部之間包含了音高、節奏、織體和旋律之間的對比。第二首(譜例五)是“阿勒曼德舞曲”(ALLEMANDE),這種慢速的舞曲,產生于教會葬禮。在譜例中,高、中音聲部采用了裝飾音的模進手法,而在高音聲部與低音聲部出現了連續的不協和音,這種連續出現的不協和音在同一聲部,呈連環狀,為音樂的不間斷發展提供了動力,這樣聽起來很像是在宣告我們這首阿勒曼德舞曲即將演奏完畢。第三首(譜例六)是“庫郎特舞曲”(COURANTE),其節拍多以快速的三拍子,或以三連音節奏為基礎的復拍子形式出現,使音樂形成一種連續不斷的運動。在這首舞曲中具有獨特的亨德爾特色的裝飾音配以足夠快的速度,使得這首舞曲具有強烈的民間音樂的特質。第四首(譜例七)是“吉格舞曲”(Gigue),這是一種極快速的,從愛爾蘭民間音樂演變而來的古老的英國舞曲。速度很快,而且十分活躍。作品采用了對比式復調,出現了高低聲部旋律線的反向進行,使得聲部間對比鮮明,增強了音樂的律動性。
四、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鍵盤音樂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音樂創作以巴洛克藝術為基礎,既不同于巴赫與亨德爾的音樂風格,又與以庫普蘭為代表的洛可可主調音樂風格有所差異。斯卡拉蒂是在巴洛克鍵盤音樂創作中糅合民間音樂元素的第一人,其鍵盤奏鳴曲以獨樹一幟的方式演繹著民間音樂。斯卡拉蒂D大調奏鳴曲(K.119,L415),從節奏上分析,奏鳴曲前27始終在D大調主和弦的背景上不斷奏出了四個不同的旋律動機。這種在和聲節奏放慢的基礎上使用多動機的手法,為前古典主義風格特征的形成埋下伏筆。巴洛克時期的鍵盤音樂,不僅創作題材上內容豐富:有宗教內容,同時還強調世俗化的內容。而且音樂體裁上演奏形式各式各樣:如奏鳴曲、組曲等。巴洛克時期的鍵盤音樂在西方音樂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同時也為古典主義鍵盤音樂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的許多作品至今仍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我們學習和研究的經典之作。
作者:李莉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